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苏醒的音符·路边音乐

2017-12-09 07:08 读+  

读+

文/黄披星

在去剧院路上的一个街角,听到有人在唱歌,是吉他弹唱,细看之下是两个年轻人的弹唱组合。唱的都是老一点的流行歌曲,有点民谣风,但不是那么个性化的歌曲。演唱者的水平不低,很标准的流行演唱,声音也略带沙哑,很适合街头演唱。虽然歌曲未必很有特色,但这毕竟是一种谋生的形式,即便不那么艺术也是正常的。

有意思的是,这种街头艺人的演出形式,是被当地有关部门批准的,我看到在吉他盒子上除了一些路人赠予的零散钱之外,还有两张许可证,隐约写着“上海市街头艺人许可证”的文字和盖章;更有趣的是证件旁边还有一个是用来付款的二维码。驻足围观的人还是有不少,吉他盒子里的金额也还好,不算惨淡。这给街道增加了不少趣味,起码是一种声音上的调适。或者比起广场舞,这样的演出形式起码要温和许多。

这种管理形式下的街头表演,虽然未必很有水平,但还是给一些热衷于此的人群提供了更多的可行性。在时间、地点和演出水平上划出了某些区域和底线,起码体现了一种城市文化的包容度,也让更多有水平也热爱街头艺术的人内心更自在一些。在生活压力和节奏都很快的城市,这样的表演也让许多匆匆行路的人,可以放慢脚步和短暂驻足,甚至会偶尔相视一笑。

还有一种路边艺术,属于年长者。看到一个头发银白的老人,在学校大草坪边上的石头凳子上拉小提琴,这当然更加富有艺术感。毕竟他的表演纯粹只是自我陶醉式的,并无所求。细听下,小提琴的音色很纯净,显然是有一定的基本功,并不那么草根。虽然没有更多的快速乐段的技巧展示,但主题部分的音色很干净平和。这是年龄的积累,也是对小提琴很长时间的热爱才会达到的。

这种场面总有人跟我一样安静地在边上聆听,偶尔也会拍摄一下,但都隔着一定的距离,我们担心打扰到老人。我听到有《小奏鸣曲》的段落,也有德沃夏克《念故乡》的段落,音乐在秋季的校园中,浅浅流动的样子,也让校园的氛围变得灵动许多。落叶似乎在音乐的导引下,变得更有意境了。

乐段结束的时候,在简单的聊天中得知,他是位退休工人,目前主要帮助当地一些残疾人做点宣传工作。原本的工厂就在这个学校的附近,闲时会到学校来逛一逛。有意思的是,他说“这个活都没有学过,就是自己玩出来的。没有老师教的!就是喜欢”。还说他的主要工作其实跟美术有关,却对小提琴还是一直喜欢着,也就一直玩着。老人的表述并不刻意,也不夸张,就是喜欢,就拉一拉琴。当然,恐怕这一拉,就是几十年的时光。

这些普通人身上流露出来的音乐成分,除了简单的温暖体会,更多的是音乐的生命感。它就是关于音乐很具体的一条通道,通向生活诉求,通向缓解,也通向彼此的情感互动。街头流行歌曲弹唱的结束曲是《再见》,歌词中有:不回头,不回头地走下去。老人的音乐是不完整的段落,却很专注于每一个音。音乐可以走得很远,它会在某一刻凝聚时间,甚至会超出时间。

黄披星 艺术研究者。创作以诗歌为主,兼有音乐随笔。

文/黄披星

在去剧院路上的一个街角,听到有人在唱歌,是吉他弹唱,细看之下是两个年轻人的弹唱组合。唱的都是老一点的流行歌曲,有点民谣风,但不是那么个性化的歌曲。演唱者的水平不低,很标准的流行演唱,声音也略带沙哑,很适合街头演唱。虽然歌曲未必很有特色,但这毕竟是一种谋生的形式,即便不那么艺术也是正常的。

有意思的是,这种街头艺人的演出形式,是被当地有关部门批准的,我看到在吉他盒子上除了一些路人赠予的零散钱之外,还有两张许可证,隐约写着“上海市街头艺人许可证”的文字和盖章;更有趣的是证件旁边还有一个是用来付款的二维码。驻足围观的人还是有不少,吉他盒子里的金额也还好,不算惨淡。这给街道增加了不少趣味,起码是一种声音上的调适。或者比起广场舞,这样的演出形式起码要温和许多。

这种管理形式下的街头表演,虽然未必很有水平,但还是给一些热衷于此的人群提供了更多的可行性。在时间、地点和演出水平上划出了某些区域和底线,起码体现了一种城市文化的包容度,也让更多有水平也热爱街头艺术的人内心更自在一些。在生活压力和节奏都很快的城市,这样的表演也让许多匆匆行路的人,可以放慢脚步和短暂驻足,甚至会偶尔相视一笑。

还有一种路边艺术,属于年长者。看到一个头发银白的老人,在学校大草坪边上的石头凳子上拉小提琴,这当然更加富有艺术感。毕竟他的表演纯粹只是自我陶醉式的,并无所求。细听下,小提琴的音色很纯净,显然是有一定的基本功,并不那么草根。虽然没有更多的快速乐段的技巧展示,但主题部分的音色很干净平和。这是年龄的积累,也是对小提琴很长时间的热爱才会达到的。

这种场面总有人跟我一样安静地在边上聆听,偶尔也会拍摄一下,但都隔着一定的距离,我们担心打扰到老人。我听到有《小奏鸣曲》的段落,也有德沃夏克《念故乡》的段落,音乐在秋季的校园中,浅浅流动的样子,也让校园的氛围变得灵动许多。落叶似乎在音乐的导引下,变得更有意境了。

乐段结束的时候,在简单的聊天中得知,他是位退休工人,目前主要帮助当地一些残疾人做点宣传工作。原本的工厂就在这个学校的附近,闲时会到学校来逛一逛。有意思的是,他说“这个活都没有学过,就是自己玩出来的。没有老师教的!就是喜欢”。还说他的主要工作其实跟美术有关,却对小提琴还是一直喜欢着,也就一直玩着。老人的表述并不刻意,也不夸张,就是喜欢,就拉一拉琴。当然,恐怕这一拉,就是几十年的时光。

这些普通人身上流露出来的音乐成分,除了简单的温暖体会,更多的是音乐的生命感。它就是关于音乐很具体的一条通道,通向生活诉求,通向缓解,也通向彼此的情感互动。街头流行歌曲弹唱的结束曲是《再见》,歌词中有:不回头,不回头地走下去。老人的音乐是不完整的段落,却很专注于每一个音。音乐可以走得很远,它会在某一刻凝聚时间,甚至会超出时间。

黄披星 艺术研究者。创作以诗歌为主,兼有音乐随笔。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