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李常学在苗圃基地修剪桂花树苗 长江日报记者郭良朔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2日讯(记者汪文汉) 60岁的李常学,有个因病致贫的五口之家:老伴和大儿子、二儿子、三儿子都身患疾病,全家欠外债3万多元。经驻村工作组和村委会帮扶,李常学办起了养殖场。2016年5月他被诊断患胃癌,家庭再次陷入贫困。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在身体恢复的同时,他全身心投入发展养殖业,全家有望今年脱贫。
大病初愈加油干,家庭养殖场重新兴旺
10月23日,记者来到黄陂区木兰乡同兴集村,第十一次探访李常学。在村委会通往他家的村级水泥路上,有一片桂花树林,李常学正拿着专用剪刀和锯子,一剪一锯认真修剪树木。
李常学说,这块树林是同兴集村陈家湾陈友槐的,共有900多棵,他需要2天时间修剪完,每天工钱是80元。
李常学的养殖场占地30多亩,漫山遍野都是在找食的鸡。李常学说,他现在养了900只鸡,到年前全部出售,平均每只鸡可卖到70元,加上一年四季卖鸡蛋,毛收入有7万元。
李常学告诉记者,2016年初,他在两个堰塘投了3500元的草鱼、青鱼、鲫鱼等鱼苗。“今年底把大点的鱼全部打捞上来,估计能卖个万把块钱,然后再投放一批新的鱼苗。”
同兴集村党支部书记詹才权告诉记者,上级部门给李常学的三儿子办有低保,每年还有残疾补贴。“他们家五口人,今年保守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人平过万元,今年脱贫没有问题。”
脱贫之路上一波三折,不幸之时众人相帮
2015年10月16日,记者第一次探访李常学。李常学欠外债3万多元,是乡里和村里确定的贫困户,乡党委专门开会研究帮扶措施。
2016年春节过后,村里和驻村工作组帮李常学办起了养殖场,承包了两个鱼塘,在荒坡上盖了三间瓦房,走上脱贫路。
2016年5月,李常学被诊断出胃癌,在医院切了大半个胃。住院费、手术费等花了6.18万元,合作医疗只报销了3万元。因为生病不能干重活,把苗圃场的工作也辞掉了。
李常学的遭遇引起社会牵挂,湖北信义兄弟董事长孙东林、湖北佐尔美服饰总经理付志琦等企业界人士给他送去1万多元慰问金和衣物。
村干部和驻村工作组多次上门,鼓励李常学战胜病魔,扶持他发展养殖业。
2018年,李常学身体渐渐好转,扩大了养鸡规模,承包了养殖场周围的稻田和池塘、荒地,种了稻谷、花生、西瓜,养了小龙虾。
李常学对未来信心满满:“养殖场在发展,今年脱贫,明后两年致富。”
自述>>> 李常学:帮扶让我跌倒后再次站起来
我从贫困到脱贫,到再次返贫,到再次站起来,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帮助过我的每一个人。
全家只有我一个劳力,到2015年,家里已经欠下3万多元债务。2015年9月,扶贫工作组进村,把我列为重点贫困户,多次上门帮我脱贫出谋划策,让我看到了希望。
我家的困难被长江日报报道后,得到很多好心人的关注,有送钱的,有送物的,还有上门为我儿子义诊的医生。这些让我很感动,社会各界并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贫困户。
各个方面帮助我兴办养殖场,是养殖场改变了我家的命运,两次帮助我走上脱贫之路。
2015年底,我杀了两头猪。当天,江岸区驻村扶贫工作组带城里人上门,不到1个小时,两头猪被“瓜分”,价格比集镇上卖得还高。
办养殖场之初,我最大的担心是鸡瘟或传染,乡兽医站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定期防疫,还手把手教我了一些防疫知识。一年来,我的养殖场没有发生过疫情,鸡鸭存活率达96%以上。
我被查出患了癌症,工作组和村干部多次上门安慰我,还帮我联系医院做手术。做完手术回家后,他们轮流看望我,让我放下包袱,帮助养殖场渡过难关。
如今我信心更足了,看到了希望。
【编辑 高阳】