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这些能人为了振兴武汉乡村,也是蛮拼的……

©原创 2018-01-30 23:17

微峰会现场 记者詹松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1月30日讯(记者詹海波 李英波)市民下乡让房子“活”了,能人回乡让家乡“富”了,企业兴乡让土地“醒”了。为践行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精神,激励更多企业资本和社会力量投身新农村建设,1月30日,“武汉三乡工程创新TOP20对话微峰会暨能人回乡导师团年度分享会”在长江日报传媒大厦举行,30多位“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代表和能人回乡导师团成员上台分享创新创业历程经验,共同探讨新的一年“乡村振兴”发展思路,武汉农交所、市供销农村电商、武汉高农、武汉生物农业产业研究院、武汉农业嘉年华、木兰花乡等20大“武汉乡村振兴创新IP”获得者上台领奖,他们从上百家涉农企业、村湾、基地中通过网友投票、专家评审等环节综合评选脱颖而出,代表武汉“乡村振兴”的创新力量。

产业多元化是乡村振兴的支柱

“农业企业只有以科技作支撑,才能形成产业;有了产业,农民才会变得富裕。”陈柏林作为企业兴乡的代表,先后创建了武汉维尔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武汉多倍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两个农业公司都是以科学技术作支撑,分别研究花卉苗木育种育苗和多倍体水稻培育。

他介绍,公司在黄陂蔡榨流转了上百亩土地,用于水稻培育和核桃苗嫁接培育。当地农民老龄化比较严重,城市里很难找到一份合适工作。公司建立种苗基地后,农民每年不仅可以从流转土地上获取收益,在基地劳作每人每月也有3000多元收入。

武汉扬子江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徐祥松介绍,作为湖北省最大的传统糕点生产企业,公司在东西湖区投产的工业园,不仅可以带动当地农民就业,还能带动农产品的发展。“公司主要经营糕点等产品,对于花生、芝麻等农产品需求量较大,后期可以考虑订单模式,直接从田间采购。”

农村电商是“三乡工程”的加速器

今年30岁的周鹏捷是武汉青蓝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创建人,2016年他开始从事农业电商贸易。周鹏捷发现,荆州沙洋县农民养殖的蚂蟥作为中药材,比新加坡养殖技术更先进,价格却更便宜。“如果没有电商介入,这种信息不对称,村民难以致富。”他说,“为什么优质农产品难卖高价?从农产品到农商品,还有不少程序需要去完善,去推广,只有打通信息化渠道,用匠心去运营、迈开腿小步快跑、勤动嘴去营销,手拉手团结起来,才能做好农村电商,让农产品有广阔商机。”

“武汉市实施的‘三乡工程’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样本经验,农村电商更是推进‘三乡工程’的加速器。”武汉市农村电商公司负责人严朝晖介绍,市供销社先后成立了武汉农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武汉农村电子商务协会,统领武汉市涉农电商企业横向、纵向的联合。她说,下一步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网络新体系的建设要做到全覆盖,建设市级农村电商运营中心,与各新城区电商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支持新城区电商公司建立区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建设农村电子商务街镇服务站。此外,还积极探索武汉市特色农产品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的“四进”工程建设。

记者了解到,武汉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已出台,到2020年,全市将建成农村电商小镇、产业示范园(孵化园)3-5个,每个新城区建成电商专业示范村3-5个,全市培育农村电商领军企业5家、本土化第三方农村电商平台1-2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实现全覆盖,涉农电商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

文化下乡是乡村经济的灵魂

“不仅要产业下乡、理念下乡更要文化下乡,没有文化的经济是没有灵魂的。”武汉市农科院刘义满作为导师团专家提出建议,现在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下乡更多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乡村振兴”也是一种乡村文化的回归,没有文化的乡村经济难以长久。

“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我们学校的学生在‘三乡工程’中勇担志愿者和实施者。”武汉市现代农业教育中心负责人罗志军向大家介绍,现代农业教育中心属于专业农业学校,为农村发展输送一批批有文化、懂技术、年轻的生产经营者,将逐步搭建起新型职业农民体系。

作为导师团专家、武汉市农委副主任舒炎发表示,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这里释放出了很多信号,生态宜居谁来居住、怎么居住?都值得思考和想象。从农业产业发展变为产业兴旺,包含着农业多样化、发展多样化、农村居民多样化、文化多样化等多层含义,为‘三乡工程’发展提供了想象空间。”他还强调,农业是基础产业,这里有丰富的产业基础,还有优美的环境,新鲜的空气,美味的菜品,更有令人回味无穷的乡愁。武汉的乡村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欢迎大家回到乡村投资发展。

武汉“三乡工程”创新IP实力奖:武汉农交所、市供销农村电商、武汉高农、武汉生物农业产业研究院、维尔福、武汉农业嘉年华、花博会、木兰花乡、武汉现代农业教育中心、合缘生物等10大企业(基地);

武汉“三乡工程”创新IP活力奖:生物智造众创空间、小朱湾、蔬博农业、嘉木农华、毛家冲村、先锋水产、御花堂、宏农农牧、凤凰源茶业、绿普生等10大企业(村湾、基地)。

【编辑:朱艳琳】


微峰会现场 记者詹松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1月30日讯(记者詹海波 李英波)市民下乡让房子“活”了,能人回乡让家乡“富”了,企业兴乡让土地“醒”了。为践行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精神,激励更多企业资本和社会力量投身新农村建设,1月30日,“武汉三乡工程创新TOP20对话微峰会暨能人回乡导师团年度分享会”在长江日报传媒大厦举行,30多位“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代表和能人回乡导师团成员上台分享创新创业历程经验,共同探讨新的一年“乡村振兴”发展思路,武汉农交所、市供销农村电商、武汉高农、武汉生物农业产业研究院、武汉农业嘉年华、木兰花乡等20大“武汉乡村振兴创新IP”获得者上台领奖,他们从上百家涉农企业、村湾、基地中通过网友投票、专家评审等环节综合评选脱颖而出,代表武汉“乡村振兴”的创新力量。

产业多元化是乡村振兴的支柱

“农业企业只有以科技作支撑,才能形成产业;有了产业,农民才会变得富裕。”陈柏林作为企业兴乡的代表,先后创建了武汉维尔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武汉多倍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两个农业公司都是以科学技术作支撑,分别研究花卉苗木育种育苗和多倍体水稻培育。

他介绍,公司在黄陂蔡榨流转了上百亩土地,用于水稻培育和核桃苗嫁接培育。当地农民老龄化比较严重,城市里很难找到一份合适工作。公司建立种苗基地后,农民每年不仅可以从流转土地上获取收益,在基地劳作每人每月也有3000多元收入。

武汉扬子江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徐祥松介绍,作为湖北省最大的传统糕点生产企业,公司在东西湖区投产的工业园,不仅可以带动当地农民就业,还能带动农产品的发展。“公司主要经营糕点等产品,对于花生、芝麻等农产品需求量较大,后期可以考虑订单模式,直接从田间采购。”

农村电商是“三乡工程”的加速器

今年30岁的周鹏捷是武汉青蓝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创建人,2016年他开始从事农业电商贸易。周鹏捷发现,荆州沙洋县农民养殖的蚂蟥作为中药材,比新加坡养殖技术更先进,价格却更便宜。“如果没有电商介入,这种信息不对称,村民难以致富。”他说,“为什么优质农产品难卖高价?从农产品到农商品,还有不少程序需要去完善,去推广,只有打通信息化渠道,用匠心去运营、迈开腿小步快跑、勤动嘴去营销,手拉手团结起来,才能做好农村电商,让农产品有广阔商机。”

“武汉市实施的‘三乡工程’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样本经验,农村电商更是推进‘三乡工程’的加速器。”武汉市农村电商公司负责人严朝晖介绍,市供销社先后成立了武汉农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武汉农村电子商务协会,统领武汉市涉农电商企业横向、纵向的联合。她说,下一步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网络新体系的建设要做到全覆盖,建设市级农村电商运营中心,与各新城区电商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支持新城区电商公司建立区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建设农村电子商务街镇服务站。此外,还积极探索武汉市特色农产品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的“四进”工程建设。

记者了解到,武汉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已出台,到2020年,全市将建成农村电商小镇、产业示范园(孵化园)3-5个,每个新城区建成电商专业示范村3-5个,全市培育农村电商领军企业5家、本土化第三方农村电商平台1-2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实现全覆盖,涉农电商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

文化下乡是乡村经济的灵魂

“不仅要产业下乡、理念下乡更要文化下乡,没有文化的经济是没有灵魂的。”武汉市农科院刘义满作为导师团专家提出建议,现在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下乡更多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乡村振兴”也是一种乡村文化的回归,没有文化的乡村经济难以长久。

“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我们学校的学生在‘三乡工程’中勇担志愿者和实施者。”武汉市现代农业教育中心负责人罗志军向大家介绍,现代农业教育中心属于专业农业学校,为农村发展输送一批批有文化、懂技术、年轻的生产经营者,将逐步搭建起新型职业农民体系。

作为导师团专家、武汉市农委副主任舒炎发表示,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这里释放出了很多信号,生态宜居谁来居住、怎么居住?都值得思考和想象。从农业产业发展变为产业兴旺,包含着农业多样化、发展多样化、农村居民多样化、文化多样化等多层含义,为‘三乡工程’发展提供了想象空间。”他还强调,农业是基础产业,这里有丰富的产业基础,还有优美的环境,新鲜的空气,美味的菜品,更有令人回味无穷的乡愁。武汉的乡村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欢迎大家回到乡村投资发展。

武汉“三乡工程”创新IP实力奖:武汉农交所、市供销农村电商、武汉高农、武汉生物农业产业研究院、维尔福、武汉农业嘉年华、花博会、木兰花乡、武汉现代农业教育中心、合缘生物等10大企业(基地);

武汉“三乡工程”创新IP活力奖:生物智造众创空间、小朱湾、蔬博农业、嘉木农华、毛家冲村、先锋水产、御花堂、宏农农牧、凤凰源茶业、绿普生等10大企业(村湾、基地)。

【编辑:朱艳琳】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