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融媒体21日讯(通讯员刘国成 刘金汉)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从河南兰考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到国家级科研中心硕士研究生,他却毅然选择投笔从戎以身许国。武警湖北总队荆州支队新兵李文的逐梦之旅展现了当代青年的理想、本领和担当,更折射出了这个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
人间有爱,坎坷满路终有温情相伴
李文父母文化水平低,且母亲常年患病,李文从小的梦想就是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他学习刻苦,一度被大家看成最能靠读书“出息”的人。
李文高三的时候,因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母亲的病一度严重恶化,最后只好手术。手术后,家里已是一贫如洗、债台高筑。
面对家庭困境,李文生平第一次向父母提出辍学打工的想法。
“儿啊,你不懂事,你知道母亲为啥手术吗,她就是希望好好活着陪着你,看到你出息的那一天。”
“妈能好好活,就是想让你安心学习,难道你想让妈活着没希望么?”
学校老师带来了慰问金,并表示在原有减免学杂费的情况下再给李文申请贫困补助,邻居抱着老母鸡来了,说是孩子学习辛苦,营养要跟上。
最终李文不负众望,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大学,爱心再次纷纷涌向李文,入校后,助学贷款申请也很快到位了。
李文的求学逐梦之路虽然坎坷满路,但终究在爱心的呵护下,在国家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坎坷变通途,靠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基本实现了。
饮水思源,梦想转身彰显家国情怀
从梦想着靠读书改变命运,李文一路走来不断收获感动,也不断在思考,最终促成了他梦想的华丽转身。
大三上学期,李文应邀出席一个社区公益活动,宣讲中华传统文化。为开展好活动,他做了大量功课。活动非常成功,而从备课过程中他也深刻认识到,在这场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国家必将需要更多专业人才。
作为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习主席5年3次来到家乡兰考,并且一再强调“焦裕禄精神”,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焦裕禄精神”不仅影响了全国,更是引领家乡人民斗天战地,脱贫致富。
从国家的宏观战略布局到家乡面貌的巨变,李文看到了文化的力量,因此他决定接受这份国家邀请,争取考研继续深造,致力于文化科研,为支撑起整个民族的文化自信贡献一份力。
最终李文成功考入了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攻读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投笔从戎,梦想终将插上腾飞翅膀
今年的朱日和阅兵式结束后,三架歼20低空掠过的画面总在李文眼前浮现,铁甲洪流的隆隆轰鸣也总在耳边响起,李文受不了这种“折磨”,最终决定,趁着青春还在,为了梦想,当兵去。
年龄最大的新兵,学历最高的新兵,社会阅历最复杂的新兵,当然,也是干部骨干压力最大的新兵。
可入伍不到两个星期,班长就吐槽了:“我还以为李文有多牛呢,看来不过如此,尤其是训练方面还不如其他新兵。”
“学士、硕士和博士,穿上军装,首先还得是战士,只是我们班长骨干过于关注李文的高学历了。”大学生干部杨松讲话最有说服力。
“我和李文有过多次交流,他自己也希望被当成普通战士对待。”新训大队教导员杨晓亮如是说。
班长骨干不“优待”了,同年兵战友不“仰望”了,这就是李文想要的军旅生活。
擒敌动作腿法不到位,班长喊着口号,同年兵压着腿,李文痛得龇牙咧嘴,却在自己最终完美踢出那一脚横踢时,幸福地笑了。
器械训练一个都上不去,班长耐心讲解要领,同年兵陪着加班加点“开小灶”,大家一起苦、一起笑。
当李文终于完成自己军旅生涯第一个单杠卷身上的时候,他找到了杠上飞人的感觉,这让他坚信,在军旅逐梦路上自己将飞得更高更远,因为梦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