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脑子想想,就能控制物品的走向。这样的“意念移物”,常出现在各种奇幻作品里。
制图 职文胜
如今,一款由科学家设计的“遥控金箍”把这个神奇技能变为现实。它是一种非接触式脑机接口,金色圆环的外形看起来就像一个“金箍”。戴上它后,佩戴者就可以用“意念”遥控物品。
【研发者说】
讲述者:武汉水母智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研发总工程师 毛继东
想靠意念控物,一是能搜集到大脑里的信息,二得让被控制的物品能接收到信息。“遥控金箍”就由这两部分组成——一个非接触式脑机接口,以及一个安装了相应接收器的小物件。
戴上“金箍”,尝试将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小车上。这金箍上有5个能紧贴额头的金属片,随着注意力集中,这5个金属片灵敏捕捉到来自大脑前额叶部分的脑电变化。你可以试着在心里默念几句“咒语”,意念越是集中,“金箍”能捕捉到的脑电信号就越强烈。
识别到大脑的信号后,“金箍”开始对其进行预处理、特征提取、模式识别等一系列操作。而这些操作只需不到1秒的时间。处理后的大脑信号被转化成“加速”指令,发送到安装在小车上的接收器中。小车快速启动,向前冲出去。恭喜你,完成了一次意念控物。
在游戏台上,你还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来一场“意念竞技”。为了实现更灵活的控制,“遥控金箍”里安装了体感检测器件。启动小车后,左右摇晃头部,小车就会左右转向。急停、快速转向、冲刺,全靠你的“意念”和体感控制。如果外界忽然传来一阵噪声,你就要更加集中心智。一旦注意力被外界分散,脑电信号减弱,小车便会逐渐减速,直至停下。一圈下来,头脑灵活了不少。
戴上“金箍”可操控喷泉。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在“遥控金箍”配套的小程序里,研发人员设计了一套专业的评价体系,把脑电信号变化转化成高专注度占比、专注度平均值、专注力稳定度等可视数据。这些数据是评价大脑专注度,以及研究和训练大脑功能的重要参考。在一次次游戏中,使用者可以不断练习自己的专注力。
当前,我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武汉大学等研究团队合作,用这套脑机产品探究运动表现与大脑认知功能的相互作用,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实用价值的脑电应用产品,如脑电控制游戏、脑电辅助康复设备等。
未来,随着硬件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还可以尝试把接收器安装在不同的物体上,用意念完成更精准的高难度操作。比如,可以设想把脑电信号的接收器安装在无人机上,只需“想一想”,无人机就飞到了想去的地方。
【大众点评】
深圳市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部长 王志强
“金箍”把脑科学研究成果与脑力训练场景结合,这是在脑科学产业细分领域的一次很好的探索。老年人、青少年可以借助“金箍”让神经系统可塑性得到促进,这对提升学习能力、恢复大脑创伤等都有益处。 如今,前沿脑科学成果正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转化为普通人可触摸的科技实践。伴随着素质化教育、养老产业发展等,脑科学产业化发展以其高附加值、强创新驱动力的独特优势,催生出全新的产业模式与经济增长点。
(长江日报记者秦璟 整理)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