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中央网信办大型网络传播活动走进新洲 全国30多家网络媒体聚焦问津书院

©原创 2018-11-30 17:11

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30日讯(记者万建辉 李亦中  通讯员程书雄  刘慧)  “问津人犹在,古渡已沧桑。青山绿水儒风在,酿出人间礼仪乡。”中央网信办组织的大型网络传播活动11月30日走进新洲,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等30多家全国性网络媒体及我省地方网络媒体聚焦问津书院。

坐落于新洲区孔子河畔的问津书院,因“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得名。书院始建于西汉年间,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孕育元、明、清三朝鄂东文人的摇篮,被称为中国最古老“大学”。 问津书院在历史上曾与岳麓书院、东林书院、白鹿洞书院等齐名,自宋至清,书院共产生进士387名。问津书院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其传播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影响了鄂东一代又一代人,走出了很多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人物。

新洲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问津书院的文化传播工作。近几年,投入上亿元资金建设和保护问津书院,始终把“问津”作为新洲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

今日的大型网络传播活动上,来自武汉大学的教授、博导黄钊,武汉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孙劲松,新洲区问津文化研究爱好者李森林、陈清平等,从不同的角度对问津书院的文化和哲学价值作了交流。

黄钊认为,问津书院大力倡导的“尊道”“崇德”“好学”精神,不仅成为问津书院兴学育才的精神财富,而且对于培育和丰富荆楚学人及当地士民的精神家园,作出了独特贡献;对于今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亦有不可忽视的现实价值。

中央网信办于2018年11月24日至12月2日组织开展“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大型网络传播活动,选取岳麓书院、石鼓书院、鹅湖书院、白鹿洞书院、问津书院、嵩阳书院等6座有代表性的书院开展文化传播活动。通过探访书院遗存、巡礼书院文化、致敬书院精神的方式,挖掘和展现书院的文化基因、时代内涵和社会价值,对书院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进行梳理和积极传播,推动网络空间进一步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为道德建设提供启发。

【编辑  肖月】

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30日讯(记者万建辉 李亦中  通讯员程书雄  刘慧)  “问津人犹在,古渡已沧桑。青山绿水儒风在,酿出人间礼仪乡。”中央网信办组织的大型网络传播活动11月30日走进新洲,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等30多家全国性网络媒体及我省地方网络媒体聚焦问津书院。

坐落于新洲区孔子河畔的问津书院,因“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得名。书院始建于西汉年间,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孕育元、明、清三朝鄂东文人的摇篮,被称为中国最古老“大学”。 问津书院在历史上曾与岳麓书院、东林书院、白鹿洞书院等齐名,自宋至清,书院共产生进士387名。问津书院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其传播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影响了鄂东一代又一代人,走出了很多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人物。

新洲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问津书院的文化传播工作。近几年,投入上亿元资金建设和保护问津书院,始终把“问津”作为新洲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

今日的大型网络传播活动上,来自武汉大学的教授、博导黄钊,武汉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孙劲松,新洲区问津文化研究爱好者李森林、陈清平等,从不同的角度对问津书院的文化和哲学价值作了交流。

黄钊认为,问津书院大力倡导的“尊道”“崇德”“好学”精神,不仅成为问津书院兴学育才的精神财富,而且对于培育和丰富荆楚学人及当地士民的精神家园,作出了独特贡献;对于今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亦有不可忽视的现实价值。

中央网信办于2018年11月24日至12月2日组织开展“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大型网络传播活动,选取岳麓书院、石鼓书院、鹅湖书院、白鹿洞书院、问津书院、嵩阳书院等6座有代表性的书院开展文化传播活动。通过探访书院遗存、巡礼书院文化、致敬书院精神的方式,挖掘和展现书院的文化基因、时代内涵和社会价值,对书院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进行梳理和积极传播,推动网络空间进一步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为道德建设提供启发。

【编辑  肖月】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