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融媒体讯(记者黄洁莹 通讯员陈克茂 记者周迪摄)“健康、快乐和好习惯,是孩子受益终生的三样东西。这是19世纪的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观念,至今仍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1月5日,江夏区东湖路学校校长张宜新做客长江日报校长读书分享会,与家长共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全书》,分享心得体会。
身体健康是养育孩子的初心
“在座的家长们,请你们回忆一下,在刚开始孕育宝宝时,在每一次产检时,你们对他最大的期盼是什么?”读书会一开始,张宜新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家长们思考了一下,异口同声地回答:“身体健康。”听到这个回答,张宜新笑了:“可是,现在你们跟老师问得最多的、跟孩子说得最多的是什么?学习和成绩。”
“身体健康是我们养育孩子的初心,但随着孩子的成长,很多家长把这个初心忘了。”张宜新说。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首先要培养健康的身体。身体就像一条装满了货物的船,它是所有智慧、品质、道德的载体,它将带着所有装载的东西,一起走完人生漫长的旅程。
除了身体健康,张宜新还建议家长们关注孩子心理和情感的健康,比如乐观积极的态度、强大的自信心等。父母要唤醒孩子身上爱的情感,教孩子懂得感恩,学会关爱他人。“什么是人生的幸福?不是财富的多少,而是健康的身体再加上健全的心智”。
允许孩子在受批评时为自己辩解
“回想一下,当孩子犯了错误想解释的时候,你们有没有说过‘闭上你的嘴巴’‘错了就是错了,不要再狡辩了’?”张宜新说。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本质上除了传递知识、培养道德品质之外,都是要尊重孩子的权利。
张宜新从教36年,常常看到在孩子受到批评或指责想辩解的时候,家长甚至老师会严厉地打断孩子的话。“大家也都习以为常了。但是仔细想一想,一个罪犯在法庭上都可以为自己申辩,为什么孩子受到批评的时候就不能为自己辩解一下呢?”
为什么孩子就必须要忍气吞声呢?张宜新认为,尊重孩子说话的权利,这会增强他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同时也会促使他关注别人的感受,促使他反省自己是否尊重了别人的权利。
“家长和老师们,对孩子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尊重,起码让他们把话说完。”张宜新恳切地说。
自然惩罚比人为惩罚的效果更好
“孩子在成长中肯定会犯错误,犯错就要惩罚,但家长们要懂得惩罚的方法。”张宜新很认同斯宾塞的“自然惩罚”方式。
张宜新介绍,自然惩罚本着基本等值、等同的原则,让孩子认识到自己错误产生的自然后果,从而吸取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并下决心以后不再犯。人为惩罚是由父母明确指出孩子的错误行为,并对他进行惩罚。
“简单地说,比如孩子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谁应该收拾这些烂摊子?”张宜新举例,自然惩罚是让孩子自己收拾,并告诉他,如果不这样的话,下一次就不准他出去散步或玩玩具。对于自然惩罚的处理方式,孩子一般都会主动承认错误,并萌生以后不再犯的念头。如果父母坚持这样做,孩子慢慢就会改掉这个坏习惯,同时,孩子还会明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人为惩罚就是指出错误后,责骂和体罚。
“我推崇自然惩罚,比如学校有集体外出活动,我会严格规定一个出发时间,只等10分钟。时间到了,车子一定出发。爱迟到、不遵守时间纪律的人就接受了自然惩罚。”张宜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