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24日讯(记者俞国伟 王娟)24日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新闻发布会上,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武汉各项筹备工作正遵循“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方针,紧锣密鼓推进,努力办出一届国际水准、中国气派、武汉特色的精彩军运会。
大部分场馆在2018年底前完工
本届军运会设有31个场馆,其中新建10个,还有21个是利用现有的场馆提升改造而成,这些改造的场馆大部分是大学、部队场馆。31个场馆根据均衡原则,覆盖武汉三镇四个片区,除了海军五项外,各场馆与运动员村车程不超过40分钟。
截至目前,31个场馆有11个已经开工建设(新建项目8个、维修改造项目3个),占项目总数的35%。其余20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基本就绪。按计划,2018年年底有27个场馆可以完工,另外4个场馆工期比较长,比如运动员村、主媒体中心、武汉体育中心主场馆、东西湖体育中心,将在2019年6月底前全部完工。
本届军运会的办赛理念是“绿色、共享、开放、廉洁”,赛后场馆利用问题也考虑在了前面,未来有27个场馆可以独立承接国际国内大型赛事,而这些场馆很多是原有的高校体育场馆,可以用于教学、专业训练,未来还会对市民开放,用于全民健身。
新修建的近5万平米的主媒体中心,位于主赛场武体中心旁,包括主新闻中心(MPC)、国际广播电视中心(IBC),在这里将为记者提供每天的赛事信息、高质量的影像资料,以及国际信号传输的服务。军运会后,主媒体中心会改成一个冰上项目运动馆,面向社会开放。位于汉南的跳伞比赛项目场地,这里将作为武汉市航空运动项目的基地,也是每两年一届的世界飞行者大会的赛场。
新建的马术项目、射击项目的场馆,弥补了武汉竞技体育运动场馆的空白,未来将为市民提供全新的运动体验。东湖帆船比赛场馆,未来是帆船运动基地。此外,军事体育项目的场馆将作为国防教育基地。
超过25万志愿者将服务军运会
拥有百万大学生的武汉,志愿服务有着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2019武汉军运会将招募5万名赛会志愿者,还有国际志愿者,以及至少20万名城市志愿者参与服务。其中5万名赛会志愿者主要来自部队官兵、成熟的志愿者组织,还有武汉地区在校大学生。
和其他活动的志愿服务相比,军运会的志愿服务体现出三个鲜明的特点:有“军味”,更专业同时也更时尚。其中,有“军味”无疑是军运会志愿服务的最大特点。组委会表示,服务军人运动员的志愿者大多数来自部队和部队院校,而大量的非军人志愿者也和军人一样拥有吃苦耐劳、能打硬仗,严守纪律等品质。
同时,军运会的志愿服务也将更专业。所有志愿者都来自服务的相关专业,有过城市志愿服务经验,可谓优中选优。志愿者还将进行系统地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包括军运会、志愿者精神等内容,更注重岗位技能的培训。从2016年开始,武汉所有举行的大型文化体育活动都已纳入“与军运同行”系列活动中,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志愿服务的实战演练。
在军运会的志愿服务中,也更多体现了时尚特色。组委会表示,武汉军运会志愿者的口号就是“让志愿成为一种时尚”,无论是精心设计的志愿者服装,还是志愿者大使选拔等活动,都融入了更多年轻人喜欢的时尚元素,让志愿不仅仅是奉献,更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安保工作确保参会人员绝对安全
组委会表示,2019军运会将迎来超过一万人的运动员和嘉宾,有朋自远方来,武汉将以喜迎天下客的真情实意,接待海内外的朋友。军运会的服务不仅有统一的国际赛事接待标准,也将尽可能地为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嘉宾们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
军运会的官方网站上特别设置了推介武汉的“大美武汉”板块,武汉旅游的官方网站也将向各国来宾介绍武汉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地理格局,和丰厚的人文历史积淀。2019军运会期间,武汉还将同期举办琴台音乐节、登山节、世界飞行者大会等多彩的文体活动,为来宾和游客们提供非常丰富的游览、体验活动。
2019军运会不仅有一万多名运动员和嘉宾参加,更有各国政要出席,且赛事周期比较长,安保工作任务十分艰巨。组委会表示,武汉军运会能否成功举办,关键在安保。目前组委会把安保工作摆在了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贯穿筹办工作全过程、融入赛事各方面,围绕“平安军运、和谐军运”,突出赛事活动主体,以警卫安全、反恐防爆为重点,采取“高位协调、军地联合、归口统筹、分工负责、整体联动”模式,构建“国家、省市、赛区”三级军运会安保指挥体系,形成“综合治理、立体防控、圈层过滤”的安保格局,确保与会中外政要、赛事官员、运动员的绝对安全,确保各项赛事活动顺利进行。
【编辑:祝洁】
【编辑:祝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