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密集的城中村,建成了500平米的小广场;棚户区改造的楼房,巧妙化解停车难;历时两年,恢复商品房电梯的正常使用……珞南街街道口社区书记徐静飞,在社区工作一干就是18年。
居民有500平米的广场跳舞了
南村位于街道口中心位置,却没有一块公共活动区域。曾经,因为跳舞的事情居民之间还发生过激烈矛盾。徐静飞曾了解到街边有一块废弃的拆迁工地,一直没人使用,便记在心里。2017年,她偶然得知北伐烈士陵园装修,便免费淘来了陵园废弃的旧砖,经过前前后后数十天忙碌,一个500平米的小广场建成了,不仅成了居民跳舞的好去处,也是南村党建宣传的新基地。
“作为社区书记主任,我蛮想给大家创造一个好的环境。经费缺乏,既要争取经费也要节约至上;空地不足,就见缝插针,搭个小亭子或者摆个小桌子,关键是让居民觉得社区有家的感觉”,徐静飞说小广场建成时她高兴了好些天。
巧解棚户区改造楼房停车难
社区转型过程中,带给徐静飞许多困扰。辖区内棚户区改造的还建楼、党政军机关单位、新型大厦繁多,80%都是租户,对原住居民生活影响不小。首当其冲的就是停车问题,徐静飞非常头疼。
社区停车位只有20-30个,过去停车免费,社区天天被各种车辆堵死。后来,徐静飞和居民商量准备通过收费来缓解停车压力。规定只允许一家停一辆,标准是50元/月;外来车辆5块钱一个小时,15分钟以内免费,为的就是快速驶离。每个人都想停进去,但都不愿交钱。
徐静飞寝食难安,索性将道闸升起,任由车辆进出。结果,他们连一个车位都没有了——全部被外来车辆给占了。这下,大家才明白徐静飞的苦心,收费确属无奈之举。
历时两年恢复电梯正常使用
珞珈山公寓是街道口商圈的第一个商品房,因为历史遗留原因,珞珈山公寓的原有电梯变成了无法使用的废弃物。
为了恢复电梯的正常使用,徐静飞多次与居民、街道、区政府沟通,历时两年,居民们终于同意众筹一半款项,剩下的款项由社区出面向上级部门申请,解决电梯问题。2017年底,珞珈山崭新的电梯投入了使用。
“有时候真想自己是孙悟空,社区需要什么角色时,我就扮演什么角色,忙的时候吹根汗毛还可以分身。”徐静飞说,社区书记工作的过程大多是煎熬的,但是通过努力让居民得到一个满意结果时,心里又会觉得非常舒坦。
(作者 邓洲)
【编辑 肖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