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营养师参与制定 请家长定期陪餐 武汉一小学首推“学生健康食谱”

©原创 2019-03-19 15:15

长江日报讯(记者邓小龙 刘嘉)“每天的主食都是大米,需要搭配一些谷薯类食物”“这一周豆制品供应不够,建议把榨菜丝换成千张丝”……18日上午,武汉市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周诗琼来到江岸区光华路小学,指导学校对今后一个月的食谱进行调整。本学期开始,光华路小学首次邀请营养师参与学生午餐食谱的制定,还将定期邀请家长到学校陪餐,为学生午餐提供“科学规划”。

市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周诗琼(前排居中)帮助光华路小学修改《学生健康食谱》。长江日报记者彭年摄

长江日报记者在光华路小学看到,该校制定的《学生健康食谱》以教学周为周期,每天的菜品均为“两荤一素一汤”。菜单上除了有菜名,还列出了每道菜所用的食材和调料,如第五周周二的“粉蒸排骨”,后面还标注着藕、排骨、植物油等内容,以及每份食材的供应商。拿到食谱后,周诗琼对照每一道菜分析,将营养元素缺乏、过于油腻等不符合健康饮食习惯之处标注在上面。她提醒说:“出于安全考虑,学校的食谱上几乎看不到鱼虾。那么我们还应该告诉家长,回家后要给孩子适当补充这类高蛋白食物。”

“学校为孩子们提供午餐,食品安全只是最低标准,更重要的是合理搭配、均衡营养。”光华路小学校长罗铭霞说,以往制定午餐食谱,除了确保干净卫生,更多地是在考虑迎合学生口味,例如炸猪排、炸鸡腿这些“热门菜”。本学期,该校从学生体质健康着手,专门邀请市儿童医院营养师参与午餐食谱的制定,希望学生们在校用餐变得科学、营养、健康。她表示:“小学阶段是习惯、性格的养成期,健康食谱提供的不仅是成长所需的各种营养,也是对学生从小形成健康饮食习惯的隐性教育。”

光华路小学定期邀请家长进教室陪餐。长江日报记者彭年摄

为了让同学们在学校里吃得饱、吃得好,武汉很多中小学校都想了办法。武汉市第七十一中学花了一万余元,购买专业食品保暖箱,让同学吃上热乎乎的饭菜。每天中午,食堂员工和学校干部都会到各班了解学生饭菜质量和进餐情况。

江汉区大兴第一实验小学让午餐成为该校的食育课程,全体学生、家长都是学校食堂的管理者,让孩子们在其中学习劳动与协作,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培养卫生习惯,全体学生全体家长都是学校食堂的管理者。江汉区稚乐幼儿园也在课程、游戏、生活中,让幼儿自己动手种菜、烹饪,帮助小朋友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和习惯。

江汉区红领巾学校(CBD校区)会提前安排好每周膳食,按一式四份打印,同时张贴于餐厅、校门口等处,让师生、家长监督执行。许多学生特别怀念学校食堂的菜肴,一位家长笑着说:“我孩子时常说,真想回到红领巾学校再吃一吃那美味的松鼠桂鱼、骨肉相连呀!”在红领巾学校(阳光校区),每学期都要举办自助餐形式的校园美食文化节。美食节上,师傅们将精心研发的菜品端上台逐一亮相,让师生大饱口福,师傅们自己也幸福感爆棚。

江汉区教育局体卫艺站负责人介绍,该区坚持全面清查学校食堂食材供应、学生餐食供应情况,坚持师生同时同餐制度,还会定期进行师生满意度调查。

长江日报讯(记者邓小龙 刘嘉)“每天的主食都是大米,需要搭配一些谷薯类食物”“这一周豆制品供应不够,建议把榨菜丝换成千张丝”……18日上午,武汉市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周诗琼来到江岸区光华路小学,指导学校对今后一个月的食谱进行调整。本学期开始,光华路小学首次邀请营养师参与学生午餐食谱的制定,还将定期邀请家长到学校陪餐,为学生午餐提供“科学规划”。

市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周诗琼(前排居中)帮助光华路小学修改《学生健康食谱》。长江日报记者彭年摄

长江日报记者在光华路小学看到,该校制定的《学生健康食谱》以教学周为周期,每天的菜品均为“两荤一素一汤”。菜单上除了有菜名,还列出了每道菜所用的食材和调料,如第五周周二的“粉蒸排骨”,后面还标注着藕、排骨、植物油等内容,以及每份食材的供应商。拿到食谱后,周诗琼对照每一道菜分析,将营养元素缺乏、过于油腻等不符合健康饮食习惯之处标注在上面。她提醒说:“出于安全考虑,学校的食谱上几乎看不到鱼虾。那么我们还应该告诉家长,回家后要给孩子适当补充这类高蛋白食物。”

“学校为孩子们提供午餐,食品安全只是最低标准,更重要的是合理搭配、均衡营养。”光华路小学校长罗铭霞说,以往制定午餐食谱,除了确保干净卫生,更多地是在考虑迎合学生口味,例如炸猪排、炸鸡腿这些“热门菜”。本学期,该校从学生体质健康着手,专门邀请市儿童医院营养师参与午餐食谱的制定,希望学生们在校用餐变得科学、营养、健康。她表示:“小学阶段是习惯、性格的养成期,健康食谱提供的不仅是成长所需的各种营养,也是对学生从小形成健康饮食习惯的隐性教育。”

光华路小学定期邀请家长进教室陪餐。长江日报记者彭年摄

为了让同学们在学校里吃得饱、吃得好,武汉很多中小学校都想了办法。武汉市第七十一中学花了一万余元,购买专业食品保暖箱,让同学吃上热乎乎的饭菜。每天中午,食堂员工和学校干部都会到各班了解学生饭菜质量和进餐情况。

江汉区大兴第一实验小学让午餐成为该校的食育课程,全体学生、家长都是学校食堂的管理者,让孩子们在其中学习劳动与协作,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培养卫生习惯,全体学生全体家长都是学校食堂的管理者。江汉区稚乐幼儿园也在课程、游戏、生活中,让幼儿自己动手种菜、烹饪,帮助小朋友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和习惯。

江汉区红领巾学校(CBD校区)会提前安排好每周膳食,按一式四份打印,同时张贴于餐厅、校门口等处,让师生、家长监督执行。许多学生特别怀念学校食堂的菜肴,一位家长笑着说:“我孩子时常说,真想回到红领巾学校再吃一吃那美味的松鼠桂鱼、骨肉相连呀!”在红领巾学校(阳光校区),每学期都要举办自助餐形式的校园美食文化节。美食节上,师傅们将精心研发的菜品端上台逐一亮相,让师生大饱口福,师傅们自己也幸福感爆棚。

江汉区教育局体卫艺站负责人介绍,该区坚持全面清查学校食堂食材供应、学生餐食供应情况,坚持师生同时同餐制度,还会定期进行师生满意度调查。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