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老人没带身份证险些看不了飞行者大会,执勤民警一个APP搞定

©原创 2017-12-15 11:10

老民警在市公安警史纪念馆给新民警戴警帽


今年9月19日,全国社会综合治理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会上,武汉继2013年后,再度夺得中央在政法综治领域设立的最高奖项——“长安杯”。人们注意到,大会还以视频形式推介了武汉在政法综治领域的种种创新。其中,“万名警察进社区”颇为亮眼。

时间回溯到今年3月份,正是武汉再度向“长安杯”冲刺之时。武汉市委在部署公安工作时提出,在全市公安机关开展“万名警察进社区”活动,转变机关作风,引导民警到实践中去、到群众中去,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3月起,全市共组织1.25万名机关民警下沉到1287个社区和1883个村湾的网格,从群众“最怨、最恨、最急、最盼”的事情入手,力争创造一批“四无”社区——“无刑事案件社区、无诈骗警情社区、无毒品社区、无重点上访人员社区”。

“万名警察进社区”回应群众呼声,体现在重拳举措和行动上。启动“万名警察进社区”聚力破小案、“三打击两整治一提升”专项行动,追缴总价值4000余万元被“盗抢骗”财物;为10万余台电动车免费安装了智能防盗追踪芯片,电动车被盗警情同比下降22%;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启动“秒级反应,分钟止付”工作机制,冻结涉案资金9000余万元,累计返还千万元涉案资金。

社会治安的基础,在社区、在基层。武汉警方开展“万名警察进社区”,让群众有了“看得见”的安全感,是夯实社会治安基础的创新之举。

10个月的实践证明,“万名警察进社区”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截至目前,全市刑事有效警情同比下降21.7%,抢劫、抢夺、入户盗窃、盗窃电动车等刑事案件,同比分别下降29.6%、63.0%、26.3%、22%。


加“群”入“圈”,民警来到居民身边——线上收集民意线下解决问题

“万名警察进社区”启动之初,民警加“群”入“圈”是一大亮点。武汉警方要求每名进社区民警与40户居民、100名群众建立联系,主动以个人身份加入所在辖区微信群、QQ群等网上互动平台,了解社区群众所需、所想、所急、所盼。

武昌千家街社区片警左戎真切感受到,对接民警加“群”入“圈”确实出了实效。在社区育才嘉苑小区居民微信群里,市公安局警务指挥部副主任陶风雨刚入群,“欢迎陶警官”就刷了屏。

“竭诚为各位服务。”陶风雨在群里回复,并主动将自己的正面照片发到群里,让大家认个脸熟。这一举动再次引发居民们点赞刷屏。

居民微信群里14名对接民警,时刻留意微信群里的群众呼声,并尽力调动资源、协调解决。1个月内,小区楼栋已安装8个门禁系统,划出停车位30多个,解决了数十名居民反映的急难事项。

线上收集民意,线下解决问题,成为“万名警察进社区”活动中对接民警的常态。

武汉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民警鲁昊对接汉阳区桥东社区。在社区微信群中,有些居民、群干最初态度谨慎,怀疑就是一阵风,不会持久。憋着一股劲的鲁昊,三天两头往社区跑,普及防骗知识,调解居民矛盾,还排除过“胶囊房”消防隐患,久而久之,居民、群干们与鲁昊相处越来越融洽。

“单干”变“联动”,列出推进时间表——一大批“老大难”社区脱胎换骨

武铁佳苑小区位于团结大道杨园南路,30栋高层住宅紧临而立,实有人口1.8万余人,租户占六成以上,社区民警方学胜是这里的“大管家”。

“万名警察进社区”启动前,居民们对武铁佳苑的现状颇多不满——小区5个门禁全部失效成为摆设、楼梯间杂物堆积阻塞消防通道……

居民们的上述困扰,方学胜看在眼里,急在心中,苦于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多方,仅凭自己一人之力,无法明显改善。

对接社区的武汉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夏建中注意到了上述问题。他多次带着进社区工作组实地考察社区,带动洪山区政府、洪山区公安分局、梨园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等大小单位,现场查问题,实地访居民,先后梳理出21项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一一列出推进时间表。

4月13日,由民警、消防官兵、城管队员、社区群干、志愿者组织起来的人开着大卡车,清运了全部楼道的100多吨垃圾。目前,小区门禁系统也已安装完毕,开始试运行。

原来,社区工作是社区民警一警单干,如今,进社区民警成为了社区民警的好战友、好帮手。在武汉,一大批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居民们交口称赞。

1.25万民警成“网上办”宣传员——居民享受足不出户的办事便捷

11月4日上午,飞行者大会检票口,一位老人由于没带身份证,无法对门票进行实名认证,进不了场。焦急之际,执勤民警帮他在手机上安装了“证照卡包”APP,注册验证后,拿着“电子身份证”进场的老人感叹:“太神奇了!”

“万名警察进社区”活动盯准“互联网+警务服务”,专门出台涉及多个警种部门148个事项的《推行“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十条措施》,把推动网上警局、微信公众号、支付宝城市服务窗“一局一微一窗”应用作为提升服务水平的重点。

如今,民警下社区时,一项固定任务就是向居民们推介“网上警局”各项便利服务。

“在‘武汉公安’微信公众号上上传资料,5天后《准予迁移证明》就寄到了单位。”在洪山一家高新企业上班的朱先生,说起落户“网上办”,赞不绝口。

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8月1日,“武汉公安云端窗口”办事平台正式上线,通过线上申请和邮政快递的结合,实现了大学毕业生落户全流程网上办理。截至目前,5万多落户大学毕业生中,约半数是在网上办结。

1.25万民警下社区,担当“网上办”宣传员。“出入境24小时自助服务”“光谷直通车”“电子证照卡包”等一批创新项目推广应用,审批流程最简、审批时限最短、审批服务最优的“网上警局”越来越受群众喜爱。

从群众“最怨最恨最急最盼”入手——重拳频出夯实平安武汉建设的根基

今年9月19日一早,徐女士在香港路开的饰品店内,发现店铺大门被撬,展柜内总价值150余万元的饰品被盗。江汉分局刑侦大队民警经过一天一夜视频追踪,调阅300余个探头,将嫌疑人刘某抓获,赃物也被全部起获。

“这么快就能追回全部损失,真的很惊喜!”返还赃物现场,徐女士这样说道。徐女士的惊喜,来源于“万名警察进社区”以来,武汉警方开展“三打击两整治一提升”专项行动对于“盗抢骗”侵财案件的持续高压态度。

以“案不漏人、人不漏罪、罪不漏赃”为目标,今年以来,共追缴总价值4000余万元的被“盗抢骗”财物。

“万名警察进社区”,要从群众“最怨、最恨、最急、最盼”的事情入手。为此,武汉警方也动足了脑筋。

为压降电动车盗窃警情,先后在汉阳、江岸、江汉等10余个区启动电动自行车智能防盗追踪芯片安装工作,为10.2万余台电动车安装防盗芯片,电动车“物联网”防控体系正在形成。截至目前,武汉市电动车被盗警情同比下降22%。

来自武汉市公安局的数据显示,“万名警察进社区”开展以来,平安武汉建设的根基越来越深——截至目前,入户盗窃、盗窃电动车、扒窃、电信网络诈骗警情均同比大幅下降,“盗抢骗”案件破案率同比上升40.9%。

“万名警察进社区”稳步推进,全市各分局亮点纷呈

今年3月份,“万名警察进社区”开展以来,武汉警方高度重视,各分局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谋划、大胆创新,拿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各具特色的“进社区”举措。

交管:推出“路长制”服务群众

制定实施“进社区勤务”,先后推出“路长制”“警民恳谈常态化”等工作机制,纵深推进“万名警察进社区”活动。

新洲:组建26支社区警民联合巡逻队

271位民警深入全区563个社区,建起26支社区警民联合巡逻队,民警在巡逻中发现案件线索。

东湖:推进“社区防范提档升级工程”建设

东湖公安针对辖区还建房小区、村湾老旧社区安全隐患多、人员复杂的特点,因地制宜推进“社区防范提档升级工程”建设。

蔡甸:破案、刑拘数连续5年上升

以“三个不发生”为目标,严打盗抢摩托车和电动车犯罪,深挖电信诈骗,坚持“破案必追赃”,对毒品“零容忍”,完善消防和交通安全设施,服务企业解民忧。实现了破案、刑拘数连续5年上升,刑事发案数、亡人交通事故数、火灾事故数连续5年下降。

江岸:文艺小分队巡回宣传

分局文艺小分队在社区巡回宣传,全区全面排查吸毒人员3次,全辖区警情下降幅度全市第一。

武昌:每周四设“无会日”

8月份,武昌区公安分局将每个星期的周四设为“无会日”,目的是要求区分局领导带头进社区,带动全区民警,形成全警争先进社区的浓厚氛围。

硚口:组建专家型民警团队

硚口区公安分局利用互联网思维,建立大数据分析系统,找出民众关心的共性问题,构建专家型民警团队,创立了“防盗诊所”“海燕直通车”“黄手环工程”“利济路交通岗”等6大警营品牌,在“万名警察进社区”中沉进街头巷尾,钻业务、精能力,打击犯罪、服务民众。

洪山:智能警务和传统警务齐飞

洪山区公安分局在“万警进社区”活动中,既做强社区智能警务,又做实社区传统警务,“两条腿”都不能偏废。每名进社区的民警都建了一个微信群,用于业主即时反映诉求、反馈流动人口信息等。

江汉:率先启动“千警进网格”

江汉分局率先在全市启动“千警进网格”活动,将全区1098个网格“化整为零”,分别对应1412名市、分局“进社区”民警。以社区民警为核心,“进社区”民警、网格员齐抓共管,探索建立“1+N+1”“进社区”工作组模式。

东西湖:开展打传“百日行动”回应民声

东西湖区公安分局在“万名警察进社区”中听取居民呼声,分析各社区的具体情况、面临难题,问题导向将其解决。面对居民深恶痛绝的传销人员与传销组织开展打传“百日行动”,强力开展传销专项整治,面对恒春里社区这样的城中村社区,借力城管、电力、园林等多部门整治。(记者刘智宇 通讯员孙伟 杨槐柳 胡子昂)

【编辑:朱艳琳】


老民警在市公安警史纪念馆给新民警戴警帽


今年9月19日,全国社会综合治理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会上,武汉继2013年后,再度夺得中央在政法综治领域设立的最高奖项——“长安杯”。人们注意到,大会还以视频形式推介了武汉在政法综治领域的种种创新。其中,“万名警察进社区”颇为亮眼。

时间回溯到今年3月份,正是武汉再度向“长安杯”冲刺之时。武汉市委在部署公安工作时提出,在全市公安机关开展“万名警察进社区”活动,转变机关作风,引导民警到实践中去、到群众中去,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3月起,全市共组织1.25万名机关民警下沉到1287个社区和1883个村湾的网格,从群众“最怨、最恨、最急、最盼”的事情入手,力争创造一批“四无”社区——“无刑事案件社区、无诈骗警情社区、无毒品社区、无重点上访人员社区”。

“万名警察进社区”回应群众呼声,体现在重拳举措和行动上。启动“万名警察进社区”聚力破小案、“三打击两整治一提升”专项行动,追缴总价值4000余万元被“盗抢骗”财物;为10万余台电动车免费安装了智能防盗追踪芯片,电动车被盗警情同比下降22%;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启动“秒级反应,分钟止付”工作机制,冻结涉案资金9000余万元,累计返还千万元涉案资金。

社会治安的基础,在社区、在基层。武汉警方开展“万名警察进社区”,让群众有了“看得见”的安全感,是夯实社会治安基础的创新之举。

10个月的实践证明,“万名警察进社区”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截至目前,全市刑事有效警情同比下降21.7%,抢劫、抢夺、入户盗窃、盗窃电动车等刑事案件,同比分别下降29.6%、63.0%、26.3%、22%。


加“群”入“圈”,民警来到居民身边——线上收集民意线下解决问题

“万名警察进社区”启动之初,民警加“群”入“圈”是一大亮点。武汉警方要求每名进社区民警与40户居民、100名群众建立联系,主动以个人身份加入所在辖区微信群、QQ群等网上互动平台,了解社区群众所需、所想、所急、所盼。

武昌千家街社区片警左戎真切感受到,对接民警加“群”入“圈”确实出了实效。在社区育才嘉苑小区居民微信群里,市公安局警务指挥部副主任陶风雨刚入群,“欢迎陶警官”就刷了屏。

“竭诚为各位服务。”陶风雨在群里回复,并主动将自己的正面照片发到群里,让大家认个脸熟。这一举动再次引发居民们点赞刷屏。

居民微信群里14名对接民警,时刻留意微信群里的群众呼声,并尽力调动资源、协调解决。1个月内,小区楼栋已安装8个门禁系统,划出停车位30多个,解决了数十名居民反映的急难事项。

线上收集民意,线下解决问题,成为“万名警察进社区”活动中对接民警的常态。

武汉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民警鲁昊对接汉阳区桥东社区。在社区微信群中,有些居民、群干最初态度谨慎,怀疑就是一阵风,不会持久。憋着一股劲的鲁昊,三天两头往社区跑,普及防骗知识,调解居民矛盾,还排除过“胶囊房”消防隐患,久而久之,居民、群干们与鲁昊相处越来越融洽。

“单干”变“联动”,列出推进时间表——一大批“老大难”社区脱胎换骨

武铁佳苑小区位于团结大道杨园南路,30栋高层住宅紧临而立,实有人口1.8万余人,租户占六成以上,社区民警方学胜是这里的“大管家”。

“万名警察进社区”启动前,居民们对武铁佳苑的现状颇多不满——小区5个门禁全部失效成为摆设、楼梯间杂物堆积阻塞消防通道……

居民们的上述困扰,方学胜看在眼里,急在心中,苦于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多方,仅凭自己一人之力,无法明显改善。

对接社区的武汉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夏建中注意到了上述问题。他多次带着进社区工作组实地考察社区,带动洪山区政府、洪山区公安分局、梨园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等大小单位,现场查问题,实地访居民,先后梳理出21项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一一列出推进时间表。

4月13日,由民警、消防官兵、城管队员、社区群干、志愿者组织起来的人开着大卡车,清运了全部楼道的100多吨垃圾。目前,小区门禁系统也已安装完毕,开始试运行。

原来,社区工作是社区民警一警单干,如今,进社区民警成为了社区民警的好战友、好帮手。在武汉,一大批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居民们交口称赞。

1.25万民警成“网上办”宣传员——居民享受足不出户的办事便捷

11月4日上午,飞行者大会检票口,一位老人由于没带身份证,无法对门票进行实名认证,进不了场。焦急之际,执勤民警帮他在手机上安装了“证照卡包”APP,注册验证后,拿着“电子身份证”进场的老人感叹:“太神奇了!”

“万名警察进社区”活动盯准“互联网+警务服务”,专门出台涉及多个警种部门148个事项的《推行“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十条措施》,把推动网上警局、微信公众号、支付宝城市服务窗“一局一微一窗”应用作为提升服务水平的重点。

如今,民警下社区时,一项固定任务就是向居民们推介“网上警局”各项便利服务。

“在‘武汉公安’微信公众号上上传资料,5天后《准予迁移证明》就寄到了单位。”在洪山一家高新企业上班的朱先生,说起落户“网上办”,赞不绝口。

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8月1日,“武汉公安云端窗口”办事平台正式上线,通过线上申请和邮政快递的结合,实现了大学毕业生落户全流程网上办理。截至目前,5万多落户大学毕业生中,约半数是在网上办结。

1.25万民警下社区,担当“网上办”宣传员。“出入境24小时自助服务”“光谷直通车”“电子证照卡包”等一批创新项目推广应用,审批流程最简、审批时限最短、审批服务最优的“网上警局”越来越受群众喜爱。

从群众“最怨最恨最急最盼”入手——重拳频出夯实平安武汉建设的根基

今年9月19日一早,徐女士在香港路开的饰品店内,发现店铺大门被撬,展柜内总价值150余万元的饰品被盗。江汉分局刑侦大队民警经过一天一夜视频追踪,调阅300余个探头,将嫌疑人刘某抓获,赃物也被全部起获。

“这么快就能追回全部损失,真的很惊喜!”返还赃物现场,徐女士这样说道。徐女士的惊喜,来源于“万名警察进社区”以来,武汉警方开展“三打击两整治一提升”专项行动对于“盗抢骗”侵财案件的持续高压态度。

以“案不漏人、人不漏罪、罪不漏赃”为目标,今年以来,共追缴总价值4000余万元的被“盗抢骗”财物。

“万名警察进社区”,要从群众“最怨、最恨、最急、最盼”的事情入手。为此,武汉警方也动足了脑筋。

为压降电动车盗窃警情,先后在汉阳、江岸、江汉等10余个区启动电动自行车智能防盗追踪芯片安装工作,为10.2万余台电动车安装防盗芯片,电动车“物联网”防控体系正在形成。截至目前,武汉市电动车被盗警情同比下降22%。

来自武汉市公安局的数据显示,“万名警察进社区”开展以来,平安武汉建设的根基越来越深——截至目前,入户盗窃、盗窃电动车、扒窃、电信网络诈骗警情均同比大幅下降,“盗抢骗”案件破案率同比上升40.9%。

“万名警察进社区”稳步推进,全市各分局亮点纷呈

今年3月份,“万名警察进社区”开展以来,武汉警方高度重视,各分局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谋划、大胆创新,拿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各具特色的“进社区”举措。

交管:推出“路长制”服务群众

制定实施“进社区勤务”,先后推出“路长制”“警民恳谈常态化”等工作机制,纵深推进“万名警察进社区”活动。

新洲:组建26支社区警民联合巡逻队

271位民警深入全区563个社区,建起26支社区警民联合巡逻队,民警在巡逻中发现案件线索。

东湖:推进“社区防范提档升级工程”建设

东湖公安针对辖区还建房小区、村湾老旧社区安全隐患多、人员复杂的特点,因地制宜推进“社区防范提档升级工程”建设。

蔡甸:破案、刑拘数连续5年上升

以“三个不发生”为目标,严打盗抢摩托车和电动车犯罪,深挖电信诈骗,坚持“破案必追赃”,对毒品“零容忍”,完善消防和交通安全设施,服务企业解民忧。实现了破案、刑拘数连续5年上升,刑事发案数、亡人交通事故数、火灾事故数连续5年下降。

江岸:文艺小分队巡回宣传

分局文艺小分队在社区巡回宣传,全区全面排查吸毒人员3次,全辖区警情下降幅度全市第一。

武昌:每周四设“无会日”

8月份,武昌区公安分局将每个星期的周四设为“无会日”,目的是要求区分局领导带头进社区,带动全区民警,形成全警争先进社区的浓厚氛围。

硚口:组建专家型民警团队

硚口区公安分局利用互联网思维,建立大数据分析系统,找出民众关心的共性问题,构建专家型民警团队,创立了“防盗诊所”“海燕直通车”“黄手环工程”“利济路交通岗”等6大警营品牌,在“万名警察进社区”中沉进街头巷尾,钻业务、精能力,打击犯罪、服务民众。

洪山:智能警务和传统警务齐飞

洪山区公安分局在“万警进社区”活动中,既做强社区智能警务,又做实社区传统警务,“两条腿”都不能偏废。每名进社区的民警都建了一个微信群,用于业主即时反映诉求、反馈流动人口信息等。

江汉:率先启动“千警进网格”

江汉分局率先在全市启动“千警进网格”活动,将全区1098个网格“化整为零”,分别对应1412名市、分局“进社区”民警。以社区民警为核心,“进社区”民警、网格员齐抓共管,探索建立“1+N+1”“进社区”工作组模式。

东西湖:开展打传“百日行动”回应民声

东西湖区公安分局在“万名警察进社区”中听取居民呼声,分析各社区的具体情况、面临难题,问题导向将其解决。面对居民深恶痛绝的传销人员与传销组织开展打传“百日行动”,强力开展传销专项整治,面对恒春里社区这样的城中村社区,借力城管、电力、园林等多部门整治。(记者刘智宇 通讯员孙伟 杨槐柳 胡子昂)

【编辑:朱艳琳】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