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考研冲刺:楼道里的备考族 | 过影

2018-12-19 21:51 长江日报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本周六正式拉开序幕。据统计,今年全国有290万人参考,相比去年增长52万人,增幅达21%。其中湖北省报考2019年研究生的考生人数达到144086人,比2018年增加23312人,增幅达19.3%。随着就业压力增大,考研人数逐年增加,全国考研人数连续十多年达到百万人以上,考研竞争的态势更加凸显。

12月15日,江汉大学图书馆走廊处,考研学子背诵政治考题。记者李子云 摄

12月4日,湖北经济学院图书馆地下室,一名考研学生疲惫地趴在椅子上打盹。记者李子云 摄

12月10日深夜,江汉大学图书馆四楼、五楼灯火通明,尽管夜已深,但考生们仍然废寝忘食地复习。记者李子云 摄

12月10日晚,江汉大学图书馆安全通道楼梯处,一考生自己带着台灯大声地背诵考题。记者李子云 摄

12月10日,江汉大学图书馆自习室门口,考生争分夺秒地背书复习。记者李子云 摄

今年的研究生考试将在12月22号到24号进行,目前正在紧张备考的武汉各高校考研族也进入冲刺白热化阶段。考生们都全力以赴,积极复习。连日来,长江日报记者在江汉大学、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武汉商学院等学校看到,图书馆的自习室里几乎座无虚席。还有许多没有座位的考研学子们将楼道变成了自习间,一个小马扎、一个保温杯、一份复习资料,考研族们便开始了寒冬里的备考征程。想要出声背书却又怕打扰别人,他们就在楼道里大声诵读。久而久之,楼道似乎已成为他们的备考根据地。

12月12日,湖北经济学院图书馆地下室,为防打瞌睡,不少考生选择边走边背记。记者李子云 摄

12月10日晚,江汉大学图书馆楼梯处聚集着不少考研学子,他们都是怕影响其他人复习而选择在考研自习室外背书。记者李子云 摄

12月11日晚,武汉商学院图书馆走廊里,一考生身裹棉被,坚持在寒冷的楼道里背书。记者李子云 摄

12月4日,湖北经济学院图书馆楼顶天台上,考生们不畏凛冽的寒风,坚持复习背书,而身旁的时钟仿佛告诉她们,留给她们复习的时间不多了。记者李子云 摄

针对考研族扎堆楼道备考现象,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梅志罡教授认为这是现代青年学生具有规则意识与公德意识的具体体现,也反映了“95后”及“00后”年轻人对他人的态度和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12月5日,武汉华夏理工学院自习室座无虚席,考研自习室每天都处于“爆满”状态。记者李子云 摄

12月15日,江汉大学图书馆地下室卫生间,一考生因为觉得光线明亮,特地选择在此处背书复习,他说这里特别安静。记者李子云 摄

12月15日,江汉大学图书馆每层楼的走廊上都站着不少考研学生,他们忘我地复习备战考研。记者李子云 摄

湖北经济学院一位报考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的女生说,因为最近自习室里一座难求,她都是赶在早上7点来到图书馆,一直复习到晚上10点钟闭馆才回宿舍。近期武汉持续天寒地冻低温天气,备战考研的学生穿上厚大衣,在僻静的楼梯走廊、地下室、楼顶天台上,大声背诵政治考题及英语单词。为了御寒,几乎人手一个卡通抱枕或棉座垫。由于考生们复习功课一坐就是十多个小时,所以一个舒服的坐垫是必不可少的。有时候很累,回寝室午休又要耽误复习的时间,考生们会抱着抱枕趴上一会,可以让自己休息的更舒服。除了传统的“苦学”,现在的考生还有新的备考方法。用手机、iPad等工具观看网课、查阅电子资料,已成为智能时代考研复习的显著特征。考研对他们而言,不仅仅是脑力、体力的比拼,也是毅力的磨练。越临近考试越感到时间的不足和紧迫,于是夜幕里,墙角、楼梯、自动售货机的灯光前,校园里只要能看书的地方,都被考研学生占领了。

12月4日,湖北经济学院图书馆楼顶天台门口,因为此处安静,吸引了不少考研族前来“驻守”。记者李子云 摄

12月4日,湖北经济学院图书馆,一名考生在纸条上写下这样一段激励自己的话。记者李子云 摄

12月15日深夜,江汉大学图书馆天台,一考生不畏凛冽寒风,坚持在安静的露天楼顶上背书复习,身旁的高楼璀璨灯火点亮了他的“考研梦”。记者李子云 摄

“无惧压力,负重前行。我在这里,等你赢!”一名考生在课桌上写下这样一段激励自己的话。在12月最后冲刺的关头,疲惫、困倦爬上了他们年轻的面庞,但那捧书学习的坚定身影,撑起了沉甸甸的考研梦。

【编辑:付豪】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本周六正式拉开序幕。据统计,今年全国有290万人参考,相比去年增长52万人,增幅达21%。其中湖北省报考2019年研究生的考生人数达到144086人,比2018年增加23312人,增幅达19.3%。随着就业压力增大,考研人数逐年增加,全国考研人数连续十多年达到百万人以上,考研竞争的态势更加凸显。

12月15日,江汉大学图书馆走廊处,考研学子背诵政治考题。记者李子云 摄

12月4日,湖北经济学院图书馆地下室,一名考研学生疲惫地趴在椅子上打盹。记者李子云 摄

12月10日深夜,江汉大学图书馆四楼、五楼灯火通明,尽管夜已深,但考生们仍然废寝忘食地复习。记者李子云 摄

12月10日晚,江汉大学图书馆安全通道楼梯处,一考生自己带着台灯大声地背诵考题。记者李子云 摄

12月10日,江汉大学图书馆自习室门口,考生争分夺秒地背书复习。记者李子云 摄

今年的研究生考试将在12月22号到24号进行,目前正在紧张备考的武汉各高校考研族也进入冲刺白热化阶段。考生们都全力以赴,积极复习。连日来,长江日报记者在江汉大学、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武汉商学院等学校看到,图书馆的自习室里几乎座无虚席。还有许多没有座位的考研学子们将楼道变成了自习间,一个小马扎、一个保温杯、一份复习资料,考研族们便开始了寒冬里的备考征程。想要出声背书却又怕打扰别人,他们就在楼道里大声诵读。久而久之,楼道似乎已成为他们的备考根据地。

12月12日,湖北经济学院图书馆地下室,为防打瞌睡,不少考生选择边走边背记。记者李子云 摄

12月10日晚,江汉大学图书馆楼梯处聚集着不少考研学子,他们都是怕影响其他人复习而选择在考研自习室外背书。记者李子云 摄

12月11日晚,武汉商学院图书馆走廊里,一考生身裹棉被,坚持在寒冷的楼道里背书。记者李子云 摄

12月4日,湖北经济学院图书馆楼顶天台上,考生们不畏凛冽的寒风,坚持复习背书,而身旁的时钟仿佛告诉她们,留给她们复习的时间不多了。记者李子云 摄

针对考研族扎堆楼道备考现象,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梅志罡教授认为这是现代青年学生具有规则意识与公德意识的具体体现,也反映了“95后”及“00后”年轻人对他人的态度和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12月5日,武汉华夏理工学院自习室座无虚席,考研自习室每天都处于“爆满”状态。记者李子云 摄

12月15日,江汉大学图书馆地下室卫生间,一考生因为觉得光线明亮,特地选择在此处背书复习,他说这里特别安静。记者李子云 摄

12月15日,江汉大学图书馆每层楼的走廊上都站着不少考研学生,他们忘我地复习备战考研。记者李子云 摄

湖北经济学院一位报考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的女生说,因为最近自习室里一座难求,她都是赶在早上7点来到图书馆,一直复习到晚上10点钟闭馆才回宿舍。近期武汉持续天寒地冻低温天气,备战考研的学生穿上厚大衣,在僻静的楼梯走廊、地下室、楼顶天台上,大声背诵政治考题及英语单词。为了御寒,几乎人手一个卡通抱枕或棉座垫。由于考生们复习功课一坐就是十多个小时,所以一个舒服的坐垫是必不可少的。有时候很累,回寝室午休又要耽误复习的时间,考生们会抱着抱枕趴上一会,可以让自己休息的更舒服。除了传统的“苦学”,现在的考生还有新的备考方法。用手机、iPad等工具观看网课、查阅电子资料,已成为智能时代考研复习的显著特征。考研对他们而言,不仅仅是脑力、体力的比拼,也是毅力的磨练。越临近考试越感到时间的不足和紧迫,于是夜幕里,墙角、楼梯、自动售货机的灯光前,校园里只要能看书的地方,都被考研学生占领了。

12月4日,湖北经济学院图书馆楼顶天台门口,因为此处安静,吸引了不少考研族前来“驻守”。记者李子云 摄

12月4日,湖北经济学院图书馆,一名考生在纸条上写下这样一段激励自己的话。记者李子云 摄

12月15日深夜,江汉大学图书馆天台,一考生不畏凛冽寒风,坚持在安静的露天楼顶上背书复习,身旁的高楼璀璨灯火点亮了他的“考研梦”。记者李子云 摄

“无惧压力,负重前行。我在这里,等你赢!”一名考生在课桌上写下这样一段激励自己的话。在12月最后冲刺的关头,疲惫、困倦爬上了他们年轻的面庞,但那捧书学习的坚定身影,撑起了沉甸甸的考研梦。

【编辑:付豪】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