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木棉花,是通过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该剧的第四场“党育英雄,军民一家”是这样的呈现:蓝天、白云、高大的英雄树、火红的木棉花。万泉河边,军民联欢,喜气洋洋。在熟悉的旋律中,女战士们射击、投弹、刺杀,飒爽英姿五尺枪;在一段美妙的音乐中是琼花与连长的双人舞;在那段活泼欢快、百听不厌,每次欣赏时都如醉如痴的《快乐的女战士》中,四个女战士和炊事班长一段欢快诙谐的舞蹈;在雄浑的圆号声中,洪常青也挥舞大刀,欣然起舞,至今难忘的是那个经典有名的“燕式跳”。特别是高亢、悠扬的竹笛声引入的那首脍炙人口的合唱《万泉河水清又清》,军民欢腾,亲如一家,更是把气氛推向高潮。
从此,在我的脑海里,蓝天、白云,高大的英雄树,火红的木棉花,已经挥之不去。
2月初去海南,在五指山区寻访黎族风情的途中,曾邂逅了几棵高大的、没有一片树叶的树干上开满红花,脑子里的第一反应就是“英雄树”“木棉花”。这是我第一次看见真正的木棉花,不免有些小小激动。
停车树下,想拍几张照片。无奈树干太高,从下往上拍只能拍到木棉花的底部,不能完整的表现木棉花的俊美和英雄气质。再加上前景和背景等一些因素的影响,拍出来的画面也枯燥单调。最后只得作罢。
2月11日从武汉飞到昆明,再从昆明转机到保山,又坐“怒江大巴”,耗时近四个小时,来到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首府六库镇。按事先的安排,六库,才是我本次行程的真正起点。
从六库开始,将沿着三江并流之一的怒江北上,在怒江大峡谷里看高黎贡山无限风光,看三江并流奇特景观,寻访傈僳族、独龙族、怒族的独有民族风情,感触中、西方文化在大山里的碰撞……
中午时分,到了六库。找个地方住下,简单吃了午餐,也不能搞得太紧张,还是打了个盹儿,然后去怒江边走一走、看一看。
平静的怒江从六库镇穿城而过,江上至少有5座桥把东西两岸、生机勃勃的六库镇连在一起。没有想到的是,当地政府在城区部分也修建了“怒江滨江生态健身步道”,给当地群众和游客提供了好去处。更没有想到的是,还见到了本以为只有海南岛才有的英雄树、木棉花。
怒江边上,挺立着几棵高大的英雄树,上面开满了火红的木棉花。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火红的花儿开得灿烂,在阳光下煞是好看。
这次不能错过了。尽管角度还是有些问题,但我在树下转圈良久,挑三拣四,总算是有了几朵自己觉得还可以的木棉花。
喜欢木棉花,喜欢它壮硕的躯干和顶天立地的姿态,喜欢它红艳但又不媚俗犹如英雄般壮观的花朵。
明天我将走进怒江大峡谷,把《火红的木棉花开了》作为此行的开篇,意在让高大的英雄树和火红的木棉花与我同行,在“寻访傈僳族、独龙族、怒族原生态民族风情”的路上收获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