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小学生阅读量超600万字,常青树实验学校老师高萍这样让孩子爱上阅读

©原创 2021-08-12 19:38

长江日报8月12日讯  “语文不是一本教材、一门考试,要让孩子认识语文真正的样子。”常青树实验学校语文老师高萍坚持推广“课外阅读”,带着孩子们精读好书,分享读书感悟,养成阅读习惯。六年里,班里每个学生都至少阅读了120多本课外书籍,写下150余张读书卡片,阅读量超600万字。

不仅带着孩子们读有字的书,高萍还带领他们“童眼看世界”,读“无字的书”,培养有责任心、有爱心的未来公民。

高萍。(长江日报记者刘嘉 摄)

读书会、改编短剧、朗读者比赛……

花式读书活动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2014年,高萍接手新一届一年级,给全班学生来了一次阅读情况摸底。她发现,相当一部分孩子阅读量很小,甚至有孩子连一本完整的绘本都看不下来。

高萍开启了她的“课外阅读”推广计划。她每个月精选一本好书,和同学们一起精读,读完后举行读书分享会,交流读书心得。有的书比较长,师生们就分章节阅读、讨论,边读边写“七彩摘抄卡”,摘抄书中精彩段落、记录读书感悟、发散思维讨论书中观点。

除了每月一次雷打不动的读书会,高萍还带着学生办读书小报、把书中的故事改编成短剧表演、举行“小小朗读者”比赛,用各种“花式”读书活动激发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

《夏洛的网》《昆虫记》《海底两万里》……在温馨的师生共读时光中,孩子们读完了一本本经典作品,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每年的寒暑假前,她都会让孩子们互相推荐好书,假期里坚持阅读,还时不时来个“突然袭击”,请学生发来当天读书心得。六年里,高萍班里的每个学生都至少阅读了120多本课外书籍,阅读量超600万字。

2019年,高萍赴四川凉山州冕宁县送教援培,给孩子们上了一节“神话”主题的阅读课,还送去了百余本课外书籍,将爱读书的种子也播撒在大凉山的孩子们心底。

高萍给凉山州冕宁县城厢小学的孩子们赠书。(高萍本人供图)

孩子们爱上阅读,也自然而然爱上了写作。到了小学高年级,高萍带着同学们尝试小说创作,孩子们分成小组,你一段我一段地写出了改编版《格列佛游记》,还有的把校园生活编成了剧本。六年级毕业时,男生吴延昊还把自己创作的一本小说当做礼物,送给高萍留作纪念。

“在被电子产品和碎片信息不断冲击的时代,能静下心来完整地读完一本书显得更加可贵”,高萍说,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习惯的重要阶段,好的阅读习惯能陪伴孩子一生。“希望孩子们能在书中收获快乐,寻找到精神力量,也希望阅读能帮助他们在未来抵御人生的脆弱和有限,于平凡生活也能找到诗意。”

培养有责任心、有爱心的未来公民

她带着孩子们读“无字的书”

去消防中队消防演习、沿河滩护绿踏青、向医护人员学习急救常识……作为班主任,高萍还乐于带着孩子们“童眼看世界”,读“无字的书”。让同学们印象深刻的一次,高老师带着大家来到一所偏远地区的小学,和那里的留守儿童开展结对活动。两所学校的孩子一起做手工、聊生活、玩游戏。聊天中,有留守儿童想到自己的父母,忍不住流泪,触动了孩子们的心,大家手拉着手安慰新朋友,也对同龄人的不同生活有了更多理解。

“我们要培养的学生,是有责任心、有爱心的未来公民,而不是单纯只会学习的学生。”高萍认为,城市中长大的孩子不能像温室中的花朵,要在黄金年龄更多地接触社会现实,多看、多听、多思考。

在高萍的班里,活跃着一批科学观察、科技发明的小创客。她组织班级学生走进植物园观察丁香,到麋鹿自然保护区探访“四不像”,鼓励孩子们去学校创客空间里玩机器人、无人机,跟科普专家做科学小实验。几年来,高萍所带班级在信息技术和科普比赛中获奖达二十余人次。她也荣获“百万市民学科学——我的科学梦”优秀指导老师称号。学生万家铭凭借“智能多功能书包”等小发明获得国际发明创新展览会金奖,获评2021年首批“新时代好少年”。

高萍。(长江日报记者刘嘉 摄)

懂孩子、爱孩子,高萍是学生们的“高妈”,也是他们信任的“大朋友”。小严(化名)是高萍教过的学生,因为家庭的变故,孩子有段时间无心向学,烦躁易怒。常青树实验学校有一项传统:定期请学生们写《我的心情预报》,记录下最近的烦恼和心事。高萍读到小严的那份,上面写着:“希望老师最近不要找我的家长,谁都来不了!” 高萍懂得孩子敏感的自尊心,明白沉默就是最大的善意,从那以后,高萍隔一阵子就会在小严抽屉里放上一本书,写上几句鼓励的话,陪着他慢慢从阴郁变得平静。毕业时,小严送给高萍一张贺卡,上面写着:老师,谢谢您在我最烦闷的时候默默地关怀,我永远记在心里!

(长江日报记者刘嘉)

【编辑:舒筱】

长江日报8月12日讯  “语文不是一本教材、一门考试,要让孩子认识语文真正的样子。”常青树实验学校语文老师高萍坚持推广“课外阅读”,带着孩子们精读好书,分享读书感悟,养成阅读习惯。六年里,班里每个学生都至少阅读了120多本课外书籍,写下150余张读书卡片,阅读量超600万字。

不仅带着孩子们读有字的书,高萍还带领他们“童眼看世界”,读“无字的书”,培养有责任心、有爱心的未来公民。

高萍。(长江日报记者刘嘉 摄)

读书会、改编短剧、朗读者比赛……

花式读书活动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2014年,高萍接手新一届一年级,给全班学生来了一次阅读情况摸底。她发现,相当一部分孩子阅读量很小,甚至有孩子连一本完整的绘本都看不下来。

高萍开启了她的“课外阅读”推广计划。她每个月精选一本好书,和同学们一起精读,读完后举行读书分享会,交流读书心得。有的书比较长,师生们就分章节阅读、讨论,边读边写“七彩摘抄卡”,摘抄书中精彩段落、记录读书感悟、发散思维讨论书中观点。

除了每月一次雷打不动的读书会,高萍还带着学生办读书小报、把书中的故事改编成短剧表演、举行“小小朗读者”比赛,用各种“花式”读书活动激发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

《夏洛的网》《昆虫记》《海底两万里》……在温馨的师生共读时光中,孩子们读完了一本本经典作品,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每年的寒暑假前,她都会让孩子们互相推荐好书,假期里坚持阅读,还时不时来个“突然袭击”,请学生发来当天读书心得。六年里,高萍班里的每个学生都至少阅读了120多本课外书籍,阅读量超600万字。

2019年,高萍赴四川凉山州冕宁县送教援培,给孩子们上了一节“神话”主题的阅读课,还送去了百余本课外书籍,将爱读书的种子也播撒在大凉山的孩子们心底。

高萍给凉山州冕宁县城厢小学的孩子们赠书。(高萍本人供图)

孩子们爱上阅读,也自然而然爱上了写作。到了小学高年级,高萍带着同学们尝试小说创作,孩子们分成小组,你一段我一段地写出了改编版《格列佛游记》,还有的把校园生活编成了剧本。六年级毕业时,男生吴延昊还把自己创作的一本小说当做礼物,送给高萍留作纪念。

“在被电子产品和碎片信息不断冲击的时代,能静下心来完整地读完一本书显得更加可贵”,高萍说,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习惯的重要阶段,好的阅读习惯能陪伴孩子一生。“希望孩子们能在书中收获快乐,寻找到精神力量,也希望阅读能帮助他们在未来抵御人生的脆弱和有限,于平凡生活也能找到诗意。”

培养有责任心、有爱心的未来公民

她带着孩子们读“无字的书”

去消防中队消防演习、沿河滩护绿踏青、向医护人员学习急救常识……作为班主任,高萍还乐于带着孩子们“童眼看世界”,读“无字的书”。让同学们印象深刻的一次,高老师带着大家来到一所偏远地区的小学,和那里的留守儿童开展结对活动。两所学校的孩子一起做手工、聊生活、玩游戏。聊天中,有留守儿童想到自己的父母,忍不住流泪,触动了孩子们的心,大家手拉着手安慰新朋友,也对同龄人的不同生活有了更多理解。

“我们要培养的学生,是有责任心、有爱心的未来公民,而不是单纯只会学习的学生。”高萍认为,城市中长大的孩子不能像温室中的花朵,要在黄金年龄更多地接触社会现实,多看、多听、多思考。

在高萍的班里,活跃着一批科学观察、科技发明的小创客。她组织班级学生走进植物园观察丁香,到麋鹿自然保护区探访“四不像”,鼓励孩子们去学校创客空间里玩机器人、无人机,跟科普专家做科学小实验。几年来,高萍所带班级在信息技术和科普比赛中获奖达二十余人次。她也荣获“百万市民学科学——我的科学梦”优秀指导老师称号。学生万家铭凭借“智能多功能书包”等小发明获得国际发明创新展览会金奖,获评2021年首批“新时代好少年”。

高萍。(长江日报记者刘嘉 摄)

懂孩子、爱孩子,高萍是学生们的“高妈”,也是他们信任的“大朋友”。小严(化名)是高萍教过的学生,因为家庭的变故,孩子有段时间无心向学,烦躁易怒。常青树实验学校有一项传统:定期请学生们写《我的心情预报》,记录下最近的烦恼和心事。高萍读到小严的那份,上面写着:“希望老师最近不要找我的家长,谁都来不了!” 高萍懂得孩子敏感的自尊心,明白沉默就是最大的善意,从那以后,高萍隔一阵子就会在小严抽屉里放上一本书,写上几句鼓励的话,陪着他慢慢从阴郁变得平静。毕业时,小严送给高萍一张贺卡,上面写着:老师,谢谢您在我最烦闷的时候默默地关怀,我永远记在心里!

(长江日报记者刘嘉)

【编辑:舒筱】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