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31日讯(记者李琴 通讯员木月)从跟跑者到领跑者,主营业务市场份额连续7年全球第一,“长江边的飞利浦”如何逆袭为“世界的长飞”?10月31日上午,第30届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总编辑联席会“总编辑看光谷”采访调研活动走进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飞”)。
长飞产业大楼。
在长飞产业大楼二楼的展厅内,中国第一根量产光纤吸引了总编们的注意。1991年,长飞在没有任何国内经验借鉴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生产出中国第一根量产光纤,打破了外国公司对中国光纤光缆市场的垄断,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依赖进口光纤光缆建设国家光缆通信干线的历史。
每一秒,都有新的光纤正在诞生。展厅大屏上不断跳跃的数字显示,30多年来,长飞交付光纤总长度已超9.2亿芯公里,足够从地球抵达太阳6次。以长飞为代表,光谷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发制造基地,光纤光缆国内市场占有率超60%,国际市场占有率达25%,一个世界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梦想起航。
长飞副总裁郑昕回忆,2013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飞,勉励企业“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当时,长飞有了一个“2020年实现全球第一”的“长飞梦”。
10月31日,参加第30届全国省级城市党报总编辑联席会的嘉宾走进长飞。 记者高勇 摄
“殷殷嘱托,始终牢记在心。”郑昕介绍,2016年底,长飞实现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销量全球第一,并蝉联至今。将核心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长飞成为全球唯一掌握三大主流预制棒制备技术,并成功实现产业化的企业,预制棒单棒拉丝长度已达1万公里,处于行业全球最高水平。新型光纤技术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空分复用光纤、空芯光纤进入全球第一方阵。
“感触很深。”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副董事长张楠感慨,“通过长飞,我们看到武汉特别是光谷在推进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值得学习。”
记者注意到,展厅内的一张巨大的市场布局图上,从印尼到南非,从巴西到波兰,从菲律宾到秘鲁,长飞海外工厂散发开来,恰如一簇跳动的光。
郑昕向嘉宾们介绍世界最大尺寸光纤预制棒。 记者高勇 摄
“让每个角落都有光纤与世界联接。”郑昕介绍,在建成全球单体最大的光纤预制棒及光纤智能制造工厂的同时,长飞还紧跟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造船出海,布局全球,先后在印尼、巴西等地投资建设6个海外生产基地,陆续建立50多个海外办事处。
“我非常认同长飞的国际化路线,要在国际上掌握话语权,靠的正是科技硬实力。”在哈尔滨日报社冰城+客户端副总编辑何晟英看来,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长飞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编辑:丁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