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凌晨两三点爬起写剧本 金牌编剧刘木祥成百花“万金油”

©原创 2017-11-18 19:52

今年百花奖中,刘木祥创作的小品《下棋》 通讯员舒运平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18日讯(记者林敏)提起刘木祥,江夏文艺界无人不晓。历届百花奖最叫座的语言类节目,几乎都出自他之手。从1986年第一届百花奖至今,刘木祥已陪伴走过32载。从表演、编剧,到如今写作串场词,甚至彩排控场,刘木祥早已成百花奖的“万金油”,一抹便能点石成金。

在公演当天下午的彩排现场,记者第一次见到他。瘦削却挺拔的身形,穿着一件深红色衬衫,戴一副黑框眼镜,在台前幕后穿梭,丝毫看不出这个比90后更潮、比00后更有活力的“文艺大叔”已65岁。


紧扣时代主题

用文艺作品宣传十九大精神

刘木祥在办公室改剧本

日前记者再次见到刘木祥时,他正坐在江夏区文化馆的办公室里修改小品剧本。今年的百花奖,刘木祥认为最大特点是晚会主旨紧扣时代主题,用文艺形式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公演的16个节目里,《前进吧中国共产党》《心扶口服》《红色担当》《金色梦乡》《飞翔》等多个节目都与党的十九大精神契合。

“实际上我们所有的编创人员都紧紧围绕着十九大精神进行创作。只有紧跟时代潮流,关切社会现实,才能真正贴近百姓,作品才有生命力。”刘木祥介绍,今年的百花奖节目质量更加优良,主题宏大,氛围也更加大气磅礴,积极宣扬主旋律和正能量。

从事艺术创作40余年,刘木祥创作了1000余个剧目,其中专为百花奖写的就有200余个。《螃蟹奇缘》《老公是块臭豆腐》《猪八戒进城》《肥姐火锅店》《屠夫怕猪》等现象级节目,直到如今仍脍炙人口。

作品带入自己的影子

真情打进观众心底

今年刘木祥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叫《下棋》,故事发生在小区里,两个爹爹边下棋边聊天。一个爹爹的儿子是科学家、成为了国家栋梁,一个爹爹的儿子做生意成了大老板。“科学家爹爹”说自己儿子为国作贡献有出息,“土豪爹爹”就炫耀自己身上的各种名牌。

两位老人争得不可开交时,一位拎着各种鱼肉鲜菜走过的婆婆聊起自家女儿,说女儿既不是栋梁也不是土豪,但是每个月总要带着外孙回家四五次,所以她要赶紧回家做饭了。两爹爹听后面面相觑,才失落地说起自己孩子好几年才回趟家,更别谈能常陪在身边了。

有观众告诉记者,决赛和公演看《下棋》时,仍忍不住眼眶湿润了好几次。实际上,这个作品能走进观众心里,是因为刘木祥自己走进了作品里。

“《下棋》里有我自己的影子。”刘木祥说,这个作品构思有一两年,他发现社会逐渐老龄化,年轻人都在忙自己的事业,老人面对孤独,更加渴望天伦之乐。“我孙子只要打电话说回来,不管我在哪里,也要跑回家给孙子做饭。”刘木祥说人生如戏,戏里又何尝没有他自己的人生。

坚持手写创作

从编剧到“编”晚会

刘木祥桌旁摞着一叠文稿纸,多年来他仍习惯手写创作。指尖下划过的每一笔文字,经常是一杯茶,或一支烟,陪着刘木祥度过无数个创作的日日夜夜。

记者看到,音画诗舞节目《情怀与担当》的创作文稿里,刘木祥给剧本做了一张表,表上分别标注了序号、背景音乐、背景画面、朗诵词和时长等,词句中仅少量几处有修改痕迹。

刘木祥喜欢深夜时分创作,那时最安静,只听得见自己的声音。因总惦记着作品难以入眠,刘木祥干脆半夜两三点钟就起床,骑电动车到文化馆,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写剧本。直到天已泛白,也终于被作品折腾得筋疲力尽时,他回家休息。同事一大早走进办公室,还能闻到未散去的烟味,就知道老刘又来熬夜了。

过去只编剧,如今刘木祥还要“编”晚会。作为百花奖元老,没人比刘木祥更懂百花,也因此他写的串场词无人能及。写串场词与写剧本风格迥异,剧本需要细密精巧的构思,而串场词往往需要情绪饱满高昂,热情有张力。为了把握好效果,刘木祥经常站着“端起架子”边朗诵边写作,随着感情自然流出的词句,落在纸上就是最好的串场词。

今年百花奖中,刘木祥创作的小品《下棋》 通讯员舒运平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18日讯(记者林敏)提起刘木祥,江夏文艺界无人不晓。历届百花奖最叫座的语言类节目,几乎都出自他之手。从1986年第一届百花奖至今,刘木祥已陪伴走过32载。从表演、编剧,到如今写作串场词,甚至彩排控场,刘木祥早已成百花奖的“万金油”,一抹便能点石成金。

在公演当天下午的彩排现场,记者第一次见到他。瘦削却挺拔的身形,穿着一件深红色衬衫,戴一副黑框眼镜,在台前幕后穿梭,丝毫看不出这个比90后更潮、比00后更有活力的“文艺大叔”已65岁。


紧扣时代主题

用文艺作品宣传十九大精神

刘木祥在办公室改剧本

日前记者再次见到刘木祥时,他正坐在江夏区文化馆的办公室里修改小品剧本。今年的百花奖,刘木祥认为最大特点是晚会主旨紧扣时代主题,用文艺形式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公演的16个节目里,《前进吧中国共产党》《心扶口服》《红色担当》《金色梦乡》《飞翔》等多个节目都与党的十九大精神契合。

“实际上我们所有的编创人员都紧紧围绕着十九大精神进行创作。只有紧跟时代潮流,关切社会现实,才能真正贴近百姓,作品才有生命力。”刘木祥介绍,今年的百花奖节目质量更加优良,主题宏大,氛围也更加大气磅礴,积极宣扬主旋律和正能量。

从事艺术创作40余年,刘木祥创作了1000余个剧目,其中专为百花奖写的就有200余个。《螃蟹奇缘》《老公是块臭豆腐》《猪八戒进城》《肥姐火锅店》《屠夫怕猪》等现象级节目,直到如今仍脍炙人口。

作品带入自己的影子

真情打进观众心底

今年刘木祥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叫《下棋》,故事发生在小区里,两个爹爹边下棋边聊天。一个爹爹的儿子是科学家、成为了国家栋梁,一个爹爹的儿子做生意成了大老板。“科学家爹爹”说自己儿子为国作贡献有出息,“土豪爹爹”就炫耀自己身上的各种名牌。

两位老人争得不可开交时,一位拎着各种鱼肉鲜菜走过的婆婆聊起自家女儿,说女儿既不是栋梁也不是土豪,但是每个月总要带着外孙回家四五次,所以她要赶紧回家做饭了。两爹爹听后面面相觑,才失落地说起自己孩子好几年才回趟家,更别谈能常陪在身边了。

有观众告诉记者,决赛和公演看《下棋》时,仍忍不住眼眶湿润了好几次。实际上,这个作品能走进观众心里,是因为刘木祥自己走进了作品里。

“《下棋》里有我自己的影子。”刘木祥说,这个作品构思有一两年,他发现社会逐渐老龄化,年轻人都在忙自己的事业,老人面对孤独,更加渴望天伦之乐。“我孙子只要打电话说回来,不管我在哪里,也要跑回家给孙子做饭。”刘木祥说人生如戏,戏里又何尝没有他自己的人生。

坚持手写创作

从编剧到“编”晚会

刘木祥桌旁摞着一叠文稿纸,多年来他仍习惯手写创作。指尖下划过的每一笔文字,经常是一杯茶,或一支烟,陪着刘木祥度过无数个创作的日日夜夜。

记者看到,音画诗舞节目《情怀与担当》的创作文稿里,刘木祥给剧本做了一张表,表上分别标注了序号、背景音乐、背景画面、朗诵词和时长等,词句中仅少量几处有修改痕迹。

刘木祥喜欢深夜时分创作,那时最安静,只听得见自己的声音。因总惦记着作品难以入眠,刘木祥干脆半夜两三点钟就起床,骑电动车到文化馆,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写剧本。直到天已泛白,也终于被作品折腾得筋疲力尽时,他回家休息。同事一大早走进办公室,还能闻到未散去的烟味,就知道老刘又来熬夜了。

过去只编剧,如今刘木祥还要“编”晚会。作为百花奖元老,没人比刘木祥更懂百花,也因此他写的串场词无人能及。写串场词与写剧本风格迥异,剧本需要细密精巧的构思,而串场词往往需要情绪饱满高昂,热情有张力。为了把握好效果,刘木祥经常站着“端起架子”边朗诵边写作,随着感情自然流出的词句,落在纸上就是最好的串场词。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