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城市治理不能走极端,孙立平:未来城市需要多样性

©原创 2017-11-16 18:30

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16日讯(记者肖娟)目前,武汉提出“5年内留下百万大学生”,发布一系列新政吸纳年轻人,产生巨大人口吸引力,当人才为城市注入发展动力,未来好的城市面貌应该如何?11月15日,第八届财新峰会上,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在“塑造未来城市”分论坛上指出,城市改造不能为了现代化、高端化走极端,要关注它给穷人、弱者、底层所带来的影响,城市社会需要多样性、互惠共生的生态,不应通过粗暴的治理,整治消灭城市多样性。

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都在进行整治疏解,孙立平谈到两篇文章,一篇认为上海在城市改造过程中,丰富性正在消失,正在变成一个越来越无聊的城市;另一篇表示北京的王府井、前门、西单,商店越来越少,多的是快递小哥,走街串巷。

多样性的消失,需要正在发展中的城市警惕。孙立平认为,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中国积累了财富,应该运用这笔财富让城市变得更舒适,抑制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建立人类安居乐业的城市体系,形成一种化解社会矛盾的基础。

“城市首先是人生存、居住的地方,人们在这里要安居乐业,要解决最基本生存的问题,包括衣食住行等”,孙立平构想,城市是有社会生态的,可由三个维度构成,包括九个变量。第一个维度是机会结构维度,包含就业、社会结构、人口流动。第二个维度是社会秩序的维度,包括社会治理、安全、参与。第三个维度是社会支持的维度,包括人类交往、互助、组织。

他希望,这个指标体系可以成为人们心中衡量城市的标杆,有着好生态的城市,人们能比较容易找到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同时,城市中有合理的、好的社会结构。

“我们希望城市漂亮、整齐、越来越现代化,但是不能使得一种追求走向极端。”孙立平建议,要警惕城市改造过程中对社会生态系统的破坏,要关注穷人、弱者、底层人士的生存环境。

【编辑:朱佳琪】


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16日讯(记者肖娟)目前,武汉提出“5年内留下百万大学生”,发布一系列新政吸纳年轻人,产生巨大人口吸引力,当人才为城市注入发展动力,未来好的城市面貌应该如何?11月15日,第八届财新峰会上,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在“塑造未来城市”分论坛上指出,城市改造不能为了现代化、高端化走极端,要关注它给穷人、弱者、底层所带来的影响,城市社会需要多样性、互惠共生的生态,不应通过粗暴的治理,整治消灭城市多样性。

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都在进行整治疏解,孙立平谈到两篇文章,一篇认为上海在城市改造过程中,丰富性正在消失,正在变成一个越来越无聊的城市;另一篇表示北京的王府井、前门、西单,商店越来越少,多的是快递小哥,走街串巷。

多样性的消失,需要正在发展中的城市警惕。孙立平认为,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中国积累了财富,应该运用这笔财富让城市变得更舒适,抑制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建立人类安居乐业的城市体系,形成一种化解社会矛盾的基础。

“城市首先是人生存、居住的地方,人们在这里要安居乐业,要解决最基本生存的问题,包括衣食住行等”,孙立平构想,城市是有社会生态的,可由三个维度构成,包括九个变量。第一个维度是机会结构维度,包含就业、社会结构、人口流动。第二个维度是社会秩序的维度,包括社会治理、安全、参与。第三个维度是社会支持的维度,包括人类交往、互助、组织。

他希望,这个指标体系可以成为人们心中衡量城市的标杆,有着好生态的城市,人们能比较容易找到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同时,城市中有合理的、好的社会结构。

“我们希望城市漂亮、整齐、越来越现代化,但是不能使得一种追求走向极端。”孙立平建议,要警惕城市改造过程中对社会生态系统的破坏,要关注穷人、弱者、底层人士的生存环境。

【编辑:朱佳琪】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