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融媒体9月12日讯(通讯员熊利兵 董峰) 日前,以江夏区郑店街综合村全体村民为股东的武汉庆祥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武汉红桔园物业管理公司等3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正式揭牌成立,村民摇身变“股东”,享有集体产权利益的“蛋糕”。
综合村是郑店街21个行政村之一,下辖6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400余人。今年3月,华夏幸福集团中标江夏区郑店产业新城项目,而综合村位于产业新城的核心区,土地价值较高,经营性资产总量较大,如何保值增值、如何分配集体经济收入等问题牵动着农民的心。
“清产核资”是集体资产盘活用好的第一步。今年以来,郑店街全面铺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保障农民财产权益。每个行政村成立了清产核资工作专班,引入独立的第三方评估公司评估村集体资产。评估公司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定位等手段,用图表和数据来表现村集体的财产状况。清产核资初步结果张榜公示,对评估有意见的,由评估公司负责解释。
村村有本明白账,摸清家底后,各村根据街道出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界定操作办法,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这是改革中最难啃的‘骨头’。”郑店街财政所主任陈新建介绍道,需要统筹考虑村民户籍关系、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等各种因素。
位于107国道旁的劳七村,由于特殊的交通和地理位置,上个世纪末,大量云、贵、川等地的农民来该村附近的采石场打工,时间长了,有的人在当地购买了住房,成了户籍不在本地的特殊村民,该村十组村民彭兴权就是其中之一。
除了特殊村民,在劳七村的常住人口中,还有出嫁女、入赘男、迁入户、高校毕业生等各种类型的人员,较为复杂。
“我们的思路是有办法按办法办,办法没有明确的,交给老百姓民主议定”。劳七村党支部书记樊强说道。在街道的多次指导、沟通下,村里达成共识:坚持民主,并经户代表授权的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
8月中旬,劳七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18名村民代表对外地搬入无户籍人员、空挂户等4种类型人员进行表决,虽未予通过,但彭兴权表示服气。
截至目前,郑店有6个村的完成了清产核资工作,10个村确认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下一步,各村将根据清产核资情况,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保障农民利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编辑 肖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