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融媒体5月16日讯(记者王慧纯)5月11日晚,一列编组50辆、满载机械、电子产品和衣服鞋帽的列车,从吴家山站安全开出,驶往德国杜伊斯堡。截至5月15日,今年已开行中欧班列(武汉)88列,与去年同比增长11%。武汉北站作为中欧班列(武汉)开行的“幕后保障英雄”,迎来了建站十周年。
中欧班列(武汉)
位于黄陂区的武汉北站是全国主要路网性编组站之一,2009年5月18日正式开通运营,与武汉市内的阳逻港口、天河机场、滠口货场、武汉新港铁路一起相互衔接,形成水、陆、空互联互通一体化的综合物流平台。十年来,每天有2万多节货运车辆在这里集结、编组后再发往全国各地。长江日报记者在调度大厅看到,武汉北站货运列车的调度任务非常繁重,一块DLP大屏幕实时显示整个编组站的全景信息,屏幕下十多位工作人员正埋头作业。通过这套集成自动化系统,8台调车机车如穿针引线般将23000多节货运车辆解编,一列新的货运列车集结时间最快仅需0.44小时。
武汉北站调度大厅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解体、编组,现在的武汉北站还有现代物流方式的多式联运:中欧班列、天天班、水陆联运、公铁联运等多式运输产品,其中中欧班列更是重中之重。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欧班列(武汉)开行数量迅速增长,对铁路集装箱专用车辆的需求大大增加。武汉北车站调度车间工程师让林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武汉北编站组已挑选近7000辆平板货车发送到吴家山车站,为保证列车及时输送,该站对中欧班列实行单独集结、优先编组,对到达本站的空平板车提前做好选车、扣车工作,并预留超出计划的集装箱专用平车在车站集结,确保有充足的平板车满足国际班列的高标准需求。在车站股道运用紧张的情况下,该站专门在上行编组场预留4条专用股道停放集结,确保集结及时迅速。
中欧班列(武汉)
在此助力下,中欧班列的“朋友圈”不断扩大,辐射28个国家,60多个城市,开出班列运输货物已逐步扩大到电子产品、汽车配件及整车、化工品、特产水果、文化产品等,返程货物也从机电产品、电子产品、汽车零配件等发展到俄罗斯木材、德国啤酒、法国红酒等物资,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目前,中欧班列(武汉)重箱率达97.65%,位居全国前列。
【编辑:付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