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誓师大会
郁郁葱葱的校园景观
高三学生毕业礼
学生运动会
课本剧展演
武汉中学旧址纪念馆 图片由校方提供
武汉中学是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等人于1920年创办的一所具有浓郁革命色彩的学校,它位于长江之滨,黄鹤楼下,南面蛇山而立,这里走出了3位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代表——董必武、陈潭秋、李汉俊,也是在这里涌现了一大批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建校之初,董必武同志提出“朴、诚、勇、毅”的校训,一直以来,被武汉中学的继承者们遵循和发扬。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北省重点中学、湖北省示范高中、省级文明单位、武汉市普通高中领航试点学校。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秉承“朴、诚、勇、毅” 校训,逐步形成了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高举人格教育的旗帜,已经成为学校独有的教育模式。
高举一面旗帜
以“朴、诚、勇、毅”为核心的人格教育旗帜
2018年高考落下帷幕,武汉中学再创佳绩,纯大文大理一本上线率突破80%,600分人数突破百人大关!短短数周之内,学校和高三年级收到了成百封来自于家长和学生的感谢信。高三(5)班毕业生施源的家长在信中写道:“武汉中学不是一个张扬的学校,学校的校训是‘朴诚勇毅’,高中三年,我们感受最深的是个‘朴’字。”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武汉中学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同志亲手创办,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名为私立,实则党立”。多年来,武汉中学高举以“朴、诚、勇、毅”为核心内涵的人格教育旗帜,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学校结合新时代特点,在继承“朴诚勇毅”原有内涵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丰富补充了新的内涵,既注重“传统人格”,更注重“现代人格”,使“朴诚勇毅”四字校训既包含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基本道德素养,又概括了当今社会人才必须具备的良好心理和意志品质,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着力培育“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勇于创新、善于实践、全面发展、特长明显”的现代公民。
每年春季,武汉中学都会在全校范围内展开“朴诚勇毅”之星的评选活动。
今年春季的开学仪式上,现高二(11)班学生关淑婧同学坐着轮椅上台,分享了自己坚毅品质的形成经历,她被武汉中学评选为“毅之星”。关淑婧出生10个月便被确诊为成骨不全症,俗称脆骨病。从小到大,她没少受骨折之苦。关淑婧跟同学们分享时表示,自己无比珍惜每天呆在学校的时光。她学会了坚毅,不再因为一点点的疼痛而放弃学习,更不再因为一点点惰性而抗拒勤奋。全校师生都被这个身上闪烁着“坚毅之光” 的瘦弱女孩打动了。
今年包括关淑婧在内的137位学生,成为了“朴诚勇毅”之星。这些身边的榜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正能量”和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追求,营造了榜样在身边, 人人争做“朴诚勇毅”之星的积极氛围。
以德育为首,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高举人格教育旗帜,全面发挥“朴诚勇毅”校训的精神引领作用是武汉中学致力教育好每一个学生的制胜法宝。
坚持两个抓手
打造红色智慧校园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学校要发展,就要立足于自身的特色。武汉中学既拥有纯正的“红色基因”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又紧跟时代的潮流,关注科技的发展,着力打造“红色校园”和“智慧校园”。
学校不但有董必武等创办武汉中学时的私立武汉中学校址,而且学校周边教育资源丰富,既有中共五大会址、毛泽东农民运动讲习所、首义广场等红色教育资源,更有武汉城市命名学校须承载的武汉红色基因。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红色校园,培养国家和民族可靠的人才,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抓手。
武汉中学把“红色校园”的建设引入学校的方方面面,开设了“博古知今”系列课程,宣扬学校厚重的红色历史。参观校园内的“私立武汉中学纪念馆”是武中学子开学第一课的必备内容, 让学生了解红色革命校史,知晓“朴诚勇毅”精神,为青年学生树立理想与信念。
武汉中学致力打造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环境高度融合的智慧校园。目前,学校是武汉首批四星级智慧校园,校园实现所有教室配备电子白板教学,部分实现平板教学。同时,积极运用集日常作业、考试、阅卷、统计分析及发展性教学评价为一体的“智学网”系统。通过智慧的教与学,促进全体学生实现符合个性化成长规律的智慧发展。
学校正在探索和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如装配显示有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和选课走班排课信息的电子班牌,在校门、寝室、阅览室、选课教室门口配置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智慧考勤系统等。
学校课程发展中心自主探索出“三三一” 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效率,通过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创造性学习,将学生深度学习落到实处。
在智慧校园理论指导下,学校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的辅导,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2018届高三(10)班何睿伊同学就是智慧学习的受益者。她所在的班级配备了平板教学设备,利用现代设备和网络技术,经过三年学习,她从中考未达到该校指令线,以分配生资格入校的起点实现了高考647分、全省排名407名的飞跃。像何同学这样的例子还不少,2018届有7位以分配生资格降分录取的学生高考超过600分。
实践三大目标
环境精致化、课程精品化、管理精细化
面对新一轮的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武汉中学通过实践三大目标:让环境精致化、让课程精品化、让管理精细化,来建设一所主题鲜明、课程特色、机制创新、环境精致的活力校园。
让环境精致化——漫步校园中,满目草坪绿树、翠竹红花,与庄严厚重的五层红墙教学楼相得益彰,黑底大理石校门上是董老亲笔题写的“武汉中学”四个镏金大字。校园内设有“朴诚勇毅”校训柱、项英将军纪念亭等具有教育意义的建筑。学校的群楼分别被命名为朴馨楼、诚馨楼、勇馨楼、毅馨楼、贤琮楼、潭秋楼、汉俊楼,在纪念先辈的同时,将“朴诚勇毅”的校训精神根植于每一位师生的心灵。
让课程精品化——课程是实施德育的主渠道,课堂是实施德育的主阵地。为此学校精心设计,形成了具有人格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在坚持开展国旗下讲话、学生“朴诚勇毅”之星系列评选、“创新素质实践行”、学生暑期夏令营、弘扬民族精神活动月、18岁成人仪式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的基础上,注意抓住各种教育契机,集中开展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先后开展了“践行‘朴诚勇毅’校训,争做现代文明学生”的主题教育活动,建立三维立体的人格教育模式,积极探索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年级,“朴诚勇毅”办学校训的主题系列班会,在清明节“凭吊革命英烈”、“构建和谐校园”主题班会展示、“学生形象大讨论”、校内和校际学生辩论赛、实施为困难户和孤寡老人献爱心送温暖的“暖冬计划”等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让管理精细化——武汉中学采用扁平式与层级式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建立了定岗定责竞聘上岗、双向选择优化组合的人事聘用机制,实施党员干部项目承诺制,追求岗责分明、事事有人管、人人尽其责,实现管理效能最大化。
突出四个能力
认知能力、合作能力、 创新能力、 职业能力
人才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核心。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多元化的人才。武汉中学人坚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引入科学的人才标准,全方位培养具有认知能力、合作能力、 创新能力、 职业能力的现代公民。
武汉中学2017届毕业生柳思佳同学,在高考中以围棋特长生全省第一的成绩被上海财经大学录取。她参加2017年全国围棋定段赛获得全国第九名,定段成功,成为湖北籍的职业围棋棋手。2018届毕业生杨一帆同学,以614的文化分加上传媒分262.67的高分位居全省第四,中国传媒大学已向该生伸出了橄榄枝。
学校国际课程实验班开办3年来,两届毕业生均已被海外名校录取,100%获得美国前70高校的录取资格。武汉中学的翻译社成员在董老纪念馆,为美国校长团双语解说校史;在卓尔美术馆,替外籍摄影师翻译、介绍作品;在培智学校,与残障儿童手拉手参与特奥融合。
武汉中学现有14个学生社团,包括文学社、舞蹈社、音乐社、航模社、机器人社等多个方向。2017年5月,机器人社团的学生在省青少年创新科技大赛中拔得头筹;2017年10月,武汉中学学生合唱团在琴台音乐厅唱响校歌《红色之梦》;2018年8月,模拟政协成员在上海的全国总决赛上侃侃而谈;今年暑假,航模社的飞机也翱翔于苏州全国赛的天空……万类霜天竞自由,武汉中学着力培养学生四项关键能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所长,乐学、好学、勤学、会学。
在新高考背景下,学校还积极开发生涯规划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让学生未来有“底气”。武汉中学从去年开始,就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了解规划课程,明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
首先,通过生涯规划选修课的方式,让学生们进行系统而科学的学习。其次,聘请资深职业规划师为学生们定制各类职业生涯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举行“生涯游园会”,高一、二年级近千名学生在18个大专业群中寻找自己最感兴趣的职业方向。还有高三学生在高校进行“研学”活动,通过“任务打卡”“直播”“航拍”等方式深入体验大学生活,并了解高校各专业的设置,增强生涯规划意识,提升学习动力。
今年暑期,武汉中学开启了“新高一”第一课,精心策划了6选3生涯体验活动,迎接约500名2018级新生,让他们了解自己,结合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综合能力确定目标,做出对自己负责的规划。
撰文:杨枫 李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