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救援人员正在转运病人。长江日报特派记者詹松 摄
长江日报7月27日河南新乡电 “一二三,慢点慢点,小心病人的腿……”7月26日下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大楼前,最深积水处可到大腿,武汉重生应急救援队连同来自广东、广西等地的志愿者,小心翼翼将病人搬至冲锋舟上,再转移至其他医院。
位于卫辉市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是豫北地区的三甲医院之一。26日,由于医院周边积水严重,被迫断电,大量病人需紧急转移。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多支救援队伍紧急驰援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其中就包括武汉重生应急救援队。
只想着快点去转运病人
救援人员转运病人。长江日报特派记者詹松 摄
26日下午3时许,卫辉市艳阳如火,站在毫无遮挡的马路上,不一会儿便汗流浃背,让人喘不过气。在队长汤军的带领下,武汉重生应急救援队的5名队员正准备开车将冲锋舟送往前方积水较严重的区域。
长江日报记者身着救生衣,跟随他们来到市区主干道比干大道附近,这里的水深已经到成人膝盖的位置,普通车辆无法进入,只能靠冲锋舟和皮筏艇来转运。
救援人员转运病人。长江日报特派记者詹松 摄
此时,一同前往医院参与转运的还有来自广东、广西、贵州等地的志愿者。大家合力将3只冲锋舟拉到水深处,冲锋舟启动后,不同省份救援队组成的“混编队伍”,开始前往医院。
记者跟随着的这支救援队伍,队长汤军坐在最前方指挥前进方向,另一位志愿者则充当驾驶员。沿着比干大道一路前行,道路积水越来越严重,水深几乎没过普通轿车,甚至一楼门面。遇到水浅的地方或急转弯,志愿者还要跳下来推着冲锋舟前进,汗水夹杂着积水流到眼睛里,大家顾不上这些,只想着快点到达医院转运病人。
一路上,满载着被困群众的大型挖掘机、冲锋舟和皮筏艇不断驶过。不相识的志愿者在路上碰到,还会彼此打气:“加油!辛苦了。”
救援队员蹚水拉着冲锋舟走
救援人员在水中牵引橡皮艇。长江日报特派记者詹松 摄
下午4时30许,长江日报记者一行来到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大楼前,医院虽没有被淹,但附近积水比较严重。
刚到达,医护人员便朝我们这个方向喊:“这边有病人需要转运。”队长汤军和其他队员马上将冲锋舟靠近,由于老人在担架上,不能碰水,队员们挪动时十分小心,“一二三,慢点慢点,小心病人的腿……”齐心协力下,一同将病人抬到冲锋舟上。一同乘坐的还有陪护医生、2名病人及病人家属。转运的目的地是卫辉市人民医院。
因为医院门口积水深,无法发动冲锋舟螺旋桨,几名救援队员只能蹚着水,拉着冲锋舟走一段去往深水区。
救援人员在水中牵引橡皮艇。长江日报特派记者詹松 摄
水下状况不明,来自广东的志愿者郑佳华的脚不慎被割伤,破皮见血。“你赶紧上来,我这有碘酒,必须消毒!”正在冲锋舟上的一名女医生下了“强制命令”,之后细心帮他处理好伤口。见郑佳华还是跃跃欲试想下去拉船,女医生一把拽住他,“这水脏,伤口容易感染!你就在船上!”
冲锋舟走出积水区后,离卫辉市人民医院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冲锋舟上没有担架,队长汤军直接将老人放到背上,准备背着老人去医院。旁边停着的一辆私人房车的车主看到后,赶紧拦下,主动请求把老人送到自己车上,最终老人顺利被送往医院继续接受治疗。
“看到你们,心里踏实多了”
救援人员转运病人。长江日报特派记者詹松 摄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工作人员介绍,该院在院病人2000多人,26日上午医院开始断电,转移病人从当天早上开始。
记者在现场看到,住院部楼前有序排队进行转移:轻症病人依次排队坐铲车转运,老人、儿童以及危重症患者由救援人员和医护人员一同转运至冲锋舟上。
“住院部的病人在医护的带领下会分批进行转移。凡是危重症患者均对接转移到三甲医院,其他病人根据实际情况也会进行对接。像坐轮椅或者担架上的病人,都是医护人员从楼上一层一层抬下来或背下来的,最高23层。”门诊部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救援人员转运病人。长江日报特派记者詹松 摄
把这病人送到指定地点后,志愿者们又再次返回转运了几次。下午近6时,接到通知,大家要返回原地。途中,3位当地居民向他们求救,志愿者合力将她们接上冲锋舟。其中一位奶奶激动得连声致谢,“你们很了不起,谢谢你们的帮助,看到你们,心里踏实多了。”
“活了70多年没见过这么深的水。”奶奶看到一路的积水感叹道,平时一个人在家,住在一楼,因为地势高并没有淹水,但是由于已经断电,必须要转移去女儿家住一阵子。
(长江日报特派记者李玉莹)
【编辑: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