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86岁老夫妻当上优秀志愿者,相濡以沫65年秘诀是永远记住恋爱时对方的好

2018-11-16 19:04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16日讯(见习记者唐婧妮 通讯员柴文莉)14日下午,塔子湖街2018年优秀志愿者暨优秀社区社会组织表彰交流会上,一对86岁的老夫妇被授予“社区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洪星老人精神矍铄,声音洪亮,他的发言令在场的观众们感动不已。

相爱文工团,革命时期的芳华

1947年,李秀凤老人的父亲通过地下党把她送入了解放区生活,穿越封锁线时的危险让86岁的她记忆犹新:“我父亲半夜把我送到十字路口,与地下党接应后带我穿越封锁线。枪声很密集。到了解放区后,由于我喜欢唱歌,他们就把我送到了鲁迅艺术文学院。”1948年,李秀凤老人加入了冀察热辽军区文工团,从东北到天津再到武汉,最终加入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工团。1949年,正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的洪星进入第四野战军文工团,南下到武汉后,也进入了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工团。

“她是我的入团介绍人。”洪星老人说:“当时因为办理入团的相关手续,与她结识。我比她入伍晚两年,当时是个新兵。她们鲁艺的都是老革命了。我也不知她是怎么看上我了。”说完哈哈大笑。

明年,就是洪星、李秀凤夫妇相识70周年的日子。洪星老人准备带着爱人回北方——他上学的地方看一看。问到两人这么多年相濡以沫的秘诀,洪星老人说:“我们结婚有65年了,我的秘诀就是,不管什么时候,都记住恋爱时对方的好。”一起过日子里的温馨细节也让洪星老人难忘,“我一直都忘不了,我以前外出演出,不管多晚回到家里,她总会将一个洗好的苹果放在我的床头柜上。”

年轻时的洪星和李秀凤

有困难找社区,也把社区当作家 

洪星和李秀凤夫妇俩四年前搬到陌陌屋小区居住,2018年2月,这里成立了一个新社区——美联社区。据美联社区肖艳书记介绍,2017年11月社区正在筹备的阶段,她挨家挨户做入户调查时,第一次接触到了这两位老人,老人阳光正能量的谈吐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了解到夫妇俩是独居老人,儿子们都不在身边。每逢刮风下雨,社区都会发微信给老人,问问他们要买什么菜,然后买好送去。最近老人双十一网购了不少物品,社区也会找志愿者帮忙和快递员一起送到家里。

只要社区有活动,两位老人都是第一个报名参加。他们发挥自身文工团的优势,帮助社区排练歌舞节目,哪怕是社区搞环境卫生大扫除,两位老人也是带头来。

这两年,洪星老人和老伴考察了武汉市不少的养老院,还试住过几天。但现在老两口改变了主意。“我们现在还能洗衣服做饭,社区对我们很关心,我们参与社区的各种志愿服务,对心情和身体都有好处。”

李秀凤老人在志愿活动现场

两位老人在美联社区门口合影

作为老党员,要发光发热

社区经常邀请夫妇俩给他们上党课。一次,洪星老人以《我和中国共产党》为题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学生到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洪星老人一家都是革命地下党,他细细描述自己在哥哥姐姐们秘密开会时,他如何放哨,如何传递消息。当这些在革命影视剧中出现的情节,由眼前这位老党员重现时,在场的党员们都备受感动。他对社区的党员评价很高,“如今的社区和当年的居委会完全不同了,我喜欢跟这些年轻人在一起,他们思路活,能为居民办实事。”

捐给老家小学的教学物资和5000元现金

洪星老人给长江日报记者看了一条微信,“您两老最近身体可好?我校总在感谢你们。对家乡的这份真爱一直温暖我,激励我认真做事,踏实做人。”原来去年,洪星、李秀凤老人回到了河北老家滦南县,为李秀凤当年就读过的北连村小学捐款5000元,还送去了一批学习、生活物资。

【编辑:叶子】

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16日讯(见习记者唐婧妮 通讯员柴文莉)14日下午,塔子湖街2018年优秀志愿者暨优秀社区社会组织表彰交流会上,一对86岁的老夫妇被授予“社区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洪星老人精神矍铄,声音洪亮,他的发言令在场的观众们感动不已。

相爱文工团,革命时期的芳华

1947年,李秀凤老人的父亲通过地下党把她送入了解放区生活,穿越封锁线时的危险让86岁的她记忆犹新:“我父亲半夜把我送到十字路口,与地下党接应后带我穿越封锁线。枪声很密集。到了解放区后,由于我喜欢唱歌,他们就把我送到了鲁迅艺术文学院。”1948年,李秀凤老人加入了冀察热辽军区文工团,从东北到天津再到武汉,最终加入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工团。1949年,正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的洪星进入第四野战军文工团,南下到武汉后,也进入了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工团。

“她是我的入团介绍人。”洪星老人说:“当时因为办理入团的相关手续,与她结识。我比她入伍晚两年,当时是个新兵。她们鲁艺的都是老革命了。我也不知她是怎么看上我了。”说完哈哈大笑。

明年,就是洪星、李秀凤夫妇相识70周年的日子。洪星老人准备带着爱人回北方——他上学的地方看一看。问到两人这么多年相濡以沫的秘诀,洪星老人说:“我们结婚有65年了,我的秘诀就是,不管什么时候,都记住恋爱时对方的好。”一起过日子里的温馨细节也让洪星老人难忘,“我一直都忘不了,我以前外出演出,不管多晚回到家里,她总会将一个洗好的苹果放在我的床头柜上。”

年轻时的洪星和李秀凤

有困难找社区,也把社区当作家 

洪星和李秀凤夫妇俩四年前搬到陌陌屋小区居住,2018年2月,这里成立了一个新社区——美联社区。据美联社区肖艳书记介绍,2017年11月社区正在筹备的阶段,她挨家挨户做入户调查时,第一次接触到了这两位老人,老人阳光正能量的谈吐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了解到夫妇俩是独居老人,儿子们都不在身边。每逢刮风下雨,社区都会发微信给老人,问问他们要买什么菜,然后买好送去。最近老人双十一网购了不少物品,社区也会找志愿者帮忙和快递员一起送到家里。

只要社区有活动,两位老人都是第一个报名参加。他们发挥自身文工团的优势,帮助社区排练歌舞节目,哪怕是社区搞环境卫生大扫除,两位老人也是带头来。

这两年,洪星老人和老伴考察了武汉市不少的养老院,还试住过几天。但现在老两口改变了主意。“我们现在还能洗衣服做饭,社区对我们很关心,我们参与社区的各种志愿服务,对心情和身体都有好处。”

李秀凤老人在志愿活动现场

两位老人在美联社区门口合影

作为老党员,要发光发热

社区经常邀请夫妇俩给他们上党课。一次,洪星老人以《我和中国共产党》为题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学生到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洪星老人一家都是革命地下党,他细细描述自己在哥哥姐姐们秘密开会时,他如何放哨,如何传递消息。当这些在革命影视剧中出现的情节,由眼前这位老党员重现时,在场的党员们都备受感动。他对社区的党员评价很高,“如今的社区和当年的居委会完全不同了,我喜欢跟这些年轻人在一起,他们思路活,能为居民办实事。”

捐给老家小学的教学物资和5000元现金

洪星老人给长江日报记者看了一条微信,“您两老最近身体可好?我校总在感谢你们。对家乡的这份真爱一直温暖我,激励我认真做事,踏实做人。”原来去年,洪星、李秀凤老人回到了河北老家滦南县,为李秀凤当年就读过的北连村小学捐款5000元,还送去了一批学习、生活物资。

【编辑:叶子】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