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4日讯(见习记者秦璟) “马大姐,能不能帮忙看看我家冰箱里的菜有没有坏?门锁密码发给你,找你我放心!”在汉阳区江堤街老关社区有这样一位“忙人马大姐”马红霞,无论是远在外地的“线上邻居”,还是一墙之隔的现实近邻,只要有需要帮忙的事,消息一发,马大姐就到场。
远亲不如近邻 邻居们都放心地把家交给她帮忙
今年6月,小区内有一户空置房屋屋内的卫生间出现了因管道问题导致的污水漫溢现象,一直流到了门外的走廊上,严重影响了同层住户的生活。
同层住户通过物业联系上了业主朵女士,但朵女士短时间内赶不回来。“房子没有住过人,我人在外地也不清楚屋内的情况,当时就有点着急。”朵女士说,她和马红霞从2019年底在群里结识素未谋面,但一直非常信任马大姐,第一时间就把家里的密码发了过来请她帮忙。
马红霞上门帮邻居查看空置房屋情况。 长江日报见习记者秦璟 摄
接下了这个事,马红霞说一定要管到底。她首先赶到朵女士家里,花了4个小时将污水处理干净了,给同层邻居一个干净的生活环境。随后又与朵女士联系,把房屋里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反馈给了朵女士。
紧急情况解决后,老关社区接下了“接力棒”,开始与开发商沟通修复事项。基于对马红霞的信任,朵女士全程采用线上联系的方式,在社区的进一步协调之下,朵女士一步都没有多走,不到一个月污水问题成功解决。
马红霞在帮忙检查门窗状况。 长江日报见习记者秦璟 摄
12月3日,马红霞又来到朵女士家里帮忙检查门窗、水管等情况,不定期查看房屋情况已经成了马红霞的工作之一。
“我跟马大姐从没有见过面,但马大姐热情又可爱,是个好邻居,我们这对‘线上邻居’感情也很深厚!”朵女士说。
为人外向直爽 原本不关心社区工作后来却变成楼栋长
“社区刚建成时,社区工作人员常常站在小区门口跟过路的居民打招呼,有时候还送送纸巾等小礼品,但当时我们对此并没有产生多大兴趣。”马红霞说。
老关社区副书记胡琼菲说,马红霞提到的情况正是老关社区的“特点”之一,也是推进工作的难点之一。据介绍,老关社区的华发未来荟小区于2018年建成,居民都是由武汉周边城市迁移而来,彼此之间生活习惯不同,邻里之间交往频率偏低。
马红霞与邻居交谈。 长江日报见习记者秦璟 摄
搬来老关社区不久马红霞就把户口迁了过来,在迁移户口的过程中,她开始对社区工作人员的贴心服务有了些感触。“我能感觉到他们工作细致、尽职尽责,慢慢地我也想给他们帮帮忙,给社区多带来些正能量!”性格本就外向直爽的马红霞看见社区工作人员当时在防疫岗位上辛苦劳累,二话不说承担起了整栋楼的送菜工作,也把自己当做了居民与社区的沟通桥梁。
送菜期间马大姐发现不少业主家门口的鱼放臭了也没拿进屋,她便直接在业主群里“发话质问”。“问了才知道,年轻孩子自己住,不知道怎么处理鲜鱼才出现这个情况,我就和我丈夫一起把鱼处理好再给他们送过去。”马红霞说,她觉得这不算什么大事,只不过是邻居们遇到了点小问题,而她刚好能帮忙解决而已。
2020年8月,马红霞高票当选,正式成为了1栋的楼栋长和“邻里好人”。
邻里党建兴起 用邻里力量聚起新社区的居民心
走进老关社区华发未来荟小区就能看见,小区中心广场已被打造成了“邻里党建三治广场”,每栋楼的大厅里也都陈设张贴了“邻里公约”“邻里好人事迹”等内容。“一个和睦健康的邻里关系,对于家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和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社区建立之初,我们就一直在推进邻里党建工作,挖掘像马大姐这样的邻里好人。”胡琼菲说。
老关社区邻里党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广场。 长江日报见习记者秦璟 摄
“邻居之间帮个忙都是顺手的事!我要当个太阳,温暖身边的人,也让大家都加入到邻里互助的队伍里。”在马红霞的手机里收藏着一长串“委托书”,都是业主委托马红霞帮忙时留下的。在1栋的业主群里,也常有业主问“谁家有盐,借一点?”消息一发出来马上就有邻居把家里的盐送了过去。
马红霞介绍道,起初业主群很少有人说话,她就会主动在群里发消息,给大家帮忙,渐渐地她发现,有时候她自己还没来得及看见业主的求助信息,其他邻居就已经帮着解决了,“都不用我出面了,大家伙儿自己就解决问题了。”马红霞笑着说。
今年8月,老关社区又评出了一批新的邻里好人,热爱国画和书法艺术的周清明免费开班,在邻居里教出了一批国画学生;有二十多年从教经历的退休居民陈蓉兰主动将社区里一位有特殊家庭情况的儿童接到家里辅导日常功课,帮邻居家庭减轻压力……
“像马大姐这样邻里好人的故事,印证着邻居的力量比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的力量更亲近有力。居民心齐了,老关社区也将变为一个温暖有爱、邻里互助的大家庭。”胡琼菲说。
【编辑:胡之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