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飞”),勉励企业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当时,长飞许下了“全球第一、行业领袖”的“长飞梦”。
牢记嘱托,拾光向上。10年,一根光棒的拉丝长度从7000公里延伸到10000公里,从配件、原材料、整机的国产化,再到操作系统甚至源代码的国产化,长飞实现了从光纤、光缆到光棒的全链国产化。
10年,紧跟“一带一路”倡议,造船出海,布局全球,长飞产品销往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营业务市场份额连续7年全球第一,从追随者、引领者到领导者,成为“世界的长飞”。
今日,长飞产业大楼正式启用。走过35年的长飞,朝着“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方向再出发。
7月21日,长飞产业大楼正式启用。
从1到N,“拉”出最长产业链
变的是规模,不变的是规矩
上月,长飞光学与半导体石英材料项目落子武汉新城葛华片区。
高纯石英可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光通信、光纤、光伏等新兴产业领域,被誉为玻璃材料的“皇冠”。长飞执行董事兼总裁庄丹说,该项目将生产全系列的高端石英产品,可满足国内光学和半导体行业高端石英材料的进口替代,并逐步进军国外市场。
长飞一直是打造全产业链的先行者。“企业必须掌控产业发展主导权。”距离总书记考察不过5个月,长飞与台湾威盛电子合资组建长芯盛,其中的“芯”,代表自主研发光通信芯片。
从长芯盛开始,10年来,长飞在发展光纤光缆主业的同时,聚焦产业链上下游,不断延链、补链、强链。仅在去年,长飞就在光模块与光器件、第三代半导体、工业激光、海洋工程等领域多元化布局。
从单一的光纤光缆生产厂商到拥有行业内最完善产业链的领军企业,10年来,长飞变的是规模,不变的是规矩:每年将营收的5%用于研发,不设上限。
“我们采用的是全球最先进的光纤拉丝塔,设备都是自己制造。”站在总书记曾经视察过的拉丝塔上,看着一根根晶莹剔透的光纤轻盈跃出,庄丹自豪地说,“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自己的碗装自己的粮食。”
从6%到30%,完成国际企业“关键一跃”
变的是份额,不变的是使命
7月6日,中非创新合作与发展论坛在汉举行。长飞南非工厂总经理Pieter E.Viljoen介绍,通过创新,公司显著降低了光缆直径和价格,低成本高密度细径光缆推动当地光纤网络建设。
“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沿着总书记指明的方向,2014年,庄丹首次向外界公开长飞战略规划:一是打造全产业链;二是出海。
短短两年,长飞自主研制的拉丝塔,装进长飞印尼工厂的车间,这是东南亚第一家光纤厂;同年,长飞南非工厂投产。截至目前,长飞已在全球投资建设5个海外生产基地,设立20多个海外平台和50多个海外办事处。“5个海外生产基地,每个都在扩产。”庄丹自豪地说。
作为中国光通信行业首家中外合资企业,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曾经的海外工厂蝶变为拥有众多海外工厂的国际企业。“从单纯的产品输出,到解决方案输出、工程服务出口,还主导国际标准的拟定。”长飞高级副总裁周理晶说,最近10年,海外业务年均增长约30%。
2022年,长飞实现海外业务收入约46.4亿元。海外业务收入占比从2013年的6%到连续两年超30%,长飞不改初心。“致力于将光纤联结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庄丹说。
长飞光纤公司展示光纤产品。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从“第一”到“一流”,“再造一个长飞”
变的是目标,不变的是发展
近日,长飞先进半导体宣布完成超38亿元A轮融资,创下国内第三代半导体融资规模历史之最。创立仅仅一年,最年轻的独角兽诞生。
长飞于2014年、2018年,先后在香港联交所和上交所挂牌上市。10年来,插上资本翅膀的长飞,快速成长为一个现代化科技产业集团。
长飞在香港上市的第二年,位于光谷三路的长飞科技园一期正式启用,现已成为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光缆基地。次年,长飞潜江科技园开工建设,作为全球最大的光棒及光纤智能制造园区,目前吸引日本信越等名企入驻。“上市对长飞而言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庄丹说,借力资本市场,长飞以更快的速度走向全球。
“牢牢守住‘全球第一’,未来5年,再造一个长飞。”在刚刚度过的35周年庆上,长飞再定新目标: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成为全球光纤光缆行业的领导者。“从35年的企业,做到70年的企业、100年的企业。”庄丹信心十足。(长江日报记者李琴 通讯员柳青)
【编辑:邓腊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