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花枪》剧照
《对花枪》剧照
侯宇
长江日报融媒体12月6日讯(记者王娟)戏曲舞台上文武老生常见,而文武老旦难得。6日,北京京剧院优秀青年老旦演员侯宇在汉透露,下月她将带着大戏《对花枪》在中南剧场和武汉戏迷见面,一展文武老旦的风采。
出身梨园世家的侯宇是“85后”,外形青春靓丽,常常被人说“长了一张青衣的脸”,她却对老旦行当情有独钟。她先后师从京剧表演艺术家李鸣岩、赵葆秀和郑子茹三位老师,既继承了传统的老旦唱法,又吸收了当代的唱腔风格,成为新一代老旦演员中的佼佼者。
下月来汉亮相的《对花枪》,是由京剧表演艺术家郑子茹于上世纪80年代排演的经典剧目,全剧讲述的是祖传花枪绝技的姜桂枝和瓦岗寨英雄罗艺的一段故事,剧中不仅有长达23分钟的“一百句”和脍炙人口的“高拨子”精彩唱段,更有老旦行当中罕见的扎靠开打戏份,以此开创了“文武老旦”这一行当。侯宇介绍,她此次来汉演出的《对花枪》,由郑子茹老师亲授,同时也经过了五六年的打磨:“这个戏突破了老旦的戏路,对演员要求特别高,不仅要有深厚的文戏功底去呈现人物复杂的情感,也有武戏的基本功。我从二十出头学这个戏,到现在无论是情感上,还是舞台的技术和经验,都比过去成熟、细腻得多。”在她看来,这出戏既保留了传统京剧的韵味,唱腔上也融入了大鼓、小曲等京味儿的元素:“这出戏为什么能在众多新编戏中传下来?就是因为它没有违背京剧的规律,也有自己的创造,我们现在总说戏曲要继承传统和创新,首先要尊重传统的东西,采取的任何手段都不能违背这些规律。”尽管戏曲界不乏演员推出各种时尚、跨界之作,上娱乐节目,侯宇却毫不心动:“我没想过要通过当网红来吸引人关注京剧,只想在舞台上扎扎实实留下一部艺术作品,这是两种不同的选择。”
侯宇对武汉并不陌生,20年前就曾和穆宇等“四小须生”等来汉演出,至今还记得武汉戏迷热情的呐喊声:“武汉是京剧的发源地之一,戏迷都特别懂戏,我们那场演出连站票都卖光了,一开唱台下全是掌声,所以我也特别希望能把我的大戏带到武汉来和戏迷们见面。”
【编辑:朱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