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游客狂摇樱花树,花花疼死了!应提高“樱花劫”作恶成本

©原创 2018-03-26 16:12

武汉大学微博截图


长江日报评论员 高翔

阳春三月樱花季,武汉大学迎来赏樱高峰。然而,“樱花劫”也如期而至。

昨日,一则“人造樱花雨”的视频上传网络,引来全国网友一片愤怒的声讨谴责。

视频中,一名游客翻过护栏,疯狂地摇晃樱花树,樱花大量坠落,其同行者见状欢呼叫好。在志愿者上前予以劝阻时,该游客还大声斥责志愿者“没素质”,又走向第二株花树,继续人造樱花雨。

对此,武汉大学官微发声:樱花雨好看么?花花都疼死了!

因校园景观与浓厚的人文学术氛围,武大赏樱成为武汉著名旅游项目。

然而,总有那么少数游客,攀爬树木、折损花枝、摇落花瓣,以摧毁性的方式,带来一己短时间的快感。

对此,武汉大学这些年绞尽脑汁,推出了各种办法,比如收取门票,比如限制人数,设立温馨提示牌,派遣志愿者维护秩序。但都收效甚微,每年“樱花劫”还是会与花期如影随形。

一个重要原因,还是“樱花劫”的制造者作恶成本太低。

人造一场樱花雨,还达不到违法的地步,请警方介入显然师出无名。但是,武汉大学又不是执法机构,无权对这些游客作出罚款等处罚,至于驱离则更是不容易实现。今年武大想出了两招应对这些不文明的游客,一是以“曝光台”予以网络曝光,二是对游客的不文明之举查证后进行备案,今后将拒绝其入校赏樱的申请。

这样的两项举措,只能说是聊胜于无。网络曝光对作恶者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威慑,为了自己和家人游玩尽兴,一些不文明的举动信手拈来,此时道德层面的约束力实在有限,更何况可能还面临作恶者众多的状况,道德谴责再一稀释,就更没有多少杀伤力了。

至于拒绝今后的赏樱申请,则更像是一个自我安慰式的处罚。赏樱花并非刚需,而且武汉的樱花也不只此一家,你这里不让他去了,大不了他换个地方继续“人造樱花雨”去。

也就是说,摇落三株樱花树的这位游客,收不到任何实质性的惩戒。

这就牵扯到另一个话题:如何惩戒不文明游客?

目前,国家层面设立了不文明旅游的黑名单,但现在里面收录的都是造成了较大社会反响的作恶者,至于墙上刻个字、公园爬个树,抱歉,这些作小恶者还不够资格上榜。而且,就算是上了榜,实质性的惩戒措施,目前也还只能说“在路上”。

但尽管如此,针对旅游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要予以治理,还是只能从这方面着手。在这一点上,征信系统治理老赖的一些办法,可以予以借鉴。

比如,按不文明行为程度的轻重,将“黑名单”上榜人员分级,然后分别给与不同“待遇”;比如上榜人员在一定时限内,乘坐火车、飞机,进入景区游览,将“享受”惩罚性票价;比如旅游资源紧张时,一些热门景区可以对上榜人员禁入等。

只有通过各种手段,让这些不文明的游客真正感受到切肤之痛,为自己的一时之快埋单,才有可能让所有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真正文明起来,才有可能让“樱花劫”不再出现在我们眼前。而这些,仅仅依靠宣传和劝导,显然是无法达成的。

【编辑:陈智】

武汉大学微博截图


长江日报评论员 高翔

阳春三月樱花季,武汉大学迎来赏樱高峰。然而,“樱花劫”也如期而至。

昨日,一则“人造樱花雨”的视频上传网络,引来全国网友一片愤怒的声讨谴责。

视频中,一名游客翻过护栏,疯狂地摇晃樱花树,樱花大量坠落,其同行者见状欢呼叫好。在志愿者上前予以劝阻时,该游客还大声斥责志愿者“没素质”,又走向第二株花树,继续人造樱花雨。

对此,武汉大学官微发声:樱花雨好看么?花花都疼死了!

因校园景观与浓厚的人文学术氛围,武大赏樱成为武汉著名旅游项目。

然而,总有那么少数游客,攀爬树木、折损花枝、摇落花瓣,以摧毁性的方式,带来一己短时间的快感。

对此,武汉大学这些年绞尽脑汁,推出了各种办法,比如收取门票,比如限制人数,设立温馨提示牌,派遣志愿者维护秩序。但都收效甚微,每年“樱花劫”还是会与花期如影随形。

一个重要原因,还是“樱花劫”的制造者作恶成本太低。

人造一场樱花雨,还达不到违法的地步,请警方介入显然师出无名。但是,武汉大学又不是执法机构,无权对这些游客作出罚款等处罚,至于驱离则更是不容易实现。今年武大想出了两招应对这些不文明的游客,一是以“曝光台”予以网络曝光,二是对游客的不文明之举查证后进行备案,今后将拒绝其入校赏樱的申请。

这样的两项举措,只能说是聊胜于无。网络曝光对作恶者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威慑,为了自己和家人游玩尽兴,一些不文明的举动信手拈来,此时道德层面的约束力实在有限,更何况可能还面临作恶者众多的状况,道德谴责再一稀释,就更没有多少杀伤力了。

至于拒绝今后的赏樱申请,则更像是一个自我安慰式的处罚。赏樱花并非刚需,而且武汉的樱花也不只此一家,你这里不让他去了,大不了他换个地方继续“人造樱花雨”去。

也就是说,摇落三株樱花树的这位游客,收不到任何实质性的惩戒。

这就牵扯到另一个话题:如何惩戒不文明游客?

目前,国家层面设立了不文明旅游的黑名单,但现在里面收录的都是造成了较大社会反响的作恶者,至于墙上刻个字、公园爬个树,抱歉,这些作小恶者还不够资格上榜。而且,就算是上了榜,实质性的惩戒措施,目前也还只能说“在路上”。

但尽管如此,针对旅游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要予以治理,还是只能从这方面着手。在这一点上,征信系统治理老赖的一些办法,可以予以借鉴。

比如,按不文明行为程度的轻重,将“黑名单”上榜人员分级,然后分别给与不同“待遇”;比如上榜人员在一定时限内,乘坐火车、飞机,进入景区游览,将“享受”惩罚性票价;比如旅游资源紧张时,一些热门景区可以对上榜人员禁入等。

只有通过各种手段,让这些不文明的游客真正感受到切肤之痛,为自己的一时之快埋单,才有可能让所有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真正文明起来,才有可能让“樱花劫”不再出现在我们眼前。而这些,仅仅依靠宣传和劝导,显然是无法达成的。

【编辑:陈智】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