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江岸:全力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原创 2018-09-03 07:30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实市委调研江岸提出的“在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痛点问题上拿出举措”指示精神,全力支持新民营经济发展,主动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8月31日,江岸区召开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促银企对接,引金融“活水”,立惠企之策,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全市营商环境最优城区。

江岸区召开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

市委营商环境专项巡查第一组,江岸区民营企业家代表、部分行业协会负责人,孵化器、创新街区代表,行业龙头企业代表,江岸地区部分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负责人等300余人参加大会。

近年来,江岸区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在全市率先成立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局,出台民营经济发展“黄金20条”,大力推进“三办”改革,深入开展“双万双联”走访服务企业活动,全力优化营商环境。中诚信、泰康保险、国华人寿等一大批优秀民营企业纷纷落户江岸。

今年以来,江岸区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全市前列。江岸全力支持、全心服务新民营经济发展,以“信用江岸”建设为抓手,探索建立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信用评级机构“四方联动”的信用体系,在全市创新拿出工作举措,着力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痛点问题,提高贷款服务的便利度、精准度,实现企业融贷服务的常态化,切实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当好“金牌店小二”,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创造全市最快“江岸审批服务速度”,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城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会上,《江岸区关于缓解民营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工作措施》正式发布。江岸区拿出发挥政策激励、建立信息平台、设立服务窗口、强化信用增进、完善担保体系、发挥保险增信分险功能、加强金融创新等12项工作举措,着力化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武汉农商行副行长赵伟松代表金融机构发表倡议:“将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构建新型合作关系、提高金融服务质效、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创新型金融服务等,更好服务江岸区民营企业和实体经济,共同为推动江岸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议现场,武汉农商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等银行代表分别与良之隆、全信通、易瓦特等企业代表签订金融合作服务协议,授信金额10亿元。

会议命名武汉鸣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武汉金凰珠宝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为“十强民营企业”,命名武汉小码联城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奥森迪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为“十佳高成长性民营企业”。江岸区现场为武汉博富通试验设备有限公司、武汉市汉诺优电控有限责任公司等10家企业兑现奖励500万元。据悉,江岸区近期兑现了民营企业创新创业奖励、人才奖励、双创园区改造奖励、活动奖励、房租奖励等资金共计8000余万元。

会后,参会人员共同参观企业名优产品,参加银企现场对接活动。

江岸区搭建银企对接平台

★ 江岸创新出台12条工作举措 ★

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在江岸区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江岸区关于缓解民营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工作措施》正式出台,提出12项举措,着力化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痛点问题。

发挥政策激励,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探索建立以金融机构落实国家政策实效和服务地方发展贡献度为主要内容的评价体系,将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等支持作为重要评价指标,激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探索银行业机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奖励政策,对银行机构完成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视情况按照该项业务产生的区级实际贡献的30%给予奖励。对符合政策规定的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建立信息平台,推动金融机构与中小微企业精准对接。整合中小微企业信息,建立中小微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建立金融服务企业库,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对接,量身定做融资解决方案,提高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贷款服务的精准度。

设立服务窗口,形成企业融贷服务常态制度化。在区行政审批局设立惠企政策及金融服务窗口,增设企业融贷服务咨询和政策宣传功能。探索研究开发移动App系统,逐步实现金融机构和中小微企业融贷需求线上解决。

强化信用增进,化解企业融资缺抵押的“痼疾”。健全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征集、评价与应用机制。支持征信、评级机构规范发展,强化公共信用信息的归集、共享、公开和开发利用,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有效获取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

完善担保体系,建立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在融资担保、续贷周转金、贷款风险补偿金及贷款贴息等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探索搭建政银担三方共同参与的合作模式。

发挥保险增信分险功能,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进一步探索“政府+银行+保险”模式的个案化试点,优化小微企业银保合作业务流程,改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构建合理的风险共担与利益分配机制,为小微企业提供综合性的优质服务。

加强金融创新,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创新完善各类中小微企业信贷产品,推动纳税贷、采购贷等信贷创新项目。创新“商、保、银、企”合作模式,推进出口企业保证保险信用贷款。会同银行业机构深入开展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帮助更多小微企业获得应收账款融资。探索推进投贷联动,着重支持科创类中小企业融资。

健全普惠金融组织体系,增强信贷持续供给能力。鼓励支持小微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置。支持大型银行继续深化普惠金融事业部建设,向基层延伸普惠金融服务机构网点。对于在江岸区内新设立的专门从事小微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机构,且业绩突出的,政府给予业务开办费奖励。

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力度。支持发展创业投资和天使投资。完善和落实企业上市挂牌各项激励政策,对在境内外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区级再追加150万元人民币一次性补贴;对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区级再追加100万元人民币一次性补助;对在新三板挂牌企业,转境内外主板上市的,在享受以上政策的基础上,再追加50万元人民币一次性补贴。

增强财税政策支持力度,降低各类融资附加成本。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单户授信额度上限,由1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规范小微企业融资相关的担保(反担保)费、评估费、公证费等附加手续收费行为,探索以政府采购、财政补贴等方式,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附加费用支出。

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小微企业自身融资能力。为民营中小微企业提供财务、税务、人力、法律等业务指导及配套服务。引导企业健全财务制度,合理合法选择融资方式,控制融资杠杆,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立联合激励和惩戒机制,创造良好金融生态圈。中小微企业融资优惠政策优先支持信用状况好的市场主体。执法部门严格查处中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内外勾结、弄虚作假、骗贷骗补等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将社会资金引导到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上来。

江岸辖区银行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全市首个楼宇经济奖励办法出台

在江岸区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江岸区促进楼宇发展奖励办法》在全市率先发布。该奖励办法涵盖楼宇自持奖励、招商奖励、提升奖励、贡献奖励、服务奖励、聚集奖励六大方面内容。

其中,自持奖励指对2018年1月1日后投入运营楼宇,3年内投资主体自持运营产权面积、楼宇内企业属地注册率、属地纳税率达到70%以上,给予楼宇投资主体按其自持部分(不含房地产企业)当年区级实际贡献10%,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招商奖励指的是,对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中央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中国民营500强企业、上年度营业收入超过50亿美元的跨国公司,在江岸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缴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美元(或者等值人民币),管理武汉市域以外3家以上分支机构(含子公司、分公司)的投资、财务、运营、营销等功能性机构,给予楼宇运营管理企业一次性奖励。新引进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功能性机构的,奖励50万元,新引进本条其他类型企业功能性机构的,奖励40万元。

对新引进金融服务、工业设计、文化创意、高端商务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且企业落户当年营业收入规模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按企业当年区级实际贡献10%,给予楼宇运营管理企业一次性奖励,累计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此外,江岸区还鼓励打造特色专业商务楼宇及园区。同行业企业入驻率占楼宇内企业数、属地注册率、属地纳税率达到70%以上,楼宇税收规模达3000万元且每年保持10%以上增长的,连续3年给予楼宇运营管理企业40万元奖励。

金融机构代表参观企业名优产品

链接

21家金融机构代表齐聚江岸

集体“会诊”民营经济融资难题    

“由于信息不对称,小微企业找不到银行,银行也难找到好的小微企业。小微企业的生命周期不长,也会影响银行的贷款积极性。”近日,江岸区召开化解民营经济融资问题座谈会,邀请辖区21家金融机构代表,与全区各职能部门共同探讨化解民营经济融资难题举措。

会议介绍了《江岸区关于化解民营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工作措施(讨论稿)》的编制情况和主要内容。据介绍,前期江岸区采取调查问卷、实地走访、面对面咨询、座谈等调研方式,整理归纳中央、省、市政策法规,借鉴沿海城区先进经验,深入走访企业和金融机构,吸纳专家学者建议,在市委营商环境专项巡查第一组的指导下,征求职能部门意见,编制《工作措施》(讨论稿)。

现场气氛融洽,各位金融机构代表积极建言。太平洋财险相关负责人在看完《工作措施》(讨论稿)后提出,“可以推广“商、保、银、企”合作模式,推进出口企业保证保险信用贷款。”同时,兴业银行、武汉农村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力邦担保公司等代表分别围绕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建立信息平台、创新信贷产品、探索“再担保”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针对《工作措施》(讨论稿)中的具体举措,招商银行武汉分行武汉天地支行行长李鹏给予高度赞扬。他说,通过对银行和小微企业给予奖励和财政贴息,不仅能有效缓解民营企业融资贵的问题,也能激励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融资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搭建信息平台、强化信用增进等方式,则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融资难的问题。

策划:中共江岸区委宣传部  

撰文:陈俞 谭德磊 祝丽芳 刘培 唐俊杰

【编辑 谢一凡】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实市委调研江岸提出的“在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痛点问题上拿出举措”指示精神,全力支持新民营经济发展,主动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8月31日,江岸区召开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促银企对接,引金融“活水”,立惠企之策,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全市营商环境最优城区。

江岸区召开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

市委营商环境专项巡查第一组,江岸区民营企业家代表、部分行业协会负责人,孵化器、创新街区代表,行业龙头企业代表,江岸地区部分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负责人等300余人参加大会。

近年来,江岸区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在全市率先成立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局,出台民营经济发展“黄金20条”,大力推进“三办”改革,深入开展“双万双联”走访服务企业活动,全力优化营商环境。中诚信、泰康保险、国华人寿等一大批优秀民营企业纷纷落户江岸。

今年以来,江岸区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全市前列。江岸全力支持、全心服务新民营经济发展,以“信用江岸”建设为抓手,探索建立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信用评级机构“四方联动”的信用体系,在全市创新拿出工作举措,着力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痛点问题,提高贷款服务的便利度、精准度,实现企业融贷服务的常态化,切实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当好“金牌店小二”,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创造全市最快“江岸审批服务速度”,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城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会上,《江岸区关于缓解民营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工作措施》正式发布。江岸区拿出发挥政策激励、建立信息平台、设立服务窗口、强化信用增进、完善担保体系、发挥保险增信分险功能、加强金融创新等12项工作举措,着力化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武汉农商行副行长赵伟松代表金融机构发表倡议:“将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构建新型合作关系、提高金融服务质效、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创新型金融服务等,更好服务江岸区民营企业和实体经济,共同为推动江岸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议现场,武汉农商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等银行代表分别与良之隆、全信通、易瓦特等企业代表签订金融合作服务协议,授信金额10亿元。

会议命名武汉鸣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武汉金凰珠宝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为“十强民营企业”,命名武汉小码联城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奥森迪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为“十佳高成长性民营企业”。江岸区现场为武汉博富通试验设备有限公司、武汉市汉诺优电控有限责任公司等10家企业兑现奖励500万元。据悉,江岸区近期兑现了民营企业创新创业奖励、人才奖励、双创园区改造奖励、活动奖励、房租奖励等资金共计8000余万元。

会后,参会人员共同参观企业名优产品,参加银企现场对接活动。

江岸区搭建银企对接平台

★ 江岸创新出台12条工作举措 ★

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在江岸区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江岸区关于缓解民营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工作措施》正式出台,提出12项举措,着力化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痛点问题。

发挥政策激励,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探索建立以金融机构落实国家政策实效和服务地方发展贡献度为主要内容的评价体系,将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等支持作为重要评价指标,激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探索银行业机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奖励政策,对银行机构完成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视情况按照该项业务产生的区级实际贡献的30%给予奖励。对符合政策规定的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建立信息平台,推动金融机构与中小微企业精准对接。整合中小微企业信息,建立中小微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建立金融服务企业库,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对接,量身定做融资解决方案,提高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贷款服务的精准度。

设立服务窗口,形成企业融贷服务常态制度化。在区行政审批局设立惠企政策及金融服务窗口,增设企业融贷服务咨询和政策宣传功能。探索研究开发移动App系统,逐步实现金融机构和中小微企业融贷需求线上解决。

强化信用增进,化解企业融资缺抵押的“痼疾”。健全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征集、评价与应用机制。支持征信、评级机构规范发展,强化公共信用信息的归集、共享、公开和开发利用,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有效获取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

完善担保体系,建立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在融资担保、续贷周转金、贷款风险补偿金及贷款贴息等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探索搭建政银担三方共同参与的合作模式。

发挥保险增信分险功能,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进一步探索“政府+银行+保险”模式的个案化试点,优化小微企业银保合作业务流程,改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构建合理的风险共担与利益分配机制,为小微企业提供综合性的优质服务。

加强金融创新,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创新完善各类中小微企业信贷产品,推动纳税贷、采购贷等信贷创新项目。创新“商、保、银、企”合作模式,推进出口企业保证保险信用贷款。会同银行业机构深入开展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帮助更多小微企业获得应收账款融资。探索推进投贷联动,着重支持科创类中小企业融资。

健全普惠金融组织体系,增强信贷持续供给能力。鼓励支持小微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置。支持大型银行继续深化普惠金融事业部建设,向基层延伸普惠金融服务机构网点。对于在江岸区内新设立的专门从事小微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机构,且业绩突出的,政府给予业务开办费奖励。

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力度。支持发展创业投资和天使投资。完善和落实企业上市挂牌各项激励政策,对在境内外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区级再追加150万元人民币一次性补贴;对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区级再追加100万元人民币一次性补助;对在新三板挂牌企业,转境内外主板上市的,在享受以上政策的基础上,再追加50万元人民币一次性补贴。

增强财税政策支持力度,降低各类融资附加成本。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单户授信额度上限,由1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规范小微企业融资相关的担保(反担保)费、评估费、公证费等附加手续收费行为,探索以政府采购、财政补贴等方式,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附加费用支出。

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小微企业自身融资能力。为民营中小微企业提供财务、税务、人力、法律等业务指导及配套服务。引导企业健全财务制度,合理合法选择融资方式,控制融资杠杆,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立联合激励和惩戒机制,创造良好金融生态圈。中小微企业融资优惠政策优先支持信用状况好的市场主体。执法部门严格查处中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内外勾结、弄虚作假、骗贷骗补等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将社会资金引导到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上来。

江岸辖区银行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全市首个楼宇经济奖励办法出台

在江岸区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江岸区促进楼宇发展奖励办法》在全市率先发布。该奖励办法涵盖楼宇自持奖励、招商奖励、提升奖励、贡献奖励、服务奖励、聚集奖励六大方面内容。

其中,自持奖励指对2018年1月1日后投入运营楼宇,3年内投资主体自持运营产权面积、楼宇内企业属地注册率、属地纳税率达到70%以上,给予楼宇投资主体按其自持部分(不含房地产企业)当年区级实际贡献10%,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招商奖励指的是,对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中央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中国民营500强企业、上年度营业收入超过50亿美元的跨国公司,在江岸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缴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美元(或者等值人民币),管理武汉市域以外3家以上分支机构(含子公司、分公司)的投资、财务、运营、营销等功能性机构,给予楼宇运营管理企业一次性奖励。新引进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功能性机构的,奖励50万元,新引进本条其他类型企业功能性机构的,奖励40万元。

对新引进金融服务、工业设计、文化创意、高端商务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且企业落户当年营业收入规模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按企业当年区级实际贡献10%,给予楼宇运营管理企业一次性奖励,累计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此外,江岸区还鼓励打造特色专业商务楼宇及园区。同行业企业入驻率占楼宇内企业数、属地注册率、属地纳税率达到70%以上,楼宇税收规模达3000万元且每年保持10%以上增长的,连续3年给予楼宇运营管理企业40万元奖励。

金融机构代表参观企业名优产品

链接

21家金融机构代表齐聚江岸

集体“会诊”民营经济融资难题    

“由于信息不对称,小微企业找不到银行,银行也难找到好的小微企业。小微企业的生命周期不长,也会影响银行的贷款积极性。”近日,江岸区召开化解民营经济融资问题座谈会,邀请辖区21家金融机构代表,与全区各职能部门共同探讨化解民营经济融资难题举措。

会议介绍了《江岸区关于化解民营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工作措施(讨论稿)》的编制情况和主要内容。据介绍,前期江岸区采取调查问卷、实地走访、面对面咨询、座谈等调研方式,整理归纳中央、省、市政策法规,借鉴沿海城区先进经验,深入走访企业和金融机构,吸纳专家学者建议,在市委营商环境专项巡查第一组的指导下,征求职能部门意见,编制《工作措施》(讨论稿)。

现场气氛融洽,各位金融机构代表积极建言。太平洋财险相关负责人在看完《工作措施》(讨论稿)后提出,“可以推广“商、保、银、企”合作模式,推进出口企业保证保险信用贷款。”同时,兴业银行、武汉农村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力邦担保公司等代表分别围绕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建立信息平台、创新信贷产品、探索“再担保”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针对《工作措施》(讨论稿)中的具体举措,招商银行武汉分行武汉天地支行行长李鹏给予高度赞扬。他说,通过对银行和小微企业给予奖励和财政贴息,不仅能有效缓解民营企业融资贵的问题,也能激励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融资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搭建信息平台、强化信用增进等方式,则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融资难的问题。

策划:中共江岸区委宣传部  

撰文:陈俞 谭德磊 祝丽芳 刘培 唐俊杰

【编辑 谢一凡】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