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黄石昔日“浓硫酸码头”变身休闲公园

©原创 2021-11-04 18:11

沈家营码头公园。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4日讯(记者高喜明 通讯员蔡明仪)11月3日,天朗气清。武九客专大冶湖铁路桥、公路桥与老武九铁路桥,如三条巨龙横卧大冶湖畔,给烟波浩渺的大冶湖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得益于大冶市检察院的两份诉前检察建议和多次跟进监督,昔日修建武九客专大冶湖铁路桥和公路桥留下的32万方施工围堰终于清除,大冶湖的环境得以恢复,连接长江的水路更加通畅。

近5年来,黄石城市绿地覆盖率提升1.45个百分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1%。在山青水绿的背后,凝聚着检察监督护航生态文明的法治力量。黄石市检察机关主动融入市域治理大局,充分发挥生态检察职能,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让好山好水更显生态美。

码头变身江滩公园

整改后的大冶湖大桥。  

11月3日早上,黄石市沈家营码头公园内,不少市民正在锻炼身体。这个公园花坛、草坪、滨江步道、观江平台、市民舞台、无障碍坡道、林荫广场等一应俱全,还种有香樟、桂花、石楠等常绿乔木。

两年前,这里还是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阴极铜和硫酸产品外销转运专用码头,每年转船运输近80万吨浓度为98%的浓硫酸。

2017年7月,黄石港区检察院接到有色码头硫酸运输可能污染环境的线索后,多次赴实地调查。同年8月,该院向黄石市环境保护局黄石港分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建议该局加强对有色码头监管,严防硫酸泄漏。

2018年8月,跟进监督过程中,该院调查发现,有色码头原址的硬化地面未进行破除复绿,滩地未进行补植复绿,向黄石港区建设管理(农林水利)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因地制宜地做好有色码头搬迁后的岸线生态修复工作,保护长江生态环境。

两份检察建议受到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黄石港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该码头被拆除,2019年10月变成市民休闲、游乐的码头公园。

顺江而下,在长江南岸黄石市阳新县富池段郝矶湖堤内,曾经严重影响堤防、防洪安全和长江生态的家园砖厂,已整体拆除,搬迁至滨江工业园。

2019年,阳新县检察院在办理家园砖厂搬迁案时,协调企业、政府及相关行政部门,解决砖厂搬迁地、搬迁费用问题,把案子办了,企业也红火起来。

长江流经黄石境内76.87公里,为了让长江水清、岸绿,黄石市检察机关陆续开展了沿江码头、非法捕捞、船舶污染等专项整治行动。如今,黄石长江沿线已完成101个码头清场工作,共复绿植树14万余棵,复绿面积3828亩,93个码头已完成或基本完成生态修复。

长江两岸青山披绿装

修复后的娲石水泥码头。

码头岸线石堆变公园;开山塘口临江披绿装,边坡覆土加固,近30万株树苗长势喜人;厂区内,投入2500万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全封闭运作,没有粉尘,没有噪音……这是阳新娲石水泥有限公司整改后的场景。

阳新娲石水泥有限公司位于阳新县富池镇滨江工业园,紧靠长江。

2012年至2017年,该企业曾持续越界开采矿石,被阳新县检察院提起公诉。2015年至2016年,该企业擅自在临江码头修建沉淀池,将生产废水、污泥直排长江,并在长江河道内堆放大量渣土,阳新县检察院对县水利局提起了行政公益诉讼。

案子办了,被破坏的矿山和渣土成堆的江边码头怎么办?

“谁破坏,谁修复”,案件办理过程中,阳新县检察院引入生态检察恢复性司法理念,五年来,持续跟进监督该企业的生态修复状况。

从2017年开始,该企业先后投入5779万元进行矿山修复、码头治理。“两起案件倒逼企业转变发展思路,在技改上加大投入。如今产值不减反增,去年向县政府纳税1.52亿元,比四年前增长了近5000万元。”娲石矿投新材料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梁于友说。

“恢复性司法”的重点在“恢复”。从探索替代性修复渠道、建立异地补植复绿基地,到让生态破坏者变成环境修复者,黄石市检察机关在办理破坏生态资源环境犯罪案件中,坚持“一手抓打击、一手抓修复”,防止出现“人判了,山荒了,地也脏了”现象,将生态检察理念融入城市血脉。

近五年,全市检察机关对破坏生态环境类刑事案件起诉235件516人;办理527件破坏生态环境类公益诉讼案件,督促追缴生态公益补偿保证金和水土保持费386.2万元,修复被破坏的土地280亩,让襟江环湖、依山傍水的黄石成为一个“显青山,露绿水”的城市。

【编辑:丁翾】

沈家营码头公园。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4日讯(记者高喜明 通讯员蔡明仪)11月3日,天朗气清。武九客专大冶湖铁路桥、公路桥与老武九铁路桥,如三条巨龙横卧大冶湖畔,给烟波浩渺的大冶湖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得益于大冶市检察院的两份诉前检察建议和多次跟进监督,昔日修建武九客专大冶湖铁路桥和公路桥留下的32万方施工围堰终于清除,大冶湖的环境得以恢复,连接长江的水路更加通畅。

近5年来,黄石城市绿地覆盖率提升1.45个百分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1%。在山青水绿的背后,凝聚着检察监督护航生态文明的法治力量。黄石市检察机关主动融入市域治理大局,充分发挥生态检察职能,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让好山好水更显生态美。

码头变身江滩公园

整改后的大冶湖大桥。  

11月3日早上,黄石市沈家营码头公园内,不少市民正在锻炼身体。这个公园花坛、草坪、滨江步道、观江平台、市民舞台、无障碍坡道、林荫广场等一应俱全,还种有香樟、桂花、石楠等常绿乔木。

两年前,这里还是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阴极铜和硫酸产品外销转运专用码头,每年转船运输近80万吨浓度为98%的浓硫酸。

2017年7月,黄石港区检察院接到有色码头硫酸运输可能污染环境的线索后,多次赴实地调查。同年8月,该院向黄石市环境保护局黄石港分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建议该局加强对有色码头监管,严防硫酸泄漏。

2018年8月,跟进监督过程中,该院调查发现,有色码头原址的硬化地面未进行破除复绿,滩地未进行补植复绿,向黄石港区建设管理(农林水利)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因地制宜地做好有色码头搬迁后的岸线生态修复工作,保护长江生态环境。

两份检察建议受到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黄石港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该码头被拆除,2019年10月变成市民休闲、游乐的码头公园。

顺江而下,在长江南岸黄石市阳新县富池段郝矶湖堤内,曾经严重影响堤防、防洪安全和长江生态的家园砖厂,已整体拆除,搬迁至滨江工业园。

2019年,阳新县检察院在办理家园砖厂搬迁案时,协调企业、政府及相关行政部门,解决砖厂搬迁地、搬迁费用问题,把案子办了,企业也红火起来。

长江流经黄石境内76.87公里,为了让长江水清、岸绿,黄石市检察机关陆续开展了沿江码头、非法捕捞、船舶污染等专项整治行动。如今,黄石长江沿线已完成101个码头清场工作,共复绿植树14万余棵,复绿面积3828亩,93个码头已完成或基本完成生态修复。

长江两岸青山披绿装

修复后的娲石水泥码头。

码头岸线石堆变公园;开山塘口临江披绿装,边坡覆土加固,近30万株树苗长势喜人;厂区内,投入2500万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全封闭运作,没有粉尘,没有噪音……这是阳新娲石水泥有限公司整改后的场景。

阳新娲石水泥有限公司位于阳新县富池镇滨江工业园,紧靠长江。

2012年至2017年,该企业曾持续越界开采矿石,被阳新县检察院提起公诉。2015年至2016年,该企业擅自在临江码头修建沉淀池,将生产废水、污泥直排长江,并在长江河道内堆放大量渣土,阳新县检察院对县水利局提起了行政公益诉讼。

案子办了,被破坏的矿山和渣土成堆的江边码头怎么办?

“谁破坏,谁修复”,案件办理过程中,阳新县检察院引入生态检察恢复性司法理念,五年来,持续跟进监督该企业的生态修复状况。

从2017年开始,该企业先后投入5779万元进行矿山修复、码头治理。“两起案件倒逼企业转变发展思路,在技改上加大投入。如今产值不减反增,去年向县政府纳税1.52亿元,比四年前增长了近5000万元。”娲石矿投新材料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梁于友说。

“恢复性司法”的重点在“恢复”。从探索替代性修复渠道、建立异地补植复绿基地,到让生态破坏者变成环境修复者,黄石市检察机关在办理破坏生态资源环境犯罪案件中,坚持“一手抓打击、一手抓修复”,防止出现“人判了,山荒了,地也脏了”现象,将生态检察理念融入城市血脉。

近五年,全市检察机关对破坏生态环境类刑事案件起诉235件516人;办理527件破坏生态环境类公益诉讼案件,督促追缴生态公益补偿保证金和水土保持费386.2万元,修复被破坏的土地280亩,让襟江环湖、依山傍水的黄石成为一个“显青山,露绿水”的城市。

【编辑:丁翾】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