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校长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奥林小学校长:尊重儿童的天性,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

©原创 2021-12-01 10:32

林娜与学生一同参加“小红帆”少先队庆祝建党百年主题活动。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校长名片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奥林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林娜,中共党员,高级教师。曾荣获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先进个人、湖北省品德学科优秀教师、武汉市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奥林小学始终秉持“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伴随着区域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学校自身的发展、嬗变,我在不断地践行中不断地思考,如何撬动这所学校的内生力,让每一个学生在这所学校更加焕发生机。

2019年,我带领着团队完成了学校从“健康”教育品牌向“锦标”教育品牌文化的迭代升级,以“筑锦标教育品牌 办终身回味的学校”作为学校的办学目标,培育“健康体魄、健全人格、健雅心灵”的“奥林健儿”,探寻一条多元发展、全面发展的道路。

“行行出状元,人人能出彩” 

聚焦对天性的尊重,对成功的渴望

“锦标”理念下的教育是对人类天性的尊重。科学研究表明,每一个个体都有潜在的进取心、好胜心,人类天生就渴望获得成功,没有人会因为失败的经历而欢呼雀跃。当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时,大脑里会释放“多巴胺”,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同时,这种化学物质会驱使孩子想重复这一经验。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我们可以说“成功是成功之母”。

今天的教育,要帮助一个孩子更好地成长就是要让他不断获得成功感,一个人的成功体验不仅影响着他的成功,还影响着他的幸福感。这种体验既包含个体的成功体验,也有群体的成功体验。在学生的成长中,我们尽可能在奥林小学实现处处有锦标,帮助每一个学生每天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加幸福感,实现“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趣学相长,激发动能”

趣学课堂为阵地,促成长型思维发展

我校实施的“趣学课堂”模式是以生为本的课堂。它以突破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目标,将“趣”字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形成“趣、疑、合、享”的课堂模式。

一次科学课上,老师拿起杯底粘有纸团的杯子问:“将杯底粘了纸团的杯子倒扣在水里,里面的纸巾会湿吗?”学生议论纷纷,答案不一。老师也不急于揭秘,而是鼓励各小组合作实验,共寻答案。一轮实验结束,有的小组纸团湿了,有的却没有。老师仍不揭秘,继续激趣,引导学生关注杯子倒扣时水面的变化。二次实验,有的小组分工就更明确,一人检查纸团粘牢没有,一人倒扣水杯,剩下的人屏息凝气观察倒扣入水的水杯和水面,然后相互讨论起来纸团没湿的原因。解答疑惑的分享环节,一双双手举起来了,有学生兴奋地说:“倒扣进去时水杯里空气占据了空间,水根本进不去杯子,纸就没湿。”有学生说:“我们把水杯倒扣下去之后水杯没倒扣好,发生倾斜,水面上不停地冒小泡泡,这是空气跑出来了。”

这是一节科学课的教学片段,学生在“互动式”学习中,实现“互助、对话、协作”的团体合作方式,形成师生间、生生间互动交流的和谐生态学习场。学习在“合争”的态势下,运用这样具备交互性、生成性与趣味性的课堂特质,促使学生形成成长型思维,感受成功体验的喜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打破空间的壁垒,拥抱自然看见世界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奥林小学始终坚持活动育人,情景育人,以“开放式”的姿态打破封闭的课堂壁垒,搭建“校内与校外双线轴”“国内与国际双视野”的学生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校园里,实行“1+1”的活动构建模式,从学科特色和社会实事两方面创造性开展育人活动。依据学科的特色发展,定期举行“奥林小学诗词大会”“数学节”“体育节”“艺术周”等学科类活动,在学业评估之外另辟蹊径,搭建展示平台。同时,联系时事热点,整合资源,将学生卷入社会发展背景下,学校先后举行了“奥林小学军运会”“后疫情下的学习方式线上辩论赛”等活动。

儿童作为独立的社会人,我主张给儿童提供更为自由的教育环境。让学生走出校园,浸润式探究自然,融入社会。通过多年的积淀,学校已形成“童眼看江城”特色品牌研学活动,我们在研学之旅中带学生前往羊楼洞茶园,闻茶韵幽香,传承非遗文化;到中国建筑科技馆,探寻榫卯文化,领略匠心风采;走进消防站,致敬最可爱的人……建党百年,抓住历史契机,开展“小红帆”少先队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打造我校红色教育特色实践体验。学生深入了解武汉的美,培养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以天地为课堂,在行走中成长。

育人活动还致力于让学生看见世界。学校和湖北省对外友好服务中心共同组建“国际理解教育协同创新工作室”,努力打造“外交家进校园——国际理解教育实践行”特色项目,围绕“外交礼仪、文化多元、生物多样、奥运精神、气候变化和国际组织”六大中心概念,开发了六个“国际理解教育”综合主题活动。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观察、实践、思辨,使成长发生在真实的情景中,以成功的体验获得学习的内驱力,不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能力。

“多元发展,无边界学习”

多元化课程体验,菜单式自主选择

“各位家长,大家好!今晚7点请关注学校课程菜单,根据孩子的个性化需要进行课程预定……”在奥林小学,这样的场景每学期都会发生,学校利用“微校”平台,把能力拓展课程、潜力赋能课程菜单化呈现在学生面前,竞技篮球、鸣鸠琴、合唱、陶艺、汉绣、物联网、国画、双语编程、创意搭建等30多门个性课程的开设,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学生基于自身需求像逛超市一样,查看课程,网上选课。每周四、周五下午打破传统整齐划一的班级授课制的藩篱,实行学生走班,学生因共同的学习兴趣汇聚在一起,成功的体验更丰盈。

课程建设一直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工程。我们以寻找学生潜能开发与个性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搭建“求索课程”体系。在德育与学科的逻辑间,结合课程功能的差异,将学校课程分为两大课程群:立德课程群和树人课程群。

围绕着课程群的划分,基于校情进行课程开发。立德课程群按照学生受到的教育影响面由近及远的逻辑关系,分为德行养成课程、德育渗透课程、德能延伸课程。树人课程群则分为学力筑基课程、能力拓展课程和潜力赋能课程。

多元化的课程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使展示平台不断升级,让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功体验。奥林学子在军运会开幕式上登上舞台中央,献上篮球运动操表演;姚明、马布里等CBA中外球员访问我校,与我校小球员互动,传递“和平、友谊和团结”的奥运精神……特色化课程在区域中也起到辐射作用。

让学生站在学校的中央,不孤立地将学生发展聚焦在学业成绩,多维度开发学生潜能,多角度扩充学生实践场域,在真实的学习场景中,以课堂为依托、以活动为桥梁、以课程为根基,充分让学生在奥林小学用“成功”孕育“成功”。

(文|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奥林小学校长林娜)

【编辑:舒筱】

林娜与学生一同参加“小红帆”少先队庆祝建党百年主题活动。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校长名片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奥林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林娜,中共党员,高级教师。曾荣获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先进个人、湖北省品德学科优秀教师、武汉市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奥林小学始终秉持“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伴随着区域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学校自身的发展、嬗变,我在不断地践行中不断地思考,如何撬动这所学校的内生力,让每一个学生在这所学校更加焕发生机。

2019年,我带领着团队完成了学校从“健康”教育品牌向“锦标”教育品牌文化的迭代升级,以“筑锦标教育品牌 办终身回味的学校”作为学校的办学目标,培育“健康体魄、健全人格、健雅心灵”的“奥林健儿”,探寻一条多元发展、全面发展的道路。

“行行出状元,人人能出彩” 

聚焦对天性的尊重,对成功的渴望

“锦标”理念下的教育是对人类天性的尊重。科学研究表明,每一个个体都有潜在的进取心、好胜心,人类天生就渴望获得成功,没有人会因为失败的经历而欢呼雀跃。当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时,大脑里会释放“多巴胺”,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同时,这种化学物质会驱使孩子想重复这一经验。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我们可以说“成功是成功之母”。

今天的教育,要帮助一个孩子更好地成长就是要让他不断获得成功感,一个人的成功体验不仅影响着他的成功,还影响着他的幸福感。这种体验既包含个体的成功体验,也有群体的成功体验。在学生的成长中,我们尽可能在奥林小学实现处处有锦标,帮助每一个学生每天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加幸福感,实现“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趣学相长,激发动能”

趣学课堂为阵地,促成长型思维发展

我校实施的“趣学课堂”模式是以生为本的课堂。它以突破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目标,将“趣”字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形成“趣、疑、合、享”的课堂模式。

一次科学课上,老师拿起杯底粘有纸团的杯子问:“将杯底粘了纸团的杯子倒扣在水里,里面的纸巾会湿吗?”学生议论纷纷,答案不一。老师也不急于揭秘,而是鼓励各小组合作实验,共寻答案。一轮实验结束,有的小组纸团湿了,有的却没有。老师仍不揭秘,继续激趣,引导学生关注杯子倒扣时水面的变化。二次实验,有的小组分工就更明确,一人检查纸团粘牢没有,一人倒扣水杯,剩下的人屏息凝气观察倒扣入水的水杯和水面,然后相互讨论起来纸团没湿的原因。解答疑惑的分享环节,一双双手举起来了,有学生兴奋地说:“倒扣进去时水杯里空气占据了空间,水根本进不去杯子,纸就没湿。”有学生说:“我们把水杯倒扣下去之后水杯没倒扣好,发生倾斜,水面上不停地冒小泡泡,这是空气跑出来了。”

这是一节科学课的教学片段,学生在“互动式”学习中,实现“互助、对话、协作”的团体合作方式,形成师生间、生生间互动交流的和谐生态学习场。学习在“合争”的态势下,运用这样具备交互性、生成性与趣味性的课堂特质,促使学生形成成长型思维,感受成功体验的喜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打破空间的壁垒,拥抱自然看见世界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奥林小学始终坚持活动育人,情景育人,以“开放式”的姿态打破封闭的课堂壁垒,搭建“校内与校外双线轴”“国内与国际双视野”的学生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校园里,实行“1+1”的活动构建模式,从学科特色和社会实事两方面创造性开展育人活动。依据学科的特色发展,定期举行“奥林小学诗词大会”“数学节”“体育节”“艺术周”等学科类活动,在学业评估之外另辟蹊径,搭建展示平台。同时,联系时事热点,整合资源,将学生卷入社会发展背景下,学校先后举行了“奥林小学军运会”“后疫情下的学习方式线上辩论赛”等活动。

儿童作为独立的社会人,我主张给儿童提供更为自由的教育环境。让学生走出校园,浸润式探究自然,融入社会。通过多年的积淀,学校已形成“童眼看江城”特色品牌研学活动,我们在研学之旅中带学生前往羊楼洞茶园,闻茶韵幽香,传承非遗文化;到中国建筑科技馆,探寻榫卯文化,领略匠心风采;走进消防站,致敬最可爱的人……建党百年,抓住历史契机,开展“小红帆”少先队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打造我校红色教育特色实践体验。学生深入了解武汉的美,培养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以天地为课堂,在行走中成长。

育人活动还致力于让学生看见世界。学校和湖北省对外友好服务中心共同组建“国际理解教育协同创新工作室”,努力打造“外交家进校园——国际理解教育实践行”特色项目,围绕“外交礼仪、文化多元、生物多样、奥运精神、气候变化和国际组织”六大中心概念,开发了六个“国际理解教育”综合主题活动。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观察、实践、思辨,使成长发生在真实的情景中,以成功的体验获得学习的内驱力,不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能力。

“多元发展,无边界学习”

多元化课程体验,菜单式自主选择

“各位家长,大家好!今晚7点请关注学校课程菜单,根据孩子的个性化需要进行课程预定……”在奥林小学,这样的场景每学期都会发生,学校利用“微校”平台,把能力拓展课程、潜力赋能课程菜单化呈现在学生面前,竞技篮球、鸣鸠琴、合唱、陶艺、汉绣、物联网、国画、双语编程、创意搭建等30多门个性课程的开设,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学生基于自身需求像逛超市一样,查看课程,网上选课。每周四、周五下午打破传统整齐划一的班级授课制的藩篱,实行学生走班,学生因共同的学习兴趣汇聚在一起,成功的体验更丰盈。

课程建设一直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工程。我们以寻找学生潜能开发与个性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搭建“求索课程”体系。在德育与学科的逻辑间,结合课程功能的差异,将学校课程分为两大课程群:立德课程群和树人课程群。

围绕着课程群的划分,基于校情进行课程开发。立德课程群按照学生受到的教育影响面由近及远的逻辑关系,分为德行养成课程、德育渗透课程、德能延伸课程。树人课程群则分为学力筑基课程、能力拓展课程和潜力赋能课程。

多元化的课程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使展示平台不断升级,让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功体验。奥林学子在军运会开幕式上登上舞台中央,献上篮球运动操表演;姚明、马布里等CBA中外球员访问我校,与我校小球员互动,传递“和平、友谊和团结”的奥运精神……特色化课程在区域中也起到辐射作用。

让学生站在学校的中央,不孤立地将学生发展聚焦在学业成绩,多维度开发学生潜能,多角度扩充学生实践场域,在真实的学习场景中,以课堂为依托、以活动为桥梁、以课程为根基,充分让学生在奥林小学用“成功”孕育“成功”。

(文|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奥林小学校长林娜)

【编辑:舒筱】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