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武汉科技馆2018年科学剧超200场 原来科学可以这么有趣

©原创 2018-12-17 10:32


科技馆科普剧场吸引了众多观众

    上周末,武汉科技馆科普剧剧场内上演了科学秀《超级转! 转! 转!》和科普剧《绿野仙踪》,精彩的演出引来现场一阵又一阵的笑声和欢呼声。表演结束后,孩子们围着演员们询问各种问题,还纷纷拉着演员们合影。从2017年6月武汉科技馆正式开始科普剧表演以来,这样的场景几乎在每个周末和节假日都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观众将观看科普剧作为参观武汉科技馆的保留节目,而孩子们也认识到:原来科学可以这么有趣。

    用故事来“演”科学

    2017年,武汉科技馆为了提升观众对科学的兴趣,开始探索科普剧这种全新的表现形式。他们在总结全国各大科技馆的科普剧基础上,尝试以童话故事为线索,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导观众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以《奇幻水晶球》为例,狡猾的巫婆为了得到公主的水晶球,用谎言诱导公主将水晶球放入装有透明液体的水缸中,水晶球顿时消失不见了。在这个情节中,演员们会带领观众们思考水晶球消失的原因,进而揭示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原本枯燥的科学实验变得新颖有趣,小朋友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收获了知识。

    一群“戏精”的诞生

    为了让演出更精彩,武汉科技馆方面想了很多心思。一方面他们引入了武汉亦言堂文化传播发展有限公司,用专业剧团的力量打造科普剧;另一方面,又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自导自演“科学秀”。随着一批新鲜自制剧的诞生,一群“戏精”也脱颖而出。

    为了想出贴近生活的好剧本,主创杨遍处处留心。有次他用吸管喝饮料,喝着喝着不禁脑洞大开:塑料吸管看起来很软,但能不能戳进苹果里。能! 只要借用空气压强的力量。科学秀《大力士帕斯卡》由此而诞生。

    为了演得更生动,那些“业余演员”更是豁出去了。他们之前并没接触过表演,要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要琢磨剧本、台词、表情,要向专业剧团的人请教。上班时间不够,就在下班后接着练习。小伙子陈勇有段跳舞的戏,没有老师,只能每天一个人对着镜子苦练。女孩汪红婚礼前一天还在忙着科普剧的事情,毫无怨言。

    他们的表演还处处闪耀着科技的“光环”。有场戏要展示焰色反应,一般做法是用金属棒蘸取金属盐类化合物放在火焰上灼烧,但火苗小,持续时间短。为了取得更好的舞台效果,他们就想办法在金属盐类溶液中加入易燃酒精,通过喷雾的形式喷到火焰上。经过一天天的心血打磨,“科学秀”越来越有模有样。

    跟全国高手们同台“过招”

    为了提升品质,武汉科技馆积极参加全国性的科学表演赛事,跟高手们同台竞技。在9月份中国科技馆建馆30年“科学之夜”活动中,武汉科技馆的《大力士帕斯卡》受到热烈欢迎。这个剧的道具很多都是自制的,不方便托运,他们硬是将四五十公斤重的道具一路抱到了北京。10月份,科普剧《火星旅行社》顺利通过海选,打进第六届全国科学表演大赛决赛,荣获三等奖。

    到今年年底,武汉科技馆预计将上演12场科学表演作品,演出场数达到230场,观众接近30000人次。武汉科技馆展演部部长代世忠表示,2019年,武汉科技馆将加强“馆校结合”研究工作,结合中、小学课本,开发一批针对性强、形式丰富的科普剧、科学实验剧等,以更加精彩的演出来传播科学、服务观众。(长江日报记者施政通讯员洪凌燕)



科技馆科普剧场吸引了众多观众

    上周末,武汉科技馆科普剧剧场内上演了科学秀《超级转! 转! 转!》和科普剧《绿野仙踪》,精彩的演出引来现场一阵又一阵的笑声和欢呼声。表演结束后,孩子们围着演员们询问各种问题,还纷纷拉着演员们合影。从2017年6月武汉科技馆正式开始科普剧表演以来,这样的场景几乎在每个周末和节假日都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观众将观看科普剧作为参观武汉科技馆的保留节目,而孩子们也认识到:原来科学可以这么有趣。

    用故事来“演”科学

    2017年,武汉科技馆为了提升观众对科学的兴趣,开始探索科普剧这种全新的表现形式。他们在总结全国各大科技馆的科普剧基础上,尝试以童话故事为线索,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导观众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以《奇幻水晶球》为例,狡猾的巫婆为了得到公主的水晶球,用谎言诱导公主将水晶球放入装有透明液体的水缸中,水晶球顿时消失不见了。在这个情节中,演员们会带领观众们思考水晶球消失的原因,进而揭示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原本枯燥的科学实验变得新颖有趣,小朋友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收获了知识。

    一群“戏精”的诞生

    为了让演出更精彩,武汉科技馆方面想了很多心思。一方面他们引入了武汉亦言堂文化传播发展有限公司,用专业剧团的力量打造科普剧;另一方面,又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自导自演“科学秀”。随着一批新鲜自制剧的诞生,一群“戏精”也脱颖而出。

    为了想出贴近生活的好剧本,主创杨遍处处留心。有次他用吸管喝饮料,喝着喝着不禁脑洞大开:塑料吸管看起来很软,但能不能戳进苹果里。能! 只要借用空气压强的力量。科学秀《大力士帕斯卡》由此而诞生。

    为了演得更生动,那些“业余演员”更是豁出去了。他们之前并没接触过表演,要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要琢磨剧本、台词、表情,要向专业剧团的人请教。上班时间不够,就在下班后接着练习。小伙子陈勇有段跳舞的戏,没有老师,只能每天一个人对着镜子苦练。女孩汪红婚礼前一天还在忙着科普剧的事情,毫无怨言。

    他们的表演还处处闪耀着科技的“光环”。有场戏要展示焰色反应,一般做法是用金属棒蘸取金属盐类化合物放在火焰上灼烧,但火苗小,持续时间短。为了取得更好的舞台效果,他们就想办法在金属盐类溶液中加入易燃酒精,通过喷雾的形式喷到火焰上。经过一天天的心血打磨,“科学秀”越来越有模有样。

    跟全国高手们同台“过招”

    为了提升品质,武汉科技馆积极参加全国性的科学表演赛事,跟高手们同台竞技。在9月份中国科技馆建馆30年“科学之夜”活动中,武汉科技馆的《大力士帕斯卡》受到热烈欢迎。这个剧的道具很多都是自制的,不方便托运,他们硬是将四五十公斤重的道具一路抱到了北京。10月份,科普剧《火星旅行社》顺利通过海选,打进第六届全国科学表演大赛决赛,荣获三等奖。

    到今年年底,武汉科技馆预计将上演12场科学表演作品,演出场数达到230场,观众接近30000人次。武汉科技馆展演部部长代世忠表示,2019年,武汉科技馆将加强“馆校结合”研究工作,结合中、小学课本,开发一批针对性强、形式丰富的科普剧、科学实验剧等,以更加精彩的演出来传播科学、服务观众。(长江日报记者施政通讯员洪凌燕)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