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相信实体经济将迎来新的春天,企业坚守“质变前的量变”

©原创 2017-12-24 23:41

长江日报融媒体12月24日讯 本报23日见报的《盛隆档案》,在许多坚持实业报国的企业缔造者心中,泛起了涟漪。

半年来,国家接连发声支持实体经济。企业家们说,让他们心无旁骛,克制住投身房地产等副业的诱惑,正是因为抱持着这样的信念,相信实体经济会迎来新的春天:“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在,造不出高端产品,永远都是受制于人”。

并不是无路可走——

冲向产业链的顶端

23日下午,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在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演讲。她认为,制造业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冲向产业链的顶端,掌握全产业链的技术,这需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当年,格力能够造出了世界最好的空调,但是造空调的设备基本是进口,人才也是从国外引进。当初不依靠国外的设备就做不出好产品,始终受制于人。”董明珠说,格力为了达到应有的精度,生产设备基本从德国引进。

“过去谈起格力,想到的只有空调。”董明珠说,2013年,格力正式进军智能装备领域,开始做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已实现出口,并以消费品制造为核心,向产业两端扩展。

格力智能装备产品已覆盖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伺服机械手、智能仓储装备、智能检测等十多个领域,超百种规格,累计产出自动化装备5500余套,累计产值超过20亿元。从量变到质变的道路上,格力已从空调的世界龙头企业转型成为多元化的全球型工业集团。

并不是没有选择——

主动放弃低附加值的领域

“曾有媒体关注到,高德上市几年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并不明显”,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说,这是因为公司主动放弃了一部分低附加值的传统民品领域收入;二是公司在军品领域投入了大量研发,以构建其他公司无法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但我们坚信,随着相关产品的陆续定型,企业未来的业绩一定能令投资者满意。”

不赚快钱,还要继续“烧钱”,这是许多坚持自主创新的实体经济企业的现状。看到本报见报的盛隆电气38年坚持实业的故事后,武汉另一家智能制造龙头企业的负责人——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很感慨,他说,越来越多同行者坚持走下去,中国的智能制造和实体经济一定会崛起。

黄立介绍,成立18年的高德红外一直在路上。这几年,的确看到不少做实体经济的企业从实业平台取得的融资流向非实体经济领域。原本专注实业的企业发现房地产业和其他投资等副业比主业来钱更快更多,于是纷纷转行做投资或投机。

而专注于红外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民营上市公司高德红外,一直深耕,近几年才进入收获期。黄立介绍,军品进入门槛高,手续复杂,但一旦定型,就能在较长时期内为公司带来稳定的收入和利润。“我们的愿景是继续在实体产业深耕,不断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科技强军贡献一份民营企业的绵薄之力,同时为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消费品化’不断努力。相信坚持实业的企业一定会越走越好!”

并不是没有困惑——

赢得国际制造业竞争,需要金融助力

“算上前期的研发先后投入了两亿元,今年才实现产值近亿元,利润才刚刚做平。”24日下午,武汉洛特福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平博士说,“当年如果把这些钱都投在房子上,不用怎么费力就可以翻数倍,何必这么费力,但这都是极为不正常的现象”,李平笑着说,现在还在做制造业的都有着一股傻劲 ,认准的东西不回头——“我们的高楼大厦可以少点,核心技术必须要尽可能多点。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在,造不出高端产品,永远都是受制于人!”

李平博士是瑞士洛桑联邦高等工业大学博士、首批武汉黄鹤英才计划获得者,他长期从事于致力于柴油机后处理系统研发、制造,是国内第一家专业柴油后处理系统制造商,李平博士及其科研团队孜孜不倦持续研发了20多年,2011年在武汉创办“洛特福”。

坚守20余年。他说,现在制造业领域的中小民营企业要银行贷款,没有房产抵押几乎不可能,洛特福的厂房是租来的,就很难贷款,只能不断去找社会融资。

目前,制造业已重新成为国家间的竞争焦点,发达国家纷纷出台实际政策支持制造业发展,“脱虚向实”是国际大潮,而今年下半年,国家对实体经济明确表态支持,这让李平看到新希望,“希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找到好的结合点”,同时,他希望国家对企业的技术含量和实力进行评估,在税负上分级支持。(记者贺亮 李佳 通讯员朱丛庆)

【编辑:朱佳琪】


长江日报融媒体12月24日讯 本报23日见报的《盛隆档案》,在许多坚持实业报国的企业缔造者心中,泛起了涟漪。

半年来,国家接连发声支持实体经济。企业家们说,让他们心无旁骛,克制住投身房地产等副业的诱惑,正是因为抱持着这样的信念,相信实体经济会迎来新的春天:“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在,造不出高端产品,永远都是受制于人”。

并不是无路可走——

冲向产业链的顶端

23日下午,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在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演讲。她认为,制造业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冲向产业链的顶端,掌握全产业链的技术,这需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当年,格力能够造出了世界最好的空调,但是造空调的设备基本是进口,人才也是从国外引进。当初不依靠国外的设备就做不出好产品,始终受制于人。”董明珠说,格力为了达到应有的精度,生产设备基本从德国引进。

“过去谈起格力,想到的只有空调。”董明珠说,2013年,格力正式进军智能装备领域,开始做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已实现出口,并以消费品制造为核心,向产业两端扩展。

格力智能装备产品已覆盖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伺服机械手、智能仓储装备、智能检测等十多个领域,超百种规格,累计产出自动化装备5500余套,累计产值超过20亿元。从量变到质变的道路上,格力已从空调的世界龙头企业转型成为多元化的全球型工业集团。

并不是没有选择——

主动放弃低附加值的领域

“曾有媒体关注到,高德上市几年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并不明显”,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说,这是因为公司主动放弃了一部分低附加值的传统民品领域收入;二是公司在军品领域投入了大量研发,以构建其他公司无法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但我们坚信,随着相关产品的陆续定型,企业未来的业绩一定能令投资者满意。”

不赚快钱,还要继续“烧钱”,这是许多坚持自主创新的实体经济企业的现状。看到本报见报的盛隆电气38年坚持实业的故事后,武汉另一家智能制造龙头企业的负责人——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很感慨,他说,越来越多同行者坚持走下去,中国的智能制造和实体经济一定会崛起。

黄立介绍,成立18年的高德红外一直在路上。这几年,的确看到不少做实体经济的企业从实业平台取得的融资流向非实体经济领域。原本专注实业的企业发现房地产业和其他投资等副业比主业来钱更快更多,于是纷纷转行做投资或投机。

而专注于红外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民营上市公司高德红外,一直深耕,近几年才进入收获期。黄立介绍,军品进入门槛高,手续复杂,但一旦定型,就能在较长时期内为公司带来稳定的收入和利润。“我们的愿景是继续在实体产业深耕,不断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科技强军贡献一份民营企业的绵薄之力,同时为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消费品化’不断努力。相信坚持实业的企业一定会越走越好!”

并不是没有困惑——

赢得国际制造业竞争,需要金融助力

“算上前期的研发先后投入了两亿元,今年才实现产值近亿元,利润才刚刚做平。”24日下午,武汉洛特福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平博士说,“当年如果把这些钱都投在房子上,不用怎么费力就可以翻数倍,何必这么费力,但这都是极为不正常的现象”,李平笑着说,现在还在做制造业的都有着一股傻劲 ,认准的东西不回头——“我们的高楼大厦可以少点,核心技术必须要尽可能多点。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在,造不出高端产品,永远都是受制于人!”

李平博士是瑞士洛桑联邦高等工业大学博士、首批武汉黄鹤英才计划获得者,他长期从事于致力于柴油机后处理系统研发、制造,是国内第一家专业柴油后处理系统制造商,李平博士及其科研团队孜孜不倦持续研发了20多年,2011年在武汉创办“洛特福”。

坚守20余年。他说,现在制造业领域的中小民营企业要银行贷款,没有房产抵押几乎不可能,洛特福的厂房是租来的,就很难贷款,只能不断去找社会融资。

目前,制造业已重新成为国家间的竞争焦点,发达国家纷纷出台实际政策支持制造业发展,“脱虚向实”是国际大潮,而今年下半年,国家对实体经济明确表态支持,这让李平看到新希望,“希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找到好的结合点”,同时,他希望国家对企业的技术含量和实力进行评估,在税负上分级支持。(记者贺亮 李佳 通讯员朱丛庆)

【编辑:朱佳琪】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