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22日讯(记者覃柳玮 通讯员梁炜)1月21日,湖北省教育厅召开2025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全面总结2024年全省教育工作成绩,部署2025年教育重点任务,推进教育强省建设高质量开局起步。
会议指出,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教育强省建设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全省教育事业的“展示度”、教育服务发展的“精准度”、教育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教育综合改革的“辨识度”、教育对外交流的“开放度”持续提升。
2024年,全省本科高校面向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新设专业106个,围绕算力与大数据等新兴特色产业新建28个现代产业学院;深入实施教育减负增效专项行动,17个市州建成招生入学“阳光平台”;湖北公共教育在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得分排名同比上升13个位次;新增中小学幼儿园优质学位9.3万个,有序推进1.5万名城乡教师双向交流;职业学校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分获1金1银,实现历史性突破。
会议强调,2025年是教育强省建设开局起步之年。全省教育系统要聚焦“立德树人新格局”“学校安全教育管理”“教育公共服务质量”“数智教育创新实践”和“高校创新策源能力”等五项主题任务,高质量推动落实十五个专项行动,推进教育强省建设高质量开局。
2025年,湖北省将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建好“百校千馆”思政育人实践平台,深入挖掘科技馆、红色场馆等优质场馆,传承弘扬湖北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的丰富内涵,充分用好科普基地、爱国主义基地等优质资源。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组织开展中小学全员文体活动,落实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
建设“71020”高校学科创新体系,聚焦专业建设,构建高校本科专业监测评估指标,全面评估人才培育目标、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和学生发展等情况。推进学科专业调整优化,完成3年调整20%的目标,超常规布局一批急需紧缺学科专业。
启动“沃土计划”和“脱颖计划”,深入实施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持续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改革。持续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能,深入推进以科技为支撑的创新创业,加快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在中心城区、县城和人口集中乡镇,布局建设一批可长期保留的寄宿制学校。在交通不便的农村和偏远山区,保留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先在大中城市中心城区、开发区、城市新区、城镇新增人口集中地区和公办资源不足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中小学幼儿园,2025年计划新增6万个学位,其中公办幼儿园新增1万个学位,确保全省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2025年达到56%。新建和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加快推进综合高中试点。
实施“荆楚好老师群星计划”,把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队伍建设全过程,推进教师涵养常态化,日常管理规范化,考核评价科学化。深化师范教育改革,将数字素养纳入师范生课程体系。中小学加大科学、体育、美育等紧缺学科教师补充力度。
加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实施学校教学、科研和公共设施智能化改造,加快智慧教室、虚拟实验室、数字图书馆等软硬件升级,改造一批传统实验室,新建一批数字化实验室。高质量筹办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有效展示湖北教育数字化建设的成效。
会上,武汉大学、湖北大学、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黄冈市教育局、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局等分别围绕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聚焦一流学科建设、探索产教深度融合新路径、大力推动县中振兴、深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编辑:姚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