我叫马强,是龙湖社区龙湖村的一名普通回族居民。由于眼底坏死,2010年我彻底失明成为一名盲人,本就内向的我经此打击性格便更加孤僻。雪上加霜的是,年轻的我又遭父母相继离世的变故,心灰意冷,没有一技之长去谋生,也没有父母双亲可依靠,更没有光明前景可憧憬。
正是这个时候,我们所在的军山地区实行全面的城镇化,我随哥哥迁入还建社区—龙湖社区,也是在这个时候结识社区党总支书记刘艳霞。正是这位亲切的“小巷总理”用她的“三部曲”式管理让我掌握盲人按摩技术,实现上岗就业。对生活重新燃起希望的我虽然看不见,但能用耳朵倾听周围,更能用心感受到这个还建小区在这位“小巷总理”的带领下,正慢慢实现华丽转身。
亮“实召”,一场停水危机带动社区硬件设施的提质升级。
因为是个还建社区,社区的硬件设施总不是那么齐备。我们都习以为常,但刘艳霞书记却认为不管怎样,让居民安心、舒心是总要坚持的。
2017年4月,因社区所在地水厂的建设问题,一场长时间的停水危机在社区爆发。记得4月22日那天,当别人都去接水时,当82岁的社区困难老人关芹玉,自己带着两个残疾儿女急得哭的时候,刘艳霞书记敲开了她的门。“看着刘书记提着满满两桶水进来,鞋都被打湿了,我真是觉得是自己的女儿来了。”事后老人感动的跟旁人说。
停水风波过去,但问题背后引发的思考让刘艳霞意识到社区建设,特别是与驻社区单位的共驻共建的重要性。半年的时间,每周的大党委会议,每月十几次的建设协调会,就是在社区建设工地也总能见到刘艳霞忙碌的身影。
汗水和努力终于带来变化,从社区新增的无障碍通道,到楼栋架空层活动场地、再到楼栋建新增的儿童游乐场所,偌大的龙湖社区正慢慢发生着质的改变。
破“藩篱”,一场高空抛物事件实现社区法制管理的转变。
2017年1月,我所在的社区2栋突发一场高空抛物伤人事件。心有余悸的我们在最短的时间里就等来了刘书记。刘书记一边安慰我们,一场向社区陋习说“不”的行动在她的带领下也开始了。
通过细心排查、耐心劝导、动心宣传,一连十多天的工作让高空抛物在社区不见踪迹的同时也实现社区管理的法制转变。“居民的转变有个过程是必然的,我们的工作一定要改变过去社区管理中简单、粗放的方式,让居民感受法制的责任,享受法制的保护。”
聚“合力”,社区合唱团用歌声凝聚“民族一家亲”的人气。
土家族居民向文彬是社区的一名低保对象,由于家庭生活条件的好转,社区依照相关规定取消了她的低保资格。起初的向文彬很不理解,并对社区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刘艳霞书记多次上门向她宣传低保政策与她谈心,打消了她的疑虑化解了她的心结。了解到她有唱歌特长后鼓励她加入社区合唱团。向文彬在团里的多次演出中担任领唱,和其他团员相处融洽、亲如一家。现在,开朗、活跃的向文彬已成为社区一名志愿者,每天主动到社区帮忙做公益活动,她说,“歌声点亮的不仅是我的生活,在龙湖这样一个不同民族杂居的还建社区内更凝聚了不同民族一家亲的心。”
“在社区这个基层单位里,我们每位党员干部如同生命里的一个个鲜活细胞,作为社区带头人我更要像头雁一样担起重担、负责职责,带领居民走向幸福。”刘书记在社区居民代表大会上这样对我们说。的确,正是刘艳霞书记这样的“小巷总理”,他们为基层民生尽力,有这样的好当家人,龙湖社区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作者 马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