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上的王婧老师
长江日报融媒体8月29日讯 王婧是武汉西藏中学的一名老师。西藏中学是湖北省唯一的内地西藏学校,也是全国首批内地西藏班(校)之一,全校共有约860余名藏族学生。和西藏孩子们朝夕相处,她用爱化解隔阂,学生们都亲切地叫她“阿姐”。她6年里写下500余篇教育札记,积累民族教育经验,也留下了无数美好回忆。
王婧和学生们在一起
作为西藏中学里的一名语文老师,王婧遇到过民族教育中的难题。她的学生里有个叫扎西平措的男生,4年前刚入学时,是个“刺头”。他脾气躁,常常故意挑衅老师,跟学校“对着干”。为此,王婧专门开了一期班会来教育,可是孩子们提不起精神,扎西平措更是心不在焉。她意识到,对于这些15、6岁的少年来说,光讲大道理很难起到作用。
那年的中秋节,是王婧的语文晚自习。她买来了月饼,带着全班学生来到操场上,围坐一圈,边赏月边聊天。王婧告诉藏族学生们,中秋节是很重要的节日,因为这一天的月亮最圆,人们常常在这一天思念故乡和亲人,祈求团圆。学生们们听着听着,脑袋慢慢低了下去,有女生开始抽泣,“王老师,我想回家,我想阿妈。”王婧抱了抱哭泣的学生,接着问大家:“你们的父母为什么忍着分别的痛苦,把你们送到武汉来?是为了让你们好好学习有远大的前程,还是来对抗学校和老师?”
片刻沉默之后,扎西平措站了起来,唱起了歌:“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他们的妈妈叫光明……”同学们也都跟着一起唱起来。扎西平措对王婧说,他被这次月下的聊天感动了,之前总是想和老师们作对是错误的行为。“现在我明白了老师们的良苦用心,我会改正的。”
那天睡前,王婧在笔记本里写下:“小时候,只是想当一名授业解惑的教师,可不曾想,竟然能有幸走上特殊的民族教育岗位。和藏族孩子们呆久了,自然就会更加察觉到他们的淳朴可爱,也会更加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不仅仅是授业解惑,更多的是育人感恩,是教育的责任……”
点击观看王婧老师视频
从2012年开始,王婧就常常随手写教育札记,教学点滴、所思所感,她都写进了本子里。6年来,她已经写下了500余篇札记,用完了五六本笔记本。翻看这些笔记本,她看到了孩子们的改变与成长,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也总结了不少教育经验。在她看来,民族教育仍有很多需要探索之处,对藏族学生,严肃的说教可能收效甚微,而爱的教育才能化解隔阂。
正因为她的爱,学生们私下都叫她“阿姐”。王婧班里有个女生叫次珍,患有严重的神经性头痛。有天晚上,王婧值夜班时发现次珍头痛发作,疼得头直往墙上撞。已经是夜里11点了,王婧二话不说就带着次珍去医院。等待做各项检查的空隙,次珍头痛难忍,需要有人抱住她才能稍微平静一些。一整夜,王婧就一直抱着次珍,陪她说话,给她安慰。看完病从医院出来,已经是第二天的早晨7点钟了。
次珍说,在她最孤独无助时,是王老师寸步不离守护着她,让她感受到了温暖。“王老师就是我在武汉的亲人,以后不论走到哪里,武汉都是我的第二故乡。”
王婧和学生们在一起
王婧耐心一一辅导
王婧向学生学习藏语
记者刘嘉 通讯员陈奠华
【编辑: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