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武汉动物园迎来喜讯——3只新生的非洲狮正式对外展出。这几只非洲狮宝宝于今年4月22日出生,在经过四个多月的精心照料和健康成长后,现已适应外展环境。
一胎三宝,“萌狮三兄妹”性格大公开
武汉动物园非洲狮家族共有5只成年狮子,分别为2只雄狮和3只雌狮,而3只非洲狮宝宝均为同一只成年母狮首胎所生,包括2只雄狮宝宝和1只雌狮宝宝。
3只非洲狮宝宝。
保育员张建新介绍,2只雄狮宝宝体型较为壮实,食欲旺盛,每餐可进食1斤多肉类;雌狮宝宝虽体型稍小,但反应敏捷,行动灵活,“它总能第一个发现美食,趁哥哥们还没反应过来就先下嘴为强。”目前它们的主食包括鸡胸肉、牛肉、猪肉等,并辅以鸡架、骨头和羊奶粉补充钙质与营养,每日进食两次。
11日,记者在武汉动物园亚洲区豹馆(临展)外展区看到3只小狮子,只见它们毛发呈深棕色,模样可爱、表情呆萌,喜欢在草丛里玩“捉迷藏”,一会儿追着彩色玩具球跑,一会儿跳上木桩磨爪子,偶尔还会啃啃树枝“磨牙”呢!
机灵的雌狮宝宝,经常第一个寻觅到食物美美开吃。
保育员曹骏表示,幼狮目前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每日定时喂食,并逐步培养其自主活动能力。“随着继续成长,雄性幼狮将逐渐长出鬃毛,展现出‘草原之王’的威武姿态。”曹骏笑着说。
幕后守护:保育员的“精细育儿经”
在这3只小狮子健康成长背后,是保育员四个多月的持续努力。母狮的孕期长达100天左右,为了保障母狮和未出生宝宝的健康,保育员打破了“猛兽每周一轻断食”的常规,不仅不让孕期母狮轻断食,还会额外为其补充营养,保证摄入充足的能量。
狮宝宝啃木桩磨牙。
“狮宝宝出生后,我们更是小心翼翼。”张建新分享,第一周保育团队基本不靠近笼舍,怕母狮受惊弃崽,尽量减少人为干扰,通过远程观察记录其进食、排便及精神状态,确保母狮顺利哺乳并适应母亲角色,“就连笼舍内的卫生清洁,我们也是定点定时迅速完成。”张建新说。
随着幼狮逐渐成长,保育团队逐步调整饲养策略。2个月大时,狮宝宝迎来“吃肉初体验”,保育员会把肉切得碎碎的,帮它们慢慢适应肉食;3个月断奶后,又引导它们正式进入“肉食模式”。现在小狮子长牙了,保育员改成“隔离投喂”,每次一喊“快回来吃饭”,3只小家伙已经形成条件反射,会晃晃悠悠地迈着小步伐走进内馆,形成良好的进食习惯,也对保育员建立起信任。
狮宝宝吐舌头卖萌。
现在3只小狮子居住在亚洲区豹馆(临时展区),早晚时段在室外活动,高温时段则返回室内空调区休息。园方提醒游客,如果想观看小狮子活跃场景,建议避开午间炎热时段,选择早上9点至11点或下午4点左右来参观。
(文字:蔡燕秋 通讯员王圣凯 摄影:赵端)
【编辑:丁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