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怒江边上:从谷底爬到高高的山巅

2018-02-19 19:46 周元  

以往,只要看见大山山腰上、高山上甚至高山顶上住的人家就不免有些杞人忧天。总是想着住这么高,怎么上去?怎么下来?生活生产怎么办?繁衍生息,后代怎么办?山上风大吗?如果大雪封山生活怎么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经常冒出来。

今天告别六库登埂澡塘会,沿着怒江逆流北上,朝着大峡谷深处又前进了约100公里。一路上,发现自己的空间概念被颠覆了。怒江两岸的高山上,一户两户、三户五户成群,或是整个村庄散落在山坡上,高山顶上的村落也为数不少。因为没有平地,只有高山,大峡谷里面的傈僳族、怒族同胞只能居住在高山上。

一路上,只要看见这样的村寨,就要杞人忧天一番。到现在,我也很想知道他们的生活生产问题怎么解决?他们的交通问题怎么解决?

当了一路杞人,替别人着急,没想到,转眼功夫自己也转到高山上来了。准确地说,转到高山顶上来了。

在怒江边上的福贡县匹河怒族乡下车,找了一辆车去老姆登村,一路上不断爬高,司机李师傅说,从下往上要爬12公里呢。

老姆登村位于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东边。“老姆登”是怒族语的音译,意思是“人喜欢来的地方”。

至于别人是不是喜欢来,反正我是第一次。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是因为这是个怒族村寨,更因为这样的高山顶上竟然也有一座教堂。

老姆登村海拔1850米,我住在达尼亚客栈四楼,站在窗前第一道景观就把我惊呆了:对面的山头上,皑皑白雪赫然眼前,而且和我的视角几乎在同一水平线上。真的是山太高,谷太深,从我的窗户看过去,雪山就近在咫尺,仿佛就在眼前。

我的《走进五十六道门》途中的公益活动全程后援——文化企业“金湖湾”的M先生对我说,多发点风光照片大家欣赏。

刚到,慢慢来。

以往,只要看见大山山腰上、高山上甚至高山顶上住的人家就不免有些杞人忧天。总是想着住这么高,怎么上去?怎么下来?生活生产怎么办?繁衍生息,后代怎么办?山上风大吗?如果大雪封山生活怎么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经常冒出来。

今天告别六库登埂澡塘会,沿着怒江逆流北上,朝着大峡谷深处又前进了约100公里。一路上,发现自己的空间概念被颠覆了。怒江两岸的高山上,一户两户、三户五户成群,或是整个村庄散落在山坡上,高山顶上的村落也为数不少。因为没有平地,只有高山,大峡谷里面的傈僳族、怒族同胞只能居住在高山上。

一路上,只要看见这样的村寨,就要杞人忧天一番。到现在,我也很想知道他们的生活生产问题怎么解决?他们的交通问题怎么解决?

当了一路杞人,替别人着急,没想到,转眼功夫自己也转到高山上来了。准确地说,转到高山顶上来了。

在怒江边上的福贡县匹河怒族乡下车,找了一辆车去老姆登村,一路上不断爬高,司机李师傅说,从下往上要爬12公里呢。

老姆登村位于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东边。“老姆登”是怒族语的音译,意思是“人喜欢来的地方”。

至于别人是不是喜欢来,反正我是第一次。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是因为这是个怒族村寨,更因为这样的高山顶上竟然也有一座教堂。

老姆登村海拔1850米,我住在达尼亚客栈四楼,站在窗前第一道景观就把我惊呆了:对面的山头上,皑皑白雪赫然眼前,而且和我的视角几乎在同一水平线上。真的是山太高,谷太深,从我的窗户看过去,雪山就近在咫尺,仿佛就在眼前。

我的《走进五十六道门》途中的公益活动全程后援——文化企业“金湖湾”的M先生对我说,多发点风光照片大家欣赏。

刚到,慢慢来。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