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的香味并不像兰,管玉兰叫兰,不过是说明它香得馥郁,香气好闻春风徐徐玉兰开
timg22
文/蓝紫青灰
早春树花之始,始于玉兰。有一首日本歌曲《北国之春》就唱初春最早的花是玉兰:“亭亭白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木兰花开山岗上,北国的春天啊,北国的春天已来临。”木兰就是玉兰,写歌词的人是观察过自然和原野的,他是真真切切感觉到南风一吹,木兰花开,那种碧空蓝天映衬下的一树木兰花的美,美得让人心悸。这时候,梅花已谢,桃杏尚早,玉兰一树白花,拔天立地,震撼十分。歌词写得美,还仗翻译神助,日文原来是简单的白桦、青空、南风,加了形容词,就有了俳句的韵味。
二月最早开的玉兰,是望春玉兰,又名望春花。其名唤作望春,可见其先春而花。其种也少,其树也珍,城市中甚为稀罕。其后,是武当木兰,玫瑰一般的红色花瓣点缀枝头,开遍山野,城里人驱车入山,陕西南部、四川、湖北等大山深谷里的玉兰,多半是武当木兰。
这时,城市里栽培的白玉兰也呼啦啦接天连地开了,得一日阳春,展一树琼蕊。白如玉,洁如雪,明如灯,皎如月。端正如茶盏,盛开如羽觞;其放也凝重,其开也含葩。惜乎得一夜雨,便花败如山倒,白瓣见锈,香消韵散;玉杯倾侧,羽觞覆地;半残枝头,半埋泥淖,其颓至斯,狼藉风雨。
白玉兰之后,有二乔玉兰、紫花玉兰、日本星花木兰、飞黄玉兰、美国苏珊木兰群等次第开放,可以一直开到四月。到了六月,梅雨季节来临,还有硕大的荷兰玉兰(广玉兰)藏在浓绿的树叶中。
世无玉树,幸有玉兰。传说隋朝时扬州蕃釐观有一棵琼花树,是神仙种的,这个神仙的名字就叫蕃釐。有一回蕃釐仙道和人谈起天上的花木之美,说天上的花,花瓣是玉做,香气能治病。世上的人多是愚钝之辈,有眼不识金镶玉,当然不相信。蕃釐仙道就从怀里取出白玉一块,种在地下,须臾之间,长起一树,有花无叶,满枝白花,如琼似玉,便名作琼花。这个道观也因此被称作蕃釐观。
这琼花花如白雪,蕊瓣团团,芬芳馥郁,世所罕见。蕃釐这两字看着古怪,意思却简单,就是洪福。蕃是多;釐是福。釐字太复杂,后世多简写成厘。蕃釐观的那株玉树后来没了,后人用绣球荚蒾(八仙花、聚八仙)代替,称琼花,现在扬州琼花观,种的便是绣球荚蒾。绣球荚蒾也就被称为琼花。
但真要说什么花像传说中的琼花,绣球荚蒾的花是美丽的,但一来花开时有叶,二来花开不香,诚为憾事。幸有木兰出山,千干万蕊,不叶而花,当其盛时,可当玉树之名。
玉兰原名木兰。唐宋时,有曲牌名“木兰花”“减字木兰花”“偷声木兰花”,五代欧阳炯写了一首《木兰花》诗:
今年却忆去年春,同在木兰花下醉。日照玉楼花似锦,楼上醉和春色寝。
因里面有“玉楼”之句,词牌《木兰花》便有了另一个名字《玉楼春》。与此类似,在广东地区,玉兰花便叫做“玉堂春”。
史书上首次出现“玉兰”这个名字,是明朝官修的《大明一统志》中载:“南湖建烟雨楼,楼前玉兰花莹洁俏丽,与翠柏相掩映,挺出楼外,亦是奇观。”嘉兴南湖烟雨楼前,种的是玉兰花,玉兰树高,寻常就可长到20米,欣赏玉兰,要么仰望,要么远观,想近看,非登高楼不可,若是近楼而种,枝桠横斜,探于楼头窗前,则香气盈楣。
玉兰常称白玉兰,木兰花品种群的一种。明朝的王象晋编著了一本著名花卉著作,名叫《群芳谱》,里面说:“玉兰花九瓣,色白微碧,香味似兰,故名玉兰。”玉兰的香味并不像兰,但兰在后代常代指所有有香气的花卉,管玉兰叫兰,不过是说明它香得馥郁,香气好闻。
虽然木兰叫玉兰了,但木兰是多么清雅的名字,玉兰则要稍逊一筹,而玉堂春,则直接联想到戏剧《苏三起解》。然而世人都爱金玉而恶木石,也属没有办法之事。只是,林语堂小说《京华烟云》里的女主角,如果叫姚玉兰,而不是姚木兰,又怎么衬得起她清恬淡雅的性格和人品?
蓝紫青灰 植物爱好者,已出版十多部长篇小说和散文集。
(编辑:禹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