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江岸区解放大道袁家社区的居民,任敏。
我们的社区书记孙建云2000年就来到了袁家社区,她从一名群干做起,一干就是17年。17年来,她扎根袁家,一心扑在社区上,不仅把我们社区建设成为了老旧社区的一面旗帜,更把社区打造成了一个幸福和谐的“大家庭”。
她是社区建设的“砖瓦匠”。袁家社区大门有一块亮眼的标识“幸福袁家”,孙书记说:“这是我们社区工作者最大的目标。”她从不推诿问题、从不躲避困难,她经常和社区的同志说,“我们决不能按部就班、得过且过,要主动作为、迎难而上。”今年,社区作为实施“红色物业”计划的重点社区,她鼓足干劲,带领社区一班人着力改善社区环境,为社区带来了喜人的转变,居民群众纷纷点赞。
小区楼道环境一直是我们这个老旧小区居民“心中的痛”,因为缺乏管理,有些人把不用的家具都堆在楼道里,楼道变成了杂物间,孙书记也是着急上火,挨家挨户的敲门劝说,也不见好转。今年实施“红色物业”计划,她积极奔走,引进了百步亭红色管家物业,组织党员、物业大学生、志愿者清楼道、扫垃圾,小区楼道一下子亮堂了很多。她还别出心裁,设计了一套“家”文化的展板,在楼道墙上贴上了“家风家教家训”警语,楼道成了文化走廊,居民们都说:“现在上下楼梯舒心了很多”。
她是困难群众的“小棉袄”。“我们的承诺:365天为民,服务不断档”,这是袁家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里的三行大字,孙书记不仅把这三行字挂在了墙上,更把它放进了心里。每个新年的第一天和大年初一她都会和社区的通知居民家中去问候拜年,这已经成了袁家社区十几年的习惯了。她还成立了“为老服务队”,为社区有需要的弱势群体提供服务。社区党员易少华,已经81岁高龄了,她儿子在2009年至2014年入狱,她一人独居,无人照顾,后来还出现大小便失禁的现象。由于她的其他亲属均年事已高、自顾不暇,孙书记得知后,率先主动照顾她的饮食起居:每天三餐都送饭上门、隔一段时间还上门帮她清理拾捡回来的垃圾。后来“为老服务队”的队员们都加入了照顾老人的行列,直至2014年9月易少华的儿子刑满释放归来,维持了多年的爱心接力抵达了终点。提起这件事,附近的居民都竖起来大拇指。
她是甘于奉献的“女汉子”。“在社区工作,讲的就是奉献。在这里,就没有八小时工作时间的概念!八小时之外也要随时准备着,居民的事情就是第一位!”这是孙书记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晚上下班和周末的时候她总是会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贫困户家中坐一坐,她用这段时间和居民们聊家常、说心事,可以说她把社区当成了自己的家,把社区群众当成自己的家人。记得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时候,恰逢她的丈夫癌症晚期,社区、医院两头奔波,她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有时候一天只睡3个小时,社区成功通过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检查,她的丈夫也在那一年走了。从这一天起,她成了大家眼中的“女汉子”。
提起孙书记,总有说不完的话。最近,她又开始在小区收集“三最”问题,要帮大家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哩,她说:“社区就是居民的娘家,有了困难就和社区说,我们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来帮忙的”。
在她的努力下, 袁家社区先后获得“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社区”等荣誉。今年,在她的带领下,社区还被江岸区委授予“十佳社区党组织”的荣誉称号。她是我们心目中的“好大姐”,是共产党的好干部,相信在她的努力和带领下,社区终会成为“幸福袁家”。
(作者 任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