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20日讯 8月19日,位于洪山区青菱都市工业园的联东U谷园区内,武汉筑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筑梦科技”)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却十分热闹,10余名本科和职业院校学生正操作机器为即将到来的技能比赛进行实训练习。
在筑梦科技,学生们操作机器进行实训练习。 栾嘉雯 摄
“首先输入算法程序,再设定视觉识别参数……”20岁的王婷一边讲解一边熟练地输入指令。只见她身旁的“模拟生产线”应声启动,一只机械手有条不紊地将不同规格的零件精准分拣至指定位置,整套动作一气呵成,宛如一位技艺娴熟的老师傅正在操作。
这个一张课桌大小的“模拟生产线”,是筑梦科技研发的机器视觉和工业机器人实训平台。
“目前,公司系列实训平台产品已销往全国600多家高校和职业学校,去年营业额达7000万元。”筑梦科技董事长钟明介绍,今年上半年,公司业务量增长20%,新学期即将到来,300余套设备已销往全国各地。
筑梦科技工程师正在测试研发的机器视觉和工业机器人实训平台。 栾嘉雯 摄
2011年筑梦科技在汉成立之初,原本主要为工业企业开发机器视觉应用和自动化应用解决方案。“我们调研市场发现,一些应用型本科和职业院校的实验设备与工业实际差异较大,仅停留于原理或演示型实验设备进行实验,互动性相对较低,与真实工业现场关联也不强。”钟明介绍,在产教融合的市场机遇下,从2020年开始,筑梦科技结合自身对院校人工智能和智能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服务企业现实生产的案例经验,开始针对性地研发各类机器人实训平台,把“模拟生产线”带入校园。
记者在筑梦科技生产车间看到,一台台智能制造柔性产线实训平台正在批量测试,涵盖了小型流水线、搬运机械手、AGV小车等“黑灯工厂”常见设备,智能加工装配、物料选送、视觉检测等不同机械装置基本还原了一款工业原材料从运输到加工的全流程。
在课桌大小的实训平台上,学生输入算法程序,练习机械操作让机器人拧魔方。 栾嘉雯 摄
“学生运用数字孪生、机器视觉、AI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技术,就能使‘模拟生产线’运动起来,在校内实现从教学运用到技能竞赛,再到自主开发软硬件的操作实训。”钟明介绍,目前,筑梦科技也和多所高校共建了实训基地,不少学生既懂机械装配、系统编程,又擅长线路设计,在校园里就成长为车间的“老师傅”。
2021年,筑梦科技因扩张需要搬入自购青菱都市工业园5层办公楼。钟明说,目前公司已获评武汉市“瞪羚企业”和湖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
(长江日报记者王东方 通讯员赵浩宇 参与采写:栾嘉雯)
【编辑:丁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