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25日讯 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就蚊媒传播疾病基孔肯雅热发出警报,提醒各国做好应对准备。一时间,基孔肯雅热成为关注热点。不少家长担忧:宝宝户外活动必不可少,如何防蚊?7月25日,武汉儿童医院发布“宝宝防蚊小贴士”,为家长们提供参考。
莫慌!武汉暂无基孔肯雅热病例报告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以发热、关节剧痛和皮疹为主要表现,各年龄段都可能感染。截至7月22日,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公布该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2934例。
湖北省是基孔肯雅热流行风险的Ⅱ类地区。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月24日发布微信文章称,武汉市尚无基孔肯雅热病例报告,既往也未报告过该疾病。不过,该病主要通过伊蚊传播,其中白纹伊蚊在武汉市广泛分布,一旦有病例输入,存在引起本地传播的风险。
武汉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兼急危重症医学中心主任孙丹教授介绍,蚊子堪称“移动传染源”,被它叮咬可能传播多种疾病,包括登革热、疟疾等。宝宝皮肤娇嫩,被叮咬后红肿、瘙痒症状较重,还可能引发皮肤感染。
家长可记住口诀“烧痛疹冷抽”。一旦宝宝被蚊虫叮咬后,出现发烧、肌肉关节疼痛、皮疹、发冷、抽搐等症状,应尽快就医。
三招!给宝宝打造“防蚊结界”
孙丹提醒,家长可从这些方面做好预防工作:
物理防护:穿浅色、轻薄透气的长袖衣裤;给婴儿推车、露营帐篷、婴儿床罩上蚊帐;户外减少在水边、草丛、树林等处停留;早晨日出前后1—2小时、傍晚日落前后2—3小时是伊蚊活动高峰期,可减少外出。
化学防护:2个月以上的宝宝,外出时可使用驱蚊产品,先喷在家长手心,再均匀涂抹到宝宝脸、颈、手臂等裸露部位,避开眼、口、鼻、伤口和敏感区。也可喷在袖口、裤脚处衣物外层,增强防护。2个月以下婴儿不建议使用化学驱蚊剂,首选物理防护。
创造“无蚊”环境:阳台、闲置瓶罐内的积水要及时清理,消除蚊虫孳生环境;检查门窗纱网,塞牢缝隙。还可使用电蚊拍、灭蚊灯、蚊香液等防护工具。(长江日报记者王春岚 通讯员高琛琛 徐梦莎 林紫)
【余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