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京果、酥糖、杂糖,长江日报邀环卫工进老字号过“汉味年”

©原创 2018-02-08 12:46

长江日报融媒体2月8日讯(记者刘峥) 加了生姜的杂糖、包装新颖的酥糖、五颜六色的京果......2月6日,长江日报美食会邀请十位环卫工代表走进老字号扬子江团年,品鉴“汉味糕点”,提前感受暖心年味。活动现场,老京果、杂糖、酥糖花样众多,除了最传统的年货样式,还有“脑洞大开”的创新口味,令人啧啧称奇。

环卫工人欢喜吃“老武汉味”点心 刘斌 摄


躲在床底吃京果,城市美容师难忘童年味道

过年吃什么零嘴?“京果、酥糖自然必不可少。”“老汉口”杨正银说。回忆起儿时的年,他打开话匣子:小时候,只有过节、接待客人时,父母才会端出京果,为了解馋,他只能偷偷抓几个,躲在床底下吃。现在想吃就吃,口味还更加丰富。

年近六十的环卫工赵启文老家在襄阳。二十多年前,他来到武汉工作定居,逐渐开始习惯过“汉味年”,京果成了他的日常零嘴。现场品尝了扬子江创新的玉米味、紫薯味京果后,他还建议,给这些京果做上有盖子的罐装,方便多次食用。

京果、酥糖、杂糖是老武汉人的“春节三宝”,每到春节,市民操办年货,都少不了这三样。多年来,由武汉资格最老的行业大师李良庆、王玉容传道授业,扬子江传承糕点制作老手艺,出产的年货食品坚持手工原香。2015年,扬子江传统糕点制作技艺入选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京果酥糖杂糖要买扬子江”,民间流行的顺口溜,见证了扬子江食品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在传承中创新,老字号见证武汉每天不一样

“这种杂糖我还是第一次见!”活动现场,环卫工人们纷纷表示,冬日扫街除雪时吃上几片“姜味杂糖”干活一定更有劲。

京果一般呈白色,而活动现场却出现了黄、紫、黑等多种颜色,品尝后发现,是因为表皮成分不一样。由玉米粉、紫米粉做成的京果分别呈黄色、紫色,相较糯米粉,糖分更低,黑色的则是巧克力味,广受儿童喜爱。记者还注意到,老酥糖的包装和以前大不一样,纸质包装内部增加了一层淋膜纸,不易粘糖、粘粉。

扬子江负责人徐祥松介绍,当前,国人的饮食观念转向“健康至上”,为酥糖加上淋膜纸,把京果做得更小,都令春节食品的生产成本增加了,但更加低糖低脂,更易消化。后期,扬子江还将持续给传统食品做改良创新,持续降糖降油。

【编辑:朱艳琳 见习编辑:李茜】

长江日报融媒体2月8日讯(记者刘峥) 加了生姜的杂糖、包装新颖的酥糖、五颜六色的京果......2月6日,长江日报美食会邀请十位环卫工代表走进老字号扬子江团年,品鉴“汉味糕点”,提前感受暖心年味。活动现场,老京果、杂糖、酥糖花样众多,除了最传统的年货样式,还有“脑洞大开”的创新口味,令人啧啧称奇。

环卫工人欢喜吃“老武汉味”点心 刘斌 摄


躲在床底吃京果,城市美容师难忘童年味道

过年吃什么零嘴?“京果、酥糖自然必不可少。”“老汉口”杨正银说。回忆起儿时的年,他打开话匣子:小时候,只有过节、接待客人时,父母才会端出京果,为了解馋,他只能偷偷抓几个,躲在床底下吃。现在想吃就吃,口味还更加丰富。

年近六十的环卫工赵启文老家在襄阳。二十多年前,他来到武汉工作定居,逐渐开始习惯过“汉味年”,京果成了他的日常零嘴。现场品尝了扬子江创新的玉米味、紫薯味京果后,他还建议,给这些京果做上有盖子的罐装,方便多次食用。

京果、酥糖、杂糖是老武汉人的“春节三宝”,每到春节,市民操办年货,都少不了这三样。多年来,由武汉资格最老的行业大师李良庆、王玉容传道授业,扬子江传承糕点制作老手艺,出产的年货食品坚持手工原香。2015年,扬子江传统糕点制作技艺入选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京果酥糖杂糖要买扬子江”,民间流行的顺口溜,见证了扬子江食品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在传承中创新,老字号见证武汉每天不一样

“这种杂糖我还是第一次见!”活动现场,环卫工人们纷纷表示,冬日扫街除雪时吃上几片“姜味杂糖”干活一定更有劲。

京果一般呈白色,而活动现场却出现了黄、紫、黑等多种颜色,品尝后发现,是因为表皮成分不一样。由玉米粉、紫米粉做成的京果分别呈黄色、紫色,相较糯米粉,糖分更低,黑色的则是巧克力味,广受儿童喜爱。记者还注意到,老酥糖的包装和以前大不一样,纸质包装内部增加了一层淋膜纸,不易粘糖、粘粉。

扬子江负责人徐祥松介绍,当前,国人的饮食观念转向“健康至上”,为酥糖加上淋膜纸,把京果做得更小,都令春节食品的生产成本增加了,但更加低糖低脂,更易消化。后期,扬子江还将持续给传统食品做改良创新,持续降糖降油。

【编辑:朱艳琳 见习编辑:李茜】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