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蔡甸街三社联动,在龚家岭社区开展“非暴力▪我学习”

©原创 2018-11-13 17:46

非暴力沟通也被称作“爱的语言”,它能够重塑我们对冲突的积极思维方式,打开爱和理解,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联接,使得人们乐于互助。2018年11月13日上午,武汉市逸飞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驻蔡甸街三社联动项目组联合蔡甸街龚家岭社区以及龚家岭社区彩虹心理服务队,在社区居委会开展了“非暴力▪我学习”趣味读书活动,增进大家对非暴力沟通的了解。

在活动正式开始前,社工精心准备了2个游戏环节——击鼓传花和开火车,大家都玩的不亦乐乎,还展示了自己的才艺。开心的气氛溢满整个活动室。接下来,社工用重庆大巴坠江的事件作为主题展开讨论,并引导大家从沟通这个角度思考这个悲剧发生的原因,大家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们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乘客没有好好与司机沟通,接下来发生的互殴行为更是火上浇油,他们之间的沟通问题也是造成十五条鲜活生命瞬间消失的重要原因”,李爹爹说,社工紧接着沟通这个要点详细介绍了非暴力沟通的“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个要素,并用自己身边的案例增进大家对四个要素的理解,“我们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社工介绍,我们在表达自身的需要时常常伴随着批评,这时我们很有可能与对方发生对立,不仅自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反而破坏双方关系的亲密。

最后进入到大家讨论分享环节,大家表示这次活动很有意义,自己之前没有掌握好沟通方法,导致了双方沟通的失败,通过学习了非暴力沟通,懂得如何与对方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了解到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将冲突归咎于对方容易产生暴力。

本次活动是蔡甸街三社联动项目组针对龚家岭社区特殊家庭开展的第二次“读书会”活动,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居民们也学到了非暴力沟通的要素,表示会将非暴力沟通的内容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体会非暴力沟通的魅力!

(作者  江华)

【编辑  肖月】

非暴力沟通也被称作“爱的语言”,它能够重塑我们对冲突的积极思维方式,打开爱和理解,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联接,使得人们乐于互助。2018年11月13日上午,武汉市逸飞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驻蔡甸街三社联动项目组联合蔡甸街龚家岭社区以及龚家岭社区彩虹心理服务队,在社区居委会开展了“非暴力▪我学习”趣味读书活动,增进大家对非暴力沟通的了解。

在活动正式开始前,社工精心准备了2个游戏环节——击鼓传花和开火车,大家都玩的不亦乐乎,还展示了自己的才艺。开心的气氛溢满整个活动室。接下来,社工用重庆大巴坠江的事件作为主题展开讨论,并引导大家从沟通这个角度思考这个悲剧发生的原因,大家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们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乘客没有好好与司机沟通,接下来发生的互殴行为更是火上浇油,他们之间的沟通问题也是造成十五条鲜活生命瞬间消失的重要原因”,李爹爹说,社工紧接着沟通这个要点详细介绍了非暴力沟通的“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个要素,并用自己身边的案例增进大家对四个要素的理解,“我们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社工介绍,我们在表达自身的需要时常常伴随着批评,这时我们很有可能与对方发生对立,不仅自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反而破坏双方关系的亲密。

最后进入到大家讨论分享环节,大家表示这次活动很有意义,自己之前没有掌握好沟通方法,导致了双方沟通的失败,通过学习了非暴力沟通,懂得如何与对方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了解到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将冲突归咎于对方容易产生暴力。

本次活动是蔡甸街三社联动项目组针对龚家岭社区特殊家庭开展的第二次“读书会”活动,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居民们也学到了非暴力沟通的要素,表示会将非暴力沟通的内容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体会非暴力沟通的魅力!

(作者  江华)

【编辑  肖月】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