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一周理论摘编

©原创 2018-11-19 17:21

长三角一体化晋升国家战略的意义

胡伟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目前,我国已有“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两个十五年”战略安排的时间布局,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空间布局。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完善这一空间布局的重要一环。由此,新时代的“一带一路”和“一轴两翼”空间布局总体奠定。所谓一轴,就是由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所构成的横贯中国东西的经济龙脉。所谓两翼,即在一轴的南北两侧进行大手笔的区域规划,为经济巨龙的腾飞插上两个有力的翅膀。其中,北面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是画龙点睛之笔,南面则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海南全岛的自由贸易港建设。

《解放日报》2018年11月13日09版,原题《新时代空间布局的重要一环》

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统一

杜治洲

使命引领是解决问题的理念和原则,只有坚持使命引领,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问题导向是使命落地的手段和方式,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才能一步步实现愿景和使命。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既要在思想觉悟上“高上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又要在工作实践中“沉下来”,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在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中不断强化使命感和责任心。

《人民日报》2018年11月13日07版

今天的历史学不够感人

路新生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人们常说文学是人学,历史学同样也是人学,而且更加应该是人学。因此,现代史家应当从根本上摆正历史学首先是人学的理念。如果不建立这样一个观念的话,历史学恐怕很难重新找回传统史学优良之长。历史学毕竟是人文学科,它应该是为人之学,是为了“知人论世”,为了人更好地发展。它的研究对象是历史,历史的创造者是人,因此历史学归根到底应该去关注人。这里所说的“人”是指有思想,有丰富的心灵活动,有语言,有“动作”的活生生的人。这样的“历史人”因为“动作”而形成历史的“情景”,众多历史的情景组成历史的“场景”。

《北京日报》2018年11月12日19版

引导民营经济为社会服务

唐龙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重庆科技学院教授

鼓励民营经济从业者不满足于现状、不沉溺于奢侈和享乐,以更大责任感与使命感投入共克时艰、保持定力、增强信心中去,为民营经济融入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中国梦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要以主人翁精神主动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进一步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守住环境底线;以“先富带动后富”“万企带万村”的方式参与精准扶贫;用科学和务实的态度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

《北京日报》2018年11月12日17版,原题《民营经济:迈向现代化新征程》

工匠精神的传统内涵

孙晓玲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古代工匠以官匠为主,职业世代相传,在此背景下,匠人唯有心无旁骛以修匠德,提高匠艺以制良器,保质保量,做好产品。用侍奉的心态去对待技艺,其实也是无产匠人寻得内心安慰与满足、赢取尊重和职业荣耀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愚忠愚孝文化已渐被人们摈弃,而从家国情怀角度,明白自己的角色,以恭敬态度工作,视产品质量为自己名节的传统匠人精神,成为中国古人留给今人最好的精神遗产。

《深圳特区报》2018年11月13日C02版,原题《以现代工匠精神建设质量强国》

(长江日报评论员李尔静 整理)

【编辑 华智超】

长三角一体化晋升国家战略的意义

胡伟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目前,我国已有“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两个十五年”战略安排的时间布局,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空间布局。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完善这一空间布局的重要一环。由此,新时代的“一带一路”和“一轴两翼”空间布局总体奠定。所谓一轴,就是由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所构成的横贯中国东西的经济龙脉。所谓两翼,即在一轴的南北两侧进行大手笔的区域规划,为经济巨龙的腾飞插上两个有力的翅膀。其中,北面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是画龙点睛之笔,南面则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海南全岛的自由贸易港建设。

《解放日报》2018年11月13日09版,原题《新时代空间布局的重要一环》

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统一

杜治洲

使命引领是解决问题的理念和原则,只有坚持使命引领,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问题导向是使命落地的手段和方式,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才能一步步实现愿景和使命。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既要在思想觉悟上“高上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又要在工作实践中“沉下来”,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在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中不断强化使命感和责任心。

《人民日报》2018年11月13日07版

今天的历史学不够感人

路新生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人们常说文学是人学,历史学同样也是人学,而且更加应该是人学。因此,现代史家应当从根本上摆正历史学首先是人学的理念。如果不建立这样一个观念的话,历史学恐怕很难重新找回传统史学优良之长。历史学毕竟是人文学科,它应该是为人之学,是为了“知人论世”,为了人更好地发展。它的研究对象是历史,历史的创造者是人,因此历史学归根到底应该去关注人。这里所说的“人”是指有思想,有丰富的心灵活动,有语言,有“动作”的活生生的人。这样的“历史人”因为“动作”而形成历史的“情景”,众多历史的情景组成历史的“场景”。

《北京日报》2018年11月12日19版

引导民营经济为社会服务

唐龙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重庆科技学院教授

鼓励民营经济从业者不满足于现状、不沉溺于奢侈和享乐,以更大责任感与使命感投入共克时艰、保持定力、增强信心中去,为民营经济融入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中国梦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要以主人翁精神主动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进一步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守住环境底线;以“先富带动后富”“万企带万村”的方式参与精准扶贫;用科学和务实的态度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

《北京日报》2018年11月12日17版,原题《民营经济:迈向现代化新征程》

工匠精神的传统内涵

孙晓玲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古代工匠以官匠为主,职业世代相传,在此背景下,匠人唯有心无旁骛以修匠德,提高匠艺以制良器,保质保量,做好产品。用侍奉的心态去对待技艺,其实也是无产匠人寻得内心安慰与满足、赢取尊重和职业荣耀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愚忠愚孝文化已渐被人们摈弃,而从家国情怀角度,明白自己的角色,以恭敬态度工作,视产品质量为自己名节的传统匠人精神,成为中国古人留给今人最好的精神遗产。

《深圳特区报》2018年11月13日C02版,原题《以现代工匠精神建设质量强国》

(长江日报评论员李尔静 整理)

【编辑 华智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