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有一种幸福:与父母拍张全家福 长江日报邀您讲述照片后的亲情故事

2017-12-05 12:02

由长江日报主办的武汉首届“最美全家 福”公益评选活动进入第 6 天,正迅速在武汉市民中幸福发酵, 在全市席卷成一股“爱的旋风”。截至 12 月 3 日晚 10 时,报名 参评家庭达到 285 个,参与投票市民 45768 人次,投票评选系 统的点击量猛增逾 12.87 万次。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孩子需要陪伴,那是一个家庭 的希望;父母需要陪伴,那是家庭的精神支柱”。69 号参赛 家庭成员周晶告诉长江日报记者:“现代人生活繁忙,往往 缺乏对家庭成员精神上的关注。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大 家都能抽出更多时间关心孩子,关心父母,家永远是最温暖 的地方。”

“这世上,唯有爱和亲情不可辜负。生活的忙碌,让我们错 过了父母从青葱岁月到白发苍苍,错过太多太多陪伴父母的时 光。幸好,人生还有一种尽孝的方式,叫作——与父母拍一张 ‘全家福’。家是一个可以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地方,家是一个可 以让我们停靠的港湾;家是黑暗时的一盏灯,照亮你前行的路, 慰藉你受伤的心灵”。 250 号参赛家庭代表白云写下的这段深情告白,触摸到每 个人的内心最柔软处,打动无数网友的心。

“长江日报连续挖掘推出的亲情故事报道,越来越有温 度了! 通过一系列有温情、有温度的稿子,站在弘扬中华传 统文化建设的高度,彰显幸福美好生活”。浙江日报报业集 团集团钱江晚报副总编辑章勤关注本报活动,并给予热情 的评价。 “我们非常希望能通过这次公益评选活动,让更多市民体验到家人一起出游的幸福和快乐”。昨日,武汉木兰草原旅游发 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聂传伟告诉长江日报记者。 “这个评选活动很有意义,爱意暖暖。”武汉冰雪王国主题乐园负责人罗亮说,“希望通过支持这次公益评选活动,让更多 武汉家庭感受哈尔滨一样的冰雪世界,感受不一样的武汉,享 受在一起的快乐”。

“最美全家福”照片评选的评判标准,不仅仅是照片构图美、场景美,更多地看重照片背后的亲情故事和文化内涵。 近期长江日报将加大报道篇幅,挖掘每一张有故事、有温 度、有温情、有温暖的最美全家福照片的故事。活动结束后,拟 将这些亲情故事及珍贵照片,结集成书,留下永久的纪念。 请您写下您的家庭亲情故事,或者最深切的感受、留言,发 送 手 机 短 信 至 13317188586, 或 者 电 子 邮 件 发 送 至 909443836@qq.com。

168号 全家福—— 马邹昕一家

·168号全家福照片背后的故事·

赡养外婆几十年不离不弃 妈妈的孝道 是全家的榜样

“我的妈妈今年 73 岁,外婆 92 岁了,这么多年,我的 妈妈和我的外婆一直住在一起,一直赡养外婆,不离不 弃。我的妈妈很平凡,但我觉得她很了不起,很孝顺,是 我们全家的榜样,这深深地影响了我和弟弟”。昨日,168 号全家福上传者马邹昕告诉长江日报记者。

这是一张四世同堂的全家福,坐在前面怀抱小孩的 老人就是马邹昕的妈妈,另一位白发苍苍、面容慈祥的老 人就是马邹昕的外婆。两个穿着一样衣服的小宝贝,是一 对龙凤胎,是马邹昕弟弟的小孩。一家人都非常高兴,外 婆笑得合不拢嘴。

马邹昕说,这两个小宝贝今年满 100 天的时候,一家 人去照了一张比较正式的全家福。“妈妈从长江日报上看 到了征集全家福的新闻,说我们家也参赛吧”。 马邹昕说,两年前,外婆得了轻微的老年痴呆症,时 而清醒,时而糊涂,但妈妈对外婆一如既往照顾得无微不 至。“外婆牙齿不好,桌子上总有外婆喜欢吃的软食。外婆 生病了不能自己洗澡,妈妈就帮着外婆洗澡。虽然妈妈现 在还要帮忙照顾两个小宝贝,但这也没有减少她对外婆 的照顾”。

外婆喜欢到外面看世界。只要外出吃饭或者走亲戚, 妈妈总会带上外婆,但是外婆毕竟年纪大了,不能出远 门,所以他们家每年外出旅游的时候,妈妈都坚持留在家 里陪外婆。

妈妈对外婆的孝顺,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女们。去 年东湖灯展的时候,他们带着外婆一起去看灯。那天,他 们只能把车停在梨园,然后陪着外婆慢慢走。人好多,他 们担心外婆走丢了,马邹昕的弟弟就一直拉着外婆的手, 一路走一路看,看到喜欢的花灯,他们就停下来拍照。那 天拍了很多照片,外婆特别开心。 “人老了就像小孩子一样容易生气,外婆也不例外”。

外婆生气了就会自个儿去睡觉,马邹昕和妈妈,还有弟 弟,就会轮流去哄外婆起床吃饭,等他们都请到了,外婆 气就慢慢消了。 有时候妈妈也会跟外婆置气。“70 多岁的老太太,跟 一个 92 岁的老太太,吵架不合适啊。谁叫那个 90 多岁的 老太太,是那个 70 多岁老太太的老妈呢!”每当马邹昕调 皮地说着这句玩笑话的时候,两位老人就莞尔一笑,和好 如初了。 “妈妈是我们全家人的榜样。妈妈也越来越老了,以 后我和我弟弟,也会这样一辈子照顾她”,马邹昕说,“妈 妈是用她自己的身体力行,为我们无声地诠释了中华民 族的孝道文化”。(记者梅丹)

285号 全家福—— 赵双姣一家

·285号全家福照片背后的故事·

有爸有妈,才算完整的家 全家福述说着 对婆婆的思念

本来是跟别人家投票的,觉得这个活动很温馨,自己 也想参加。因为他不会玩手机,就要我来帮忙上传照 片。”昨日 285 号全家福上传者赵双姣(媳妇)向长江 日报记者讲述,这张照片背后蕴藏着一个思念婆婆 的故事: 几年前,老公的外婆还健在,90 多岁的外婆在过 去重男轻女的年代,生了 5 个女儿。我的婆婆小时候, 因为没钱,外婆不让她去读书,我婆婆就自己趴在教室 窗户外面,听老师上课,后来外公看不下去了,就送她 去上学了。 外婆年纪大了,身体大不如前了,我婆婆就把她接 来身边照顾。

外婆瘫痪在床,端屎端尿都是我婆婆做的;换洗衣 服、床单,从来没有埋怨过。直到后来外婆走了,才把外 婆送上山没几天,我婆婆就说人不太舒服,去医院检查 之后,医生给的结论是胆囊癌晚期,说婆婆可能最多只 有 3 个月的时间。我们当时感觉是晴天霹雳。 “在生离死别面前,才觉得一切是那么的渺小”。赵 双姣说,当时每天婆婆的几个女儿都过来轮流陪着她, 陪她说话,陪她晒太阳,打打小麻将。大家心里都知道, 我们能陪伴她的日子是一天天少了。 去年 4 月,婆婆患病半年后,还是离开了我们。

“参加最美全家福活动,更多的是表达对她的思念 之情”。赵双姣说,每次跟几岁的儿子提起奶奶,儿子总 说最爱他的人是奶奶,最宠他的人也是奶奶,要是奶奶 能活过来那该多好,那样奶奶就会陪他一起玩,带他一 起去买他最喜欢的玩具。

2015年腊月三十晚上,奶奶给他买了他最喜欢的烟花。当时奶奶买了很多,儿子晚上玩了一些,后来把 那些烟花都藏起来了,直到 2016 年冬天才拿出来。他说,这是奶奶留给他最后的礼物,他要慢慢玩,不能一 次都玩完了。 全家福是 2015 年腊月二十八拍摄的。那时候婆婆 已经饱受疾病折磨,每走几步路,都要坐在凳子上休息 一下,身上还插了一根引流管,承受着想象不到的痛苦。

“有爸有妈,才算完整的家。钱多钱少,只要一家 人健康平安地生活在一起,比什么都好。爸妈为我们 操劳了一辈子,我们能做的就是带上孩子多回家陪陪 他们”。(记者梅丹)

314号 全家福—— 杨林利一家

·314号全家福照片背后的故事·

老父亲用书信为后辈指点迷津 父子俩 相互理发 23年

父子俩坚持相互理发 23 年。72 岁的老父至今仍然保留 着给亲人写书信的习惯。每到重要时刻,他都会写一封书信, 为后辈指点迷津。 314 号全家福照片上传者杨林利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这 张照片是今年8 月 28 日拍摄的。儿子刚考取海南师范大学, 即将到学校报到。想到儿子上大学后,一年只能回家一两次, 杨林利就带上一家人到影楼拍下全家福照片。 儿子入学后,杨林利将全家福装裱起来,挂在杨林利父 母家的堂屋墙上,这样就让 72 岁的父亲与 70 岁的母亲,每 天抬头都能看到他们疼爱的孙子。 在杨林利的眼中,他的父亲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一生勤 俭节约,乐观向上。在教导子女方面,从不马虎。每次见面,父 亲都会长时间倾心跟他们交流,对子女学习、工作中的疙瘩, 及时化解;对家庭生活中的问题,及时进行疏导。 杨林利说,老父亲还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当子女长时间 没回家,或很长时间没有面对面交流时,父亲就会用写信的 方式,将要说的话尽情表达。 杨林利及妻子、儿子都收到过老人的信笺,他们一直保 存至今,每次重读都别有一番滋味。 在读大学临行之前,父亲写给孙子的信,内容有这样一 段“:为完成学业,此行南下,背井离乡,远隔千山万水,从此走 上男儿当自强的独立生活。人生的道路难免会有艰难曲折,但 一定要有战胜一切的勇气。面向未来,祝你能顺利完成学业, 将来定能成为茫茫人海中的一颗明珠。一人在外,要学会一切 自理,特别要讲个人卫生,团结学友,积极参加各种文娱活动”。 “古人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要远离毒品、烟酒,学会 洁身自好。日常的生活要学会清贫,养成‘三分寒、七分饱’的 好习惯,好好保重身体和体形,把自己锻炼成一个既健康又 健美,既有外形又有内才的好男儿,无愧杨门子孙”。 杨林利感慨:“每次相聚,家庭成员面对面的谈心交流, 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家,成为爱心加油站”。 1994 年至今,他们父子之间还一直保留着互相理发的 习惯。杨林利记得,第一次剃时将父亲的头发剪得残缺不齐, 好久不能出门。现在他给父亲理发已经很熟练了。 每次,一边理发,父子俩一边恳谈。“左手拿起梳子轻轻 梳着,右手拿着推剪小心剪着。父亲闭着眼,陶醉在这父子深 情中,好久才睁开眼。谈起我的生活情况,父亲极力开导我,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激流和险滩,不要怕,趁年轻,往前闯,争 取搞出一点名堂来。” “相互理发已成为一种家庭情趣,一种习惯,这并不是为 了省钱。”杨林利说。“我们是相亲相爱一家人”。杨林利的参 赛宣言,满溢着幸福的人生感叹。 (记者陈卫东)

网友热论

让幸福传递 让获得感更强

@灵芝:看到这个活动,不由 自主地想去参加,把自己的幸福传 递出来。

@细金:有国才有家,幸福家 庭之所以幸福,是因为国家的繁荣 稳定强大, 人民安居乐业富裕,才 有这四世同堂幸福的大家庭,传承 家风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愿幸福 家庭更幸福,愿国家更强大!

@陈国安:我们参加活动的 目的是分享和传承,不是得奖和炫 耀,好的家风需要培养,也要分享, 更要传承,感谢报纸为我们提供了 平台和机会,通过这个活动,我们 全家人家庭自豪感更强、归属感更 强、凝聚力更强,良好的家风将代 代相传!

@冯贤桥:长江日报组织《最 美全家福》这活动真是好,镌刻着 一个家庭的记忆,讲述一个家庭的 情感故事,让幸福的市民分享到更 多快乐! 家的幸福需要传递,家庭 和谐更要赞美。 每张《最美全家福》 精美照片是展示家庭温馨和美的 最好见证! 作为新时代武汉人的 我,能登上《长江日报》头条号更分 享到家和万事兴的幸福感!

@新兵:人这一辈子是短暂 的,所以要让自己健康着、开心着、 幸福着,偶尔还要醉着。 幸福,就是 找一个温暖的人过一辈子。 人生就 应如此。 真诚相待,真心祝福,让我 们内心充满感激和感动,遥遥千里 也能相知相惜,近在咫尺也能真诚 相待。

@晓月林风:桥嫂张蝶的故 事很感人,中铁系统像这样的桥嫂 有 30 万人,为了桥梁建设事业,她 们与老公聚少离多,一个人坚强的 照顾着家里的小孩和老人,非常不 容易,所以这是一张来之不易的全 家福,每次相聚,他们都当节日一 样过。 全家福背后的故事,每一个 都是满满的正能量,感谢大家在这 个冬天,和我们分享这些幸福和温 暖。

@津津乐道:也许是年龄增 长的缘故,又或是看过太多的世事 沧桑。 我们渐渐地能看淡一些,知 道一切的悲欢离合都是自然。 但唯 一让我们越来越割舍不下的是家 庭的温情。 很喜欢一句歌词:我喜 欢一回家就看见暖暖的灯光在等 我,我喜欢一出门就为了全家人的 生活打拼。 《长江日报》推出的《最 美全家福》能够让普通百姓在参赛 的同时,体会家庭的和睦,幸福的 生活,意义非凡。

@悠然:这几天一直在关注 最美全家福参赛的照片,每个家庭 都有让我感动的故事。 朋友圈的亲 朋好友, 得知我家参加了活动,他 们都非常支持, 每天坚持投票,感 谢长江日报记者和工作人员,你们 辛苦了! 谢谢你们组织这样的活 动,在寒冷的冬天,让我们感到特 别温馨。 有家才有爱,祝愿每个家 庭都幸福!

@来来:于细微处见真情,于 无声处见大爱,这个活动办得很有 温度有情怀, 为长江日报点赞,为 千万个幸福家庭点赞! @笑笑她爸:为幸福之家点 赞!家和万事兴!传递美好,向上向 善!

@四姐:幸福之家的每个人 都会越来越幸福。

@知足就幸福:好的家风代 代相传。

@冰狐狸:家庭幸福是最大 的幸福!

@林丽芹:幸福需要传递出 去!

@青逸居士:家,是房子里住 着几个互相珍爱的人! 无关贫富, 无关贵贱,大家心中有你有我!

@桂加国:点赞《早安武汉》 封面,幸福美满的小家庭!


由长江日报主办的武汉首届“最美全家 福”公益评选活动进入第 6 天,正迅速在武汉市民中幸福发酵, 在全市席卷成一股“爱的旋风”。截至 12 月 3 日晚 10 时,报名 参评家庭达到 285 个,参与投票市民 45768 人次,投票评选系 统的点击量猛增逾 12.87 万次。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孩子需要陪伴,那是一个家庭 的希望;父母需要陪伴,那是家庭的精神支柱”。69 号参赛 家庭成员周晶告诉长江日报记者:“现代人生活繁忙,往往 缺乏对家庭成员精神上的关注。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大 家都能抽出更多时间关心孩子,关心父母,家永远是最温暖 的地方。”

“这世上,唯有爱和亲情不可辜负。生活的忙碌,让我们错 过了父母从青葱岁月到白发苍苍,错过太多太多陪伴父母的时 光。幸好,人生还有一种尽孝的方式,叫作——与父母拍一张 ‘全家福’。家是一个可以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地方,家是一个可 以让我们停靠的港湾;家是黑暗时的一盏灯,照亮你前行的路, 慰藉你受伤的心灵”。 250 号参赛家庭代表白云写下的这段深情告白,触摸到每 个人的内心最柔软处,打动无数网友的心。

“长江日报连续挖掘推出的亲情故事报道,越来越有温 度了! 通过一系列有温情、有温度的稿子,站在弘扬中华传 统文化建设的高度,彰显幸福美好生活”。浙江日报报业集 团集团钱江晚报副总编辑章勤关注本报活动,并给予热情 的评价。 “我们非常希望能通过这次公益评选活动,让更多市民体验到家人一起出游的幸福和快乐”。昨日,武汉木兰草原旅游发 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聂传伟告诉长江日报记者。 “这个评选活动很有意义,爱意暖暖。”武汉冰雪王国主题乐园负责人罗亮说,“希望通过支持这次公益评选活动,让更多 武汉家庭感受哈尔滨一样的冰雪世界,感受不一样的武汉,享 受在一起的快乐”。

“最美全家福”照片评选的评判标准,不仅仅是照片构图美、场景美,更多地看重照片背后的亲情故事和文化内涵。 近期长江日报将加大报道篇幅,挖掘每一张有故事、有温 度、有温情、有温暖的最美全家福照片的故事。活动结束后,拟 将这些亲情故事及珍贵照片,结集成书,留下永久的纪念。 请您写下您的家庭亲情故事,或者最深切的感受、留言,发 送 手 机 短 信 至 13317188586, 或 者 电 子 邮 件 发 送 至 909443836@qq.com。

168号 全家福—— 马邹昕一家

·168号全家福照片背后的故事·

赡养外婆几十年不离不弃 妈妈的孝道 是全家的榜样

“我的妈妈今年 73 岁,外婆 92 岁了,这么多年,我的 妈妈和我的外婆一直住在一起,一直赡养外婆,不离不 弃。我的妈妈很平凡,但我觉得她很了不起,很孝顺,是 我们全家的榜样,这深深地影响了我和弟弟”。昨日,168 号全家福上传者马邹昕告诉长江日报记者。

这是一张四世同堂的全家福,坐在前面怀抱小孩的 老人就是马邹昕的妈妈,另一位白发苍苍、面容慈祥的老 人就是马邹昕的外婆。两个穿着一样衣服的小宝贝,是一 对龙凤胎,是马邹昕弟弟的小孩。一家人都非常高兴,外 婆笑得合不拢嘴。

马邹昕说,这两个小宝贝今年满 100 天的时候,一家 人去照了一张比较正式的全家福。“妈妈从长江日报上看 到了征集全家福的新闻,说我们家也参赛吧”。 马邹昕说,两年前,外婆得了轻微的老年痴呆症,时 而清醒,时而糊涂,但妈妈对外婆一如既往照顾得无微不 至。“外婆牙齿不好,桌子上总有外婆喜欢吃的软食。外婆 生病了不能自己洗澡,妈妈就帮着外婆洗澡。虽然妈妈现 在还要帮忙照顾两个小宝贝,但这也没有减少她对外婆 的照顾”。

外婆喜欢到外面看世界。只要外出吃饭或者走亲戚, 妈妈总会带上外婆,但是外婆毕竟年纪大了,不能出远 门,所以他们家每年外出旅游的时候,妈妈都坚持留在家 里陪外婆。

妈妈对外婆的孝顺,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女们。去 年东湖灯展的时候,他们带着外婆一起去看灯。那天,他 们只能把车停在梨园,然后陪着外婆慢慢走。人好多,他 们担心外婆走丢了,马邹昕的弟弟就一直拉着外婆的手, 一路走一路看,看到喜欢的花灯,他们就停下来拍照。那 天拍了很多照片,外婆特别开心。 “人老了就像小孩子一样容易生气,外婆也不例外”。

外婆生气了就会自个儿去睡觉,马邹昕和妈妈,还有弟 弟,就会轮流去哄外婆起床吃饭,等他们都请到了,外婆 气就慢慢消了。 有时候妈妈也会跟外婆置气。“70 多岁的老太太,跟 一个 92 岁的老太太,吵架不合适啊。谁叫那个 90 多岁的 老太太,是那个 70 多岁老太太的老妈呢!”每当马邹昕调 皮地说着这句玩笑话的时候,两位老人就莞尔一笑,和好 如初了。 “妈妈是我们全家人的榜样。妈妈也越来越老了,以 后我和我弟弟,也会这样一辈子照顾她”,马邹昕说,“妈 妈是用她自己的身体力行,为我们无声地诠释了中华民 族的孝道文化”。(记者梅丹)

285号 全家福—— 赵双姣一家

·285号全家福照片背后的故事·

有爸有妈,才算完整的家 全家福述说着 对婆婆的思念

本来是跟别人家投票的,觉得这个活动很温馨,自己 也想参加。因为他不会玩手机,就要我来帮忙上传照 片。”昨日 285 号全家福上传者赵双姣(媳妇)向长江 日报记者讲述,这张照片背后蕴藏着一个思念婆婆 的故事: 几年前,老公的外婆还健在,90 多岁的外婆在过 去重男轻女的年代,生了 5 个女儿。我的婆婆小时候, 因为没钱,外婆不让她去读书,我婆婆就自己趴在教室 窗户外面,听老师上课,后来外公看不下去了,就送她 去上学了。 外婆年纪大了,身体大不如前了,我婆婆就把她接 来身边照顾。

外婆瘫痪在床,端屎端尿都是我婆婆做的;换洗衣 服、床单,从来没有埋怨过。直到后来外婆走了,才把外 婆送上山没几天,我婆婆就说人不太舒服,去医院检查 之后,医生给的结论是胆囊癌晚期,说婆婆可能最多只 有 3 个月的时间。我们当时感觉是晴天霹雳。 “在生离死别面前,才觉得一切是那么的渺小”。赵 双姣说,当时每天婆婆的几个女儿都过来轮流陪着她, 陪她说话,陪她晒太阳,打打小麻将。大家心里都知道, 我们能陪伴她的日子是一天天少了。 去年 4 月,婆婆患病半年后,还是离开了我们。

“参加最美全家福活动,更多的是表达对她的思念 之情”。赵双姣说,每次跟几岁的儿子提起奶奶,儿子总 说最爱他的人是奶奶,最宠他的人也是奶奶,要是奶奶 能活过来那该多好,那样奶奶就会陪他一起玩,带他一 起去买他最喜欢的玩具。

2015年腊月三十晚上,奶奶给他买了他最喜欢的烟花。当时奶奶买了很多,儿子晚上玩了一些,后来把 那些烟花都藏起来了,直到 2016 年冬天才拿出来。他说,这是奶奶留给他最后的礼物,他要慢慢玩,不能一 次都玩完了。 全家福是 2015 年腊月二十八拍摄的。那时候婆婆 已经饱受疾病折磨,每走几步路,都要坐在凳子上休息 一下,身上还插了一根引流管,承受着想象不到的痛苦。

“有爸有妈,才算完整的家。钱多钱少,只要一家 人健康平安地生活在一起,比什么都好。爸妈为我们 操劳了一辈子,我们能做的就是带上孩子多回家陪陪 他们”。(记者梅丹)

314号 全家福—— 杨林利一家

·314号全家福照片背后的故事·

老父亲用书信为后辈指点迷津 父子俩 相互理发 23年

父子俩坚持相互理发 23 年。72 岁的老父至今仍然保留 着给亲人写书信的习惯。每到重要时刻,他都会写一封书信, 为后辈指点迷津。 314 号全家福照片上传者杨林利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这 张照片是今年8 月 28 日拍摄的。儿子刚考取海南师范大学, 即将到学校报到。想到儿子上大学后,一年只能回家一两次, 杨林利就带上一家人到影楼拍下全家福照片。 儿子入学后,杨林利将全家福装裱起来,挂在杨林利父 母家的堂屋墙上,这样就让 72 岁的父亲与 70 岁的母亲,每 天抬头都能看到他们疼爱的孙子。 在杨林利的眼中,他的父亲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一生勤 俭节约,乐观向上。在教导子女方面,从不马虎。每次见面,父 亲都会长时间倾心跟他们交流,对子女学习、工作中的疙瘩, 及时化解;对家庭生活中的问题,及时进行疏导。 杨林利说,老父亲还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当子女长时间 没回家,或很长时间没有面对面交流时,父亲就会用写信的 方式,将要说的话尽情表达。 杨林利及妻子、儿子都收到过老人的信笺,他们一直保 存至今,每次重读都别有一番滋味。 在读大学临行之前,父亲写给孙子的信,内容有这样一 段“:为完成学业,此行南下,背井离乡,远隔千山万水,从此走 上男儿当自强的独立生活。人生的道路难免会有艰难曲折,但 一定要有战胜一切的勇气。面向未来,祝你能顺利完成学业, 将来定能成为茫茫人海中的一颗明珠。一人在外,要学会一切 自理,特别要讲个人卫生,团结学友,积极参加各种文娱活动”。 “古人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要远离毒品、烟酒,学会 洁身自好。日常的生活要学会清贫,养成‘三分寒、七分饱’的 好习惯,好好保重身体和体形,把自己锻炼成一个既健康又 健美,既有外形又有内才的好男儿,无愧杨门子孙”。 杨林利感慨:“每次相聚,家庭成员面对面的谈心交流, 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家,成为爱心加油站”。 1994 年至今,他们父子之间还一直保留着互相理发的 习惯。杨林利记得,第一次剃时将父亲的头发剪得残缺不齐, 好久不能出门。现在他给父亲理发已经很熟练了。 每次,一边理发,父子俩一边恳谈。“左手拿起梳子轻轻 梳着,右手拿着推剪小心剪着。父亲闭着眼,陶醉在这父子深 情中,好久才睁开眼。谈起我的生活情况,父亲极力开导我,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激流和险滩,不要怕,趁年轻,往前闯,争 取搞出一点名堂来。” “相互理发已成为一种家庭情趣,一种习惯,这并不是为 了省钱。”杨林利说。“我们是相亲相爱一家人”。杨林利的参 赛宣言,满溢着幸福的人生感叹。 (记者陈卫东)

网友热论

让幸福传递 让获得感更强

@灵芝:看到这个活动,不由 自主地想去参加,把自己的幸福传 递出来。

@细金:有国才有家,幸福家 庭之所以幸福,是因为国家的繁荣 稳定强大, 人民安居乐业富裕,才 有这四世同堂幸福的大家庭,传承 家风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愿幸福 家庭更幸福,愿国家更强大!

@陈国安:我们参加活动的 目的是分享和传承,不是得奖和炫 耀,好的家风需要培养,也要分享, 更要传承,感谢报纸为我们提供了 平台和机会,通过这个活动,我们 全家人家庭自豪感更强、归属感更 强、凝聚力更强,良好的家风将代 代相传!

@冯贤桥:长江日报组织《最 美全家福》这活动真是好,镌刻着 一个家庭的记忆,讲述一个家庭的 情感故事,让幸福的市民分享到更 多快乐! 家的幸福需要传递,家庭 和谐更要赞美。 每张《最美全家福》 精美照片是展示家庭温馨和美的 最好见证! 作为新时代武汉人的 我,能登上《长江日报》头条号更分 享到家和万事兴的幸福感!

@新兵:人这一辈子是短暂 的,所以要让自己健康着、开心着、 幸福着,偶尔还要醉着。 幸福,就是 找一个温暖的人过一辈子。 人生就 应如此。 真诚相待,真心祝福,让我 们内心充满感激和感动,遥遥千里 也能相知相惜,近在咫尺也能真诚 相待。

@晓月林风:桥嫂张蝶的故 事很感人,中铁系统像这样的桥嫂 有 30 万人,为了桥梁建设事业,她 们与老公聚少离多,一个人坚强的 照顾着家里的小孩和老人,非常不 容易,所以这是一张来之不易的全 家福,每次相聚,他们都当节日一 样过。 全家福背后的故事,每一个 都是满满的正能量,感谢大家在这 个冬天,和我们分享这些幸福和温 暖。

@津津乐道:也许是年龄增 长的缘故,又或是看过太多的世事 沧桑。 我们渐渐地能看淡一些,知 道一切的悲欢离合都是自然。 但唯 一让我们越来越割舍不下的是家 庭的温情。 很喜欢一句歌词:我喜 欢一回家就看见暖暖的灯光在等 我,我喜欢一出门就为了全家人的 生活打拼。 《长江日报》推出的《最 美全家福》能够让普通百姓在参赛 的同时,体会家庭的和睦,幸福的 生活,意义非凡。

@悠然:这几天一直在关注 最美全家福参赛的照片,每个家庭 都有让我感动的故事。 朋友圈的亲 朋好友, 得知我家参加了活动,他 们都非常支持, 每天坚持投票,感 谢长江日报记者和工作人员,你们 辛苦了! 谢谢你们组织这样的活 动,在寒冷的冬天,让我们感到特 别温馨。 有家才有爱,祝愿每个家 庭都幸福!

@来来:于细微处见真情,于 无声处见大爱,这个活动办得很有 温度有情怀, 为长江日报点赞,为 千万个幸福家庭点赞! @笑笑她爸:为幸福之家点 赞!家和万事兴!传递美好,向上向 善!

@四姐:幸福之家的每个人 都会越来越幸福。

@知足就幸福:好的家风代 代相传。

@冰狐狸:家庭幸福是最大 的幸福!

@林丽芹:幸福需要传递出 去!

@青逸居士:家,是房子里住 着几个互相珍爱的人! 无关贫富, 无关贵贱,大家心中有你有我!

@桂加国:点赞《早安武汉》 封面,幸福美满的小家庭!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