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风雨砥砺百余载 开拓创新谱新章

©原创 2018-11-29 20:13

丰富的校园活动

    百年校训石

    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代表与二十三中师生合影

    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始建于1896年,初名为汉阳训女书院,后改为训女中学。这所由英国教会创办的百年老校,在中西文化传统浸润下不断融合、发展。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时期,学校依托厚重的文化底蕴,坚持科学与人文并举的办学思想,秉承“勤朴诚庄”校训,不断开拓创新,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综合能力素养和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快速提升。

    传承 特色文化促发展

    二十三中依托百年校园文化积淀,在“历经艰辛,团结奋进”的办学精神,“勤朴诚庄,严谨治校”的校训浸润,“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文熏陶,“继承传统,多元发展”的发展方向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学校前身是一所教会女子中学,第一任中国校长汪岫仙针对当时学生多为富家女,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特点,每周末视察学生自洗衣服,每天派学生下厨房劳作,并请专人品评。她常穿布衣,坚持用“习以刻苦俭约的习性与创造服务的精神”影响学生,上课必到教室外视听,熄灯必到周围巡视,就餐必到餐厅审视。这种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自立自强的精神深深影响着二十三中人,毕业生纷纷反哺母校回赠社会。2004年,二十三中校友、原台湾师范大学教授韩幼贤回校时捐赠3万美元,设立“韩幼贤奖学金”奖励优秀学子。学校以她的名字命名开设“幼贤实验班”,培养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进训女易,出训女难”,训女中学在教学上也是出了名的严谨。教导处每周通查学生作业,平时有小考、周考、月考和期考。早年许多课程由英国教师任教,英文不好的学生很难跟上。为此,学校平日用英语对话,经常开展英语演讲比赛、排演话剧,培养了不少英语拔尖人才。新时期,学校继承、发挥这一优势,加强对外交往,选派英语骨干教师团队前往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学习,邀请美国中学、大学专家来校交流,推动英语教学。

    结合新时期要求,学校赋予百年校训“勤朴诚庄”以新的内涵:勤,是行为准则,做事勤劳,言行勤谨,学习勤勉,矢志勤奋;朴,是作风标志,生活俭朴,为人质朴,心志淳朴,性情朴厚;诚,是道德标准,忠诚爱国,为人诚信,接物诚挚,守纪诚笃;庄,是人格风范,举止端庄,态度庄重,人格庄严,庄敬自强。

    落实新课改精神,提出“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践行以“自主学习 自主管理 自主育德 自主探究”“打造发展共同体”等为核心内容的“自主发展”教育文化。

    自主 师生携手共成长

    自主发展,终身发展,是学校的育人目标。“校园之星”评选活动,目前已举办四届。这已成为弘扬主旋律,打造校园主流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在二十三中这块沃土上,所评选的“校园之星”无论是在校还是毕业走上社会,他们均能施展个性与才华,并为同龄人之楷模。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是青年学子们展示自我风采、张扬个性的舞台:“尖尖角”文学社,遨游艺海,激扬文字;“校园之声”传播感动,呼唤真诚;音乐协会,拨动琴弦,歌唱青春;科技社团,寻真问理,探究奥秘。一个个美丽的身影,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成为学校最为靓丽的一道风景线,成为莘莘学子们心灵深处最美的记忆。

    三尺讲台,春风化雨。一批批名师、青年才俊在这里躬耕不辍,默默传承师者之仁心。因为深知教师这个职业所肩负的神圣使命与责任,二十三中的教师们丝毫不敢懈怠。他们率先发起“自主互动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把学生当作平等独立的个体,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面对新课改的浪潮,二十三中“打造发展共同体”的思想,又为教师的成长注入了活力,为行为变革增添了动力。

    目前,学校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特级教师2人、省教育名家1人、市学科带头人10人、市功勋班主任提名1人、市“十佳”班主任1人、市“十佳”班主任提名1人、市“百优”班主任3人,区名教师、区学科带头人、区拔尖人才、市优秀青年教师、区教育局骨干教师、区局优秀青年教师等共143人。在骨干教师结构上,逐渐由省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领头的“金字塔形”,向中、青年骨干教师崛起的“橄榄形”转变。

    成才渠道不断拓宽,多元发展成效显著。2012年马韵迪、2014年左璇考入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胡冰茜考入中央戏曲学院,2017年施兆炜考入中国美术学院,2018年鄢钰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另有朱佩瑶、严必信、周沛渝3名同学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学校高考屡创佳绩,重本上线率逐年攀升,从2011年的13.3%上升到2018年的64.8%。

    创新 活力迸发新激情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当负重前行的接力棒传递到新一代二十三中人的手中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思索着,这一所饱经沧桑、古朴厚重的学校,将走向何方。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如强劲东风拂面而来,使二十三中人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发展的必由之路。汉阳区委马泽江书记专项调研教育发展问题,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围绕“办一所有品位的学校”教育理念,努力寻找突破发展瓶颈的着力点:从“四个入手”,促进学校“四个变化”。

    从细节入手,转变“三风”。抓习惯,重品质,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转变“学风”。上课有序,集备高效,师德有爱,打造“四有教师”队伍,推动德育工作深入开展;值班、下班、学习,严谨规范,改进干部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率,转变“教风”。以细节推动教风转变,从而影响学风转变,最终实现校风转变。

    从理念与理论体系入手,在探索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形成学校独有的校园文化以及办学体系。紧紧围绕“勤朴诚庄”校训,落实育人目标。开展班级文化、办公室文化建设,构筑校园文化体系。

    从校园建设入手,让学校亮起来。加大环境建设力度,对校园绿化进行设计,让校园洁起来、绿起来、净起来,充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在汉阳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下,二十三中扩建工程即将启动,学校建设必将迈上新台阶。

    从新高考入手,更新教育观念。充分研读新高考有关精神,吸收、借鉴先进经验,掌握新高考主动权,充分利用新高考实现弯道超车。核心素养进课堂,落实红色教育,抓好社团活动,广泛开展研究学习适应新变化。

    新机遇催生新活力。一支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领导班子身先士卒;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教师队伍强力跟进;一级级心系基层、纵揽全局的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冲破了管理、质量、资金、发展等重重难关,使二十三中学进入了提速发展的快车道。

    岁月流转,文脉贯通今昔;风霜砥砺,师生且共朝夕。122年过去了,一批又一批的二十三中学子在这里编织着自己的梦想,并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我们相信, 二十三中这艘航船定将乘风破浪,一路向前,迎接更加璀璨的明天!

    撰文:杨幸慈 倪安祥


丰富的校园活动

    百年校训石

    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代表与二十三中师生合影

    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始建于1896年,初名为汉阳训女书院,后改为训女中学。这所由英国教会创办的百年老校,在中西文化传统浸润下不断融合、发展。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时期,学校依托厚重的文化底蕴,坚持科学与人文并举的办学思想,秉承“勤朴诚庄”校训,不断开拓创新,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综合能力素养和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快速提升。

    传承 特色文化促发展

    二十三中依托百年校园文化积淀,在“历经艰辛,团结奋进”的办学精神,“勤朴诚庄,严谨治校”的校训浸润,“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文熏陶,“继承传统,多元发展”的发展方向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学校前身是一所教会女子中学,第一任中国校长汪岫仙针对当时学生多为富家女,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特点,每周末视察学生自洗衣服,每天派学生下厨房劳作,并请专人品评。她常穿布衣,坚持用“习以刻苦俭约的习性与创造服务的精神”影响学生,上课必到教室外视听,熄灯必到周围巡视,就餐必到餐厅审视。这种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自立自强的精神深深影响着二十三中人,毕业生纷纷反哺母校回赠社会。2004年,二十三中校友、原台湾师范大学教授韩幼贤回校时捐赠3万美元,设立“韩幼贤奖学金”奖励优秀学子。学校以她的名字命名开设“幼贤实验班”,培养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进训女易,出训女难”,训女中学在教学上也是出了名的严谨。教导处每周通查学生作业,平时有小考、周考、月考和期考。早年许多课程由英国教师任教,英文不好的学生很难跟上。为此,学校平日用英语对话,经常开展英语演讲比赛、排演话剧,培养了不少英语拔尖人才。新时期,学校继承、发挥这一优势,加强对外交往,选派英语骨干教师团队前往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学习,邀请美国中学、大学专家来校交流,推动英语教学。

    结合新时期要求,学校赋予百年校训“勤朴诚庄”以新的内涵:勤,是行为准则,做事勤劳,言行勤谨,学习勤勉,矢志勤奋;朴,是作风标志,生活俭朴,为人质朴,心志淳朴,性情朴厚;诚,是道德标准,忠诚爱国,为人诚信,接物诚挚,守纪诚笃;庄,是人格风范,举止端庄,态度庄重,人格庄严,庄敬自强。

    落实新课改精神,提出“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践行以“自主学习 自主管理 自主育德 自主探究”“打造发展共同体”等为核心内容的“自主发展”教育文化。

    自主 师生携手共成长

    自主发展,终身发展,是学校的育人目标。“校园之星”评选活动,目前已举办四届。这已成为弘扬主旋律,打造校园主流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在二十三中这块沃土上,所评选的“校园之星”无论是在校还是毕业走上社会,他们均能施展个性与才华,并为同龄人之楷模。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是青年学子们展示自我风采、张扬个性的舞台:“尖尖角”文学社,遨游艺海,激扬文字;“校园之声”传播感动,呼唤真诚;音乐协会,拨动琴弦,歌唱青春;科技社团,寻真问理,探究奥秘。一个个美丽的身影,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成为学校最为靓丽的一道风景线,成为莘莘学子们心灵深处最美的记忆。

    三尺讲台,春风化雨。一批批名师、青年才俊在这里躬耕不辍,默默传承师者之仁心。因为深知教师这个职业所肩负的神圣使命与责任,二十三中的教师们丝毫不敢懈怠。他们率先发起“自主互动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把学生当作平等独立的个体,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面对新课改的浪潮,二十三中“打造发展共同体”的思想,又为教师的成长注入了活力,为行为变革增添了动力。

    目前,学校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特级教师2人、省教育名家1人、市学科带头人10人、市功勋班主任提名1人、市“十佳”班主任1人、市“十佳”班主任提名1人、市“百优”班主任3人,区名教师、区学科带头人、区拔尖人才、市优秀青年教师、区教育局骨干教师、区局优秀青年教师等共143人。在骨干教师结构上,逐渐由省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领头的“金字塔形”,向中、青年骨干教师崛起的“橄榄形”转变。

    成才渠道不断拓宽,多元发展成效显著。2012年马韵迪、2014年左璇考入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胡冰茜考入中央戏曲学院,2017年施兆炜考入中国美术学院,2018年鄢钰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另有朱佩瑶、严必信、周沛渝3名同学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学校高考屡创佳绩,重本上线率逐年攀升,从2011年的13.3%上升到2018年的64.8%。

    创新 活力迸发新激情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当负重前行的接力棒传递到新一代二十三中人的手中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思索着,这一所饱经沧桑、古朴厚重的学校,将走向何方。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如强劲东风拂面而来,使二十三中人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发展的必由之路。汉阳区委马泽江书记专项调研教育发展问题,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围绕“办一所有品位的学校”教育理念,努力寻找突破发展瓶颈的着力点:从“四个入手”,促进学校“四个变化”。

    从细节入手,转变“三风”。抓习惯,重品质,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转变“学风”。上课有序,集备高效,师德有爱,打造“四有教师”队伍,推动德育工作深入开展;值班、下班、学习,严谨规范,改进干部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率,转变“教风”。以细节推动教风转变,从而影响学风转变,最终实现校风转变。

    从理念与理论体系入手,在探索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形成学校独有的校园文化以及办学体系。紧紧围绕“勤朴诚庄”校训,落实育人目标。开展班级文化、办公室文化建设,构筑校园文化体系。

    从校园建设入手,让学校亮起来。加大环境建设力度,对校园绿化进行设计,让校园洁起来、绿起来、净起来,充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在汉阳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下,二十三中扩建工程即将启动,学校建设必将迈上新台阶。

    从新高考入手,更新教育观念。充分研读新高考有关精神,吸收、借鉴先进经验,掌握新高考主动权,充分利用新高考实现弯道超车。核心素养进课堂,落实红色教育,抓好社团活动,广泛开展研究学习适应新变化。

    新机遇催生新活力。一支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领导班子身先士卒;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教师队伍强力跟进;一级级心系基层、纵揽全局的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冲破了管理、质量、资金、发展等重重难关,使二十三中学进入了提速发展的快车道。

    岁月流转,文脉贯通今昔;风霜砥砺,师生且共朝夕。122年过去了,一批又一批的二十三中学子在这里编织着自己的梦想,并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我们相信, 二十三中这艘航船定将乘风破浪,一路向前,迎接更加璀璨的明天!

    撰文:杨幸慈 倪安祥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