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7年中央电视台美食冠军总决赛南部地区美食冠军到2020年湖北省十大楚菜大师,从“江城名厨”“技能状元(烹饪)”到“大城工匠”,30年来,何培艳精研烹饪技能,获得江夏工匠、武汉市劳动模范、湖北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
何培艳说:“不断雕琢产品,不断改善工艺,对细节精益求精,对产品追求极致,这是对自己厨师生涯的简单概括,也是一名厨师的‘工匠’式修养。”
苦学勤练
“厨艺小白”成为行政总厨
何培艳是江夏区法泗人,初中毕业后,他在江岸区烹饪学校学习了两年多的烹饪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1990年,他又进入武汉商业学院“高工班”进修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何培艳去晴川饭店、长海大酒店、中南大酒店等酒店后厨实践。
工作之初,何培艳特别能吃苦,脏活、累活他都干。白天,帮做菜师傅备料、为炉灶添煤,站在炉灶旁看师傅们做菜,用笔将师傅们的做菜步骤记录到本子上;晚上,翻看记录本,练习烹饪基本功,浏览购买的各种烹饪杂志……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坚持做”,在酒店厨房工作的每一天,何培艳都潜心研究,遇到问题,他虚心向师傅请教。久而久之,他的厨艺有了质的飞跃,形成了自己的厨艺风格。
精心雕琢食物的味道,不断打磨烹饪工艺和手法,多年以后,何培艳凭借精进的烹饪技艺和对食材、细节、技法等近乎执拗的追求,成为武汉市梁子湖龙湾度假村的行政总厨。
创新技艺
让美食以最美姿态绽放
美食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在何培艳看来,烹饪不能一成不变,只有加入自己的见解,才能在烹饪的路上走得更远。
有一次,何培艳代表湖北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美食大赛,刚到北京的他顾不上休息,便着手想题材、查资料、找导师,最后定下“宝贵花篮”“编钟鮰鱼”和“金牛送福”三个具有湖北特色的菜品参赛。为了菜品的形、色、味及造型、摆盘显得清新悦目,何培艳经过20个小时反复试做,终于完成令他满意的菜品。第二天参加比赛,他胸有成竹,最终在初战获胜夺得冠军。在复赛和决赛中,何培艳烹饪的“葛仙米鱼丸”“富贵花篮”“金牛送福”“金汤烩虾线”等菜肴受到评委点赞,并入选中国烹饪大全书。
此外,何培艳在湖北多次烹饪比赛中制作的“金鱼鸭舌”“奇果虾段”“腐皮包黄鱼”“洪湖野鸭”“荷花仙子”“群鸭戏珊瑚”“水晶翡翠园”等菜肴,荣获“江湖名菜”称号。
薪火相传
向全国推广楚菜
如何将传、帮、带充分发挥,把自己所学的烹饪技术传承下去,是何培艳一直探索的问题。
何培艳成立的劳模工作室致力于楚菜的创新和开发。从食材方面,他从源头和农民达成订购协议,严格把控种植的品质,拒绝使用农药,拒绝化学催长,从源头杜绝餐桌污染。在厨师培养上,他先后带出的徒弟达300余人,100多人获评高级技师,多名弟子在全球比赛夺得大奖,10多名徒弟在多个城市开办酒店,将楚菜推广至全国。
近期,何培艳突破传统技法限制,采用微波烹饪,通过精准的传热传质控制,保持食物鲜嫩品质和丰富营养,把传统技艺与现代食品科技融合,将大规模化工业制造与烹饪精髓结合,推动中央厨房楚菜预制菜产业发展,为楚菜的传承和发展尽一份力量。何培艳说:“今后希望建立系统化的厨师培训课程,让越来越多想投身餐饮行业的年轻人学到真本领。”
(长江日报记者王东方 通讯员李玲)
【编辑:张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