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中国法的转型》李贵连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公元1902年,清光绪二十七年,中国时局波谲云诡,清政府为摆脱政治危机,开始试图施行新政。其中不少法律改革举措与近代法息息相关,为中国法的转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本书填补了中国法转型这一重要领域的空白,对中国法百年来存在的问题及其历史成因作出梳理和反思,对于现今中国的法制建设与社会生活有着强烈的借鉴意义。作者李贵连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
《最早发现北美洲的中国移民》[加]保罗·夏亚松 著 暴永宁 译 三联出版社
2002年盛夏,保罗·夏亚松在加拿大的布雷顿角岛发现了一条既宽阔又平整的古道。于是,他遍查历史档案和典籍,力图找到有关这条古道的记载。他以田野调查与文献资料考证相结合,推理出惊人的结论,即远在欧洲探险家卡伯特到达该岛之前,中国人已在那里建立了颇具规模的移民区。
《红楼梦》的原型与寓意 [美] 浦安迪(Andrew H·Plaks) 著 夏薇 译 三联出版社
《红楼梦的原型与寓意》为海外汉学家浦安迪用比较文学方法,就中国经典文本《红楼梦》进行了文化层面的解析。不同于重视评点的旧式读法,书中引入“原型”与“寓意”的西方文学理论。之所以选择《红楼梦》,是因为它最集中地反映了中国文化中二元对立互补( 阴/阳、寒/暑……) 和周期循环往复(五行、四季……)的文化思维模式。钱锺书先生曾向国内学者引介本书,此次为中译本首次出版。
《捡垃圾的人类学家:纽约清洁工纪实》[美]罗宾·内葛 著 张弼衎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如果你幸运,你可以一辈子不需要呼叫警察,你可以一辈子不呼叫消防员,但是你每一天都需要环卫工”。人类学家罗宾·内葛花了十年时间与纽约城市环卫部的各层级男女员工一起工作。从访谈者到局内人,她开着笨重的大卡车,看到含糊的规则,听到隐晦的行话和难忍的伤痛。按时间顺序,记录了纽约与垃圾斗争的四百年历史,从曾经的污秽满街到现在的井然有条,追溯了纽约的废物管理历史,也改变了我们审视周遭城市的方式。
《十二个明天》刘慈欣 等 著 [美]韦德·劳什 编 陈楸帆 刘壮 胡晓诗 等译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十二个明天》是刘慈欣、刘宇昆、尼迪·奥科拉弗等13位荣获过星云奖、雨果奖等奖项的全球科幻大师联手奉献给全人类的硬科幻小说集。在这本书中,没有龙,没有魔法,没有时间旅行或曲速飞行,所有的场景都是你当下正在经历的未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脑植入、区块链、智能代理……先人一步,解锁被科技颠覆的12个未来,其场景设定熟悉到足以使你产生联想,但又会陌生到让你辗转反侧、坐立不安。书中包含刘慈欣新作《黄金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