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融媒体9月18日讯(记者梅丹)2017年9月16日-17日,2017长江产业论坛(秋季)暨医疗健康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大会在武汉会议中心举行。
本次会议由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主办,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联合主办,中科雁栖湖创新(北京)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天鸿如至(武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动脉网承办,健康智谷、光谷智慧健康园协办。
本次会议聚焦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产业发展落地实践,深入探讨了未来医疗健康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趋势。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名誉会长、国家卫生部原副部长何界生、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分级诊疗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院士、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宋国栋、黄殿龙,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董事长王含冰嘉宾,以及100多位顶尖投资机构合伙人和近50位国内人工智能和医疗大数据领域的企业创始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作为2017年最受瞩目的医疗健康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会议,会议分为两大板块,分别是政策及发展专题、肿瘤大数据+AI专题。会议从技术演进、投资趋势和应用落地等多个维度,深度详解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力求让产业逻辑更加清晰。
此次《2017长江产业论坛(秋季)暨医疗健康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大会》,旨在帮助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者和投资人理清行业思路,对接优质资源,发掘应用场景,在健康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探索中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
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名誉会长、国家卫生部原副部长何界生
何界生表示:“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精准医疗概念的兴起,人工智能、机器人备受行业关注,前景一片大好。以达芬奇为首的外科手术系统早已进入国内外的众多大型医院。我们预计,到2021年全球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07亿美元。伴随着全球大数据与创新科技的发展、融合,一个全新的智慧医疗时代即将开启。”
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分级诊疗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院士
俞梦孙院士以《践行健康中国理论思想,推动健康大数据发展》为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演讲从宏观视角,阐述了现阶段我国对于医疗健康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发展的迫切需要。
俞梦孙院士认为:“在健康领域,中国具备全球领跑的条件,健康中国目标一定能够达到,还能带领世界民众。在‘一带一路’、金砖国家的指导方针下,健康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也必然会成为‘一带一路’、金砖国家交流的重要内容。只有和人类健康工程结合在一起,健康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才有真正有用武之地。”
北京大学信息与工程科学部副主任任秋实先生
北京大学信息与工程科学部副主任任秋实与清华大学清华-青岛数据科学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韩亦舜对技术创新如何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化的发展,以及健康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的应用思路发表了精彩观点和分析。
任秋实表示:“通过多模态的医学影像能够提升智能辅助诊断的精准性,因此,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期待有更多更好的数据来源和数据平台。我们希望设备制造商能够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把算法集成在设备当中,真正形成智能化的治疗设备,使疾病的治疗和诊断得到更好地普及。”
清华大学清华-青岛数据科学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韩亦舜先生
对于医疗数据,韩亦舜教授认为:“今天的医疗数据为什么质量不高?和医院管理有关系。医院要想管理好数据,提高数据质量,医生要有数据决策的意识,患者要理性参与。否则,就容易出现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情况。”
动脉网创始人李大韬
会上,动脉网创始人李大韬先生重磅发布了国内首份《2017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业报告》。该报告针对人工智能在医疗的应用场景、人工智能与医生的角色定位、人工智能的落地情况,人工智能的商业模式等问题进行了完整而详尽的分析。这份报告是现阶段人工智能+医疗领域的一份最为详尽、详实的产业说明书。
16号上午的专题论坛还对中国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优秀实践案例进行颁奖。
癌症问题一直是医学界最为复杂、困难,也最为依靠科研和大数据的领域之一。
在16号下午的肿瘤大数据+AI专题论坛上,动脉网邀请了国内大型三甲医院放射诊断教研室主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风险投资人以及国内多家肿瘤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创业者(如雅森科技、思派网络等)齐聚一堂。从医生、科研人员、投资人、创业者的多个角度,探讨如何真正实现新技术在肿瘤的落地。
其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诊断教研室主任夏黎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肖立、方正证券产业金融部董事、医疗产业投资并购负责人姜天骄,以及北京雅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CEO陈晖等人,分别就《深度学习与肺结节的智能识别》、《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二级市场角度看医疗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落地与医疗AI赋能》等主题发表了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