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 青山区认真贯 彻十九大精神, 奋力推进新时 代法治青山建 设,扎实推进依 法治区,制度建 设不断完善,行 政决策机制逐 步健全,执法工 作日益规范,为 谋划实施“一轴 两区三城”发展 战略,建设生态 宜业宜居新青 山提供了有力 的法治保障。
开展“法律六进”坚持全员学法打造法治青山
全区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廉政法律警示教育,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青山区委健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年度述法、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宪法宣誓等制度。组织全区领导干部开展区委中心组(扩大)报告会聘请专家教授作《宪法》宣讲报告,将法律法规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必修课,开展各类各层次培训,增强领导干部法治意识,促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
行政决策始终在法治化轨道上运行。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推进政府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全年出具合法性审查意见书100余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先照后证”“四十八证合一”等改革举措,深化以“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为重点的区级综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智慧大厅”建设,85项业务延伸至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组建有30个律师事务所团队组成的区政府法律顾问机构库,全区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全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达100%,其中正职负责人出庭44件,参与开庭数量与出庭率均居全市前列。结合基层站所“双评议”,对71家执法类基层站所案卷进行评议,区级行政执法部门办案程序更加规范。
深入推进行政调解,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区共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4200余次,受理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6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100%。
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三级实体平台,新建1个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个街道(管委会)公共法律服务站、115个社区(村)公共法律服务室,接待来访群众7200余人次。
打造“一站式服务、合成化作战、智能化管理、全流程监督”运行模式的“法治警营”,借助人工智能高科技,对办案流程、行为、进度实现动态化预警。
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 交出优秀普法成绩单
“七五”普法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区法治氛围浓厚,普法教育层次清晰;普法教育活动载体丰富、接地气,老百姓法治意识较强,法律素养较高;法治宣传信息化水平高,利用大数据分析开展精准普法。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制发《关于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实施意见》,明确考核标准,在全区82家单位形成责任清单,设置共性目标85个、个性目标92个,涵盖了全区执法、司法、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把学法用法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组织全区1990余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网上学法。
2018年,青山区认真贯彻十九大精神,奋力推进新时代法治青山建设,扎实推进依法治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行政决策机制逐步健全,执法工作日益规范,为谋划实施“一轴两区三城”发展战略,建设生态宜业宜居新青山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法治品牌频出 法治群星闪耀十里钢城
2018年12月初,经过百万网友票选以及专家评委选评,武汉市首届“十大基层法治人物”揭晓,20多年扎根司法行政基层一线的青山区钢花村司法所所长亢铃、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校长吕向东、青山区税务局法律顾问李桂平获评十大基层法治人物。
从“阳光课堂”到“法护青芽”、从“天天敲门组”到“顺顺吧”、从“社区法律门诊”到社区矫正人员的“阳光驿站”和“社区纠纷调解优胜榜”……
一大批耳熟能详的法治品牌和法治群星涌现,交相辉映,造就了青山区独特的法治现象。其中,“天天敲门组”“顺顺吧”已成为青山区“红色引擎共同创造”五大党建品牌,是“枫桥经验”在青山区落地生根的有力抓手。
“天天敲门组”敲出邻里平安曲:
社区“天天敲门组”,由社区网格员、民调员、律师、社区民警等基层力量,每天到社区空巢、独居、孤寡或家庭有变故的家庭敲门,同时还探索了“真情感化法”“问计于民法”“群众议事法”“邻里结亲法”“文体参与法”“需求摸排法”“组团服务法”等“天天敲门十八法”,定期排查社区纠纷情况,分析了解社区居民矛盾纠纷动态、纠纷隐患,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会诊,尽力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天天敲门组”上门服务
“顺顺吧”顺居顺行顺民安:
青山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的精神,通过推动“职能下沉、资源下沉、服务下沉、力量下沉”,在社区打造“顺顺吧”,组织社区辖区“两代表一委员”、人民调解员、社区律师、社区民警以及群众威望高、热心公益的党员先锋和群众骨干组成“顺顺服务团”,每天面对面解答群众法律咨询,调解矛盾纠纷,并围绕辖区突出的高空抛物、物业纠纷、狗患问题、邻里漏水等问题开展“一月一法”法治宣传讲座,让社区居民知法、懂法、守法,起到了顺民心、顺民气、顺民行、顺民居、顺民安的良好效果。
“顺顺吧”矛盾调解室
“社区法律门诊”诊出社区邻里矛盾纠纷:
钢花村街积极推行“崇尚法治,守法睦邻”。首先在街辖123社区定期请专业法律人员为社区居民释难解困,后来将此有效作法进一步完善,建立了全市第一个社区“法律门诊”。
法律门诊又是法律课堂,从为社区干部普法做起,培养了一批能解决一般纠纷杂症的“全科医生”,接着,又积极摸底需求,并按需求的轻、重、缓、急,分别建立了“病历”档案。在每周两次的门诊时间,为他们“拿脉开方”。对于一些自身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则聘请司法和法律服务部门的专家参与“会诊”。除了定期开设“门诊”外,还根据需求组织专家上街“义诊”,提供“上门就诊”等,为社区解决了一大批矛盾纠纷,受到社区居民的普遍欢迎,被称为“武汉社区司法新模式”。
“法治宣传轻骑队”走街串户演出法治故事:
以机关党员干部为主体,吸纳街道社区优秀党员、劳模、社会知名人士、法律工作者、文艺工作者等,他们既是化解矛盾的调解队,又是党的政策宣传队、法治宣讲队,进街入村串户,进行普法宣传,被称为法治宣传轻骑队。
“竹板这么一磕,有蛮多话要说。要想获得安全感,扫黑又除恶!”2018年8月21日晚,在青山区八吉府街村湾向家尾村,由青山区司法局、普法办主办的“法润民心创平安”法治文艺专场演出,吸引了近1000名村民的热情参与,村民们在朗朗上口的湖北慢板声中,学会辨认黑恶势力的12大特征,积极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湖北慢板《扫黑除恶责任重》是由青山区法治文艺宣传队自编自演的节目,通过幽默风趣、通俗易懂的方言词句,揭示了12种黑恶势力的表现形式。
在宪法宣传日、扫黑除恶宣传等重大的法治节点,都能看到法治宣传轻骑队的身影。
法治宣传轻骑队巡回演出
“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网上点律师:
“互联网+普法”打破了传统的普法模式,2018年3月份开发了全市第一家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涵盖律师服务、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多种功能,有全国8700多名律师参与网上法律咨询解答,“手机点一点,律师到身边”。目前有接近20000名粉丝进入平台,有2000余名粉丝咨询法律问题得到律师满意解答,通过网上律师咨询涉及到的法律问题,经过后台大数据分析,及时掌握居民群众的法律需求,社区律师有针对性进行法律宣传。
从“面对面”到“点对点”再到“键对键”,实现了精准普法,更好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法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