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长江日报:安徽省发文,评职称不再唯论文,也要防止腐败

©原创 2017-12-25 16:28

长江日报评论员肖畅

安徽省出台《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职称评审“松绑”。这一改革最为引人关注的是:职称评审中的论文和科研成果条件将重新设置,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教案课件、病历、收藏证书等可替代论文。

论文不再“一刀切”,改革很有力度,也具有标志意义。论文带有学术成果性质,但并非所有专业水平都能体现为学术理论研究。譬如应用型人才侧重于技能应用,如果硬性以论文为职称评审前提,未必能真实反映其专业技术水平,甚至徒增负累。许多行业因为职称评审需要论文指标,导致各类专业人才都要充当理论专家,且为了生产论文过度浪费时间精力。

这种改革是可赞的,但实行起来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亦未可知。教案课件、病历、收藏证书等可替代论文,但怎么评,是主观认定还是有标准?论文毕竟是一种标准化的理论成果体现,在专业评审上都是有章可循的。论文不再“一刀切”,的确是“松绑”了,但结果会不会产生各种垃圾的替代论文,职称评审的指挥棒能否更好的发挥作用,的确是个疑问。

近年来各行业职称评审权限不断下放,各地职称改革探索也有不少尝试,但往往在具体探索中面临一种尴尬现实:如果是为了强化一些硬性指标,往往导致职称评审变得形式主义;如果是为了尽量剪除各种条条框框,也可能因为替代方案没有更好的操作机制,导致职称评审的功能弱化,甚至滋生腐败。

职称评审改革,根本目的是为了建立职称资格与真实水平的对应关系,评审的导向,应该是符合公认水平。在一个专业领域,一个专业人才可能备受推崇,在业内有很好的口碑,但反映在职称评审上可能就不是那么出色。人们去医院,都想选择专家,专家是职称评审产生的,但专家的医疗水平是否跟职称反映的一致呢?从这个角度理解职称评审,它的作用在于让业内公认的水平得到显化,减小辨识专业人才的社会成本。

反观很多职称评审改革,重在形式创新的多,有实质突破的少。各种指标的此消彼长,最终可能是评审的导向来回切换,但始终偏离了真实的反映。许多人可能会有这种印象:大家都知道身边的哪些人专业技术水平优秀,但评审指标堆砌起来后,往往是会写论文、会考证书的人脱颖而出。各种证件的叠加,反映在书面材料上,光彩无比,但现实中的专业表现可能与此相反。职称评审固然离不开各种硬性指标,但指标之间是否存在有机关系,能否综合反映普遍认可的专业水平,这是一个值得摆出来、供社会一起思考的命题。

科技创新时代,专业社会的特质越发显著,职称评审的意义更加重要,只是在评审机制上需要做出更努力的探索。我们这个社会,各行各业有各种评价机制,最初很多都是仿效职称评审的模式衍化而来,职称评审改革到位了,会树立一个有力的示范,将增强专业社会的人才辨识度、透明度,让更多真正的专业人才脱颖而出,并加速人才流动。

原标题为《职称评审结果重在符合社会公认》

【编辑 华智超】

长江日报评论员肖畅

安徽省出台《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职称评审“松绑”。这一改革最为引人关注的是:职称评审中的论文和科研成果条件将重新设置,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教案课件、病历、收藏证书等可替代论文。

论文不再“一刀切”,改革很有力度,也具有标志意义。论文带有学术成果性质,但并非所有专业水平都能体现为学术理论研究。譬如应用型人才侧重于技能应用,如果硬性以论文为职称评审前提,未必能真实反映其专业技术水平,甚至徒增负累。许多行业因为职称评审需要论文指标,导致各类专业人才都要充当理论专家,且为了生产论文过度浪费时间精力。

这种改革是可赞的,但实行起来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亦未可知。教案课件、病历、收藏证书等可替代论文,但怎么评,是主观认定还是有标准?论文毕竟是一种标准化的理论成果体现,在专业评审上都是有章可循的。论文不再“一刀切”,的确是“松绑”了,但结果会不会产生各种垃圾的替代论文,职称评审的指挥棒能否更好的发挥作用,的确是个疑问。

近年来各行业职称评审权限不断下放,各地职称改革探索也有不少尝试,但往往在具体探索中面临一种尴尬现实:如果是为了强化一些硬性指标,往往导致职称评审变得形式主义;如果是为了尽量剪除各种条条框框,也可能因为替代方案没有更好的操作机制,导致职称评审的功能弱化,甚至滋生腐败。

职称评审改革,根本目的是为了建立职称资格与真实水平的对应关系,评审的导向,应该是符合公认水平。在一个专业领域,一个专业人才可能备受推崇,在业内有很好的口碑,但反映在职称评审上可能就不是那么出色。人们去医院,都想选择专家,专家是职称评审产生的,但专家的医疗水平是否跟职称反映的一致呢?从这个角度理解职称评审,它的作用在于让业内公认的水平得到显化,减小辨识专业人才的社会成本。

反观很多职称评审改革,重在形式创新的多,有实质突破的少。各种指标的此消彼长,最终可能是评审的导向来回切换,但始终偏离了真实的反映。许多人可能会有这种印象:大家都知道身边的哪些人专业技术水平优秀,但评审指标堆砌起来后,往往是会写论文、会考证书的人脱颖而出。各种证件的叠加,反映在书面材料上,光彩无比,但现实中的专业表现可能与此相反。职称评审固然离不开各种硬性指标,但指标之间是否存在有机关系,能否综合反映普遍认可的专业水平,这是一个值得摆出来、供社会一起思考的命题。

科技创新时代,专业社会的特质越发显著,职称评审的意义更加重要,只是在评审机制上需要做出更努力的探索。我们这个社会,各行各业有各种评价机制,最初很多都是仿效职称评审的模式衍化而来,职称评审改革到位了,会树立一个有力的示范,将增强专业社会的人才辨识度、透明度,让更多真正的专业人才脱颖而出,并加速人才流动。

原标题为《职称评审结果重在符合社会公认》

【编辑 华智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